(共17张PPT)
桂 林 山 水
人教新课标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图 片
预 习
比 对 1
小 结 1
课文朗读1
照片观赏1
思 考 1
课文朗读2
自学提示
照片观赏2
比 对2
课后思考题
部分板书
课内练习
预 习
荡漾—
形容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波澜壮阔—
大海波涛滚滚,景象非常壮观。
水平如镜—形容恬静秀美,悄无声息的水面像镜子
一样。
峰峦雄伟—指連绵不煌的山峰气势雄伟。
拔地而起 —拔,高出的意思。本课指桂林的山从
地面突然高出来。
危峰兀立—危,指高。兀立,指直立。就是
高峰耸立的样子。
怪石嶙峋—指奇形怪关的石头重叠的样子。
竹筏—就是竹排,可当船用。
第 二 自 然 段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绿得仿佛那是三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移。
大 海
西 湖
漓 江
思 考
1*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作者
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抓住
重点詞理解。
2*文中的分号有什么作用?
3*在第二段里作者采用了哪些
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呢?
第二自然段小结:
在这一段里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等
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写得生
动逼真,并且与大海、西湖作了比较,
更加突出了漓江美得独一无二。这诗一
般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自是别有一
番韵味。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
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
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边連,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
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
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
下来。
第三自然段
自 学 提 示
第三段与第二段写法相似,让我们
带着下面的问题来自学:
1.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
抓住特征来写的?
2.作者拿什么与桂林的山作了对比呢?
这样比突出了什么?
在这一段里,作者同样采用了比喻、排
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桂林山的奇、秀、险。
将桂林的山与泰山作比较,突出了桂林
山与众不同。
泰 山
香 山
桂 林 山
课后思考题
1.第二、三自然段内容和课文开头的
“桂林山水曱天下”有什么关系?
2.第四自然段里“舟行碧波上,人在
画中游”是什么意思?
2 桂 林 山 水
水 :静 清 绿
山 :奇 秀 险
部分板书
课 内 练 习
1.多音字组词:
倒
dao(倒映)
dao(倒闭)
佛
fu(仿佛)
fou(佛像)
2.形近字组词:
赏(观赏) 镜(镜子) 瑕(无瑕)
常(经常) 境(环境) 假(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