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5 22:0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基本思想:
《少年中国说》 是一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用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
二、知识结构:
课文节选全文的最后一段,这段文字一宏大的气势,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愤然而起,投入到改革就中国的战斗中去。
三、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五、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正值青春少年,你们是初升的太阳,你们是祖国的栋梁。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就是梁启超。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节选)》
二、预习检测
1、组内汇报,小组成员互相纠正。
2、各组选派代表汇报。
过度:作者笔下的少年中国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
三、探究新知
1、读通课文
一读: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节选)》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声读,自由读,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三读:学生个别读,(饱满的感情,昂扬的语调)
过渡语:同学们读得声情并茂,真好!如果能理解每句话的含义相信你们读得会更好。现在就请分组合作疏通译文。
2、分组合作,疏通译文。
1、学生合作疏通译文,组内成员以开火车的方式逐句翻译,遇到不理解的可以请组内同学帮助理解,如果都不理解可以提出来全班解决。
2、学生分组汇报。(屏幕出示)
每组汇报一段,组内成员补充。
过度:“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是本文的中心句,也就是本文的论点。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让我们一同回忆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
3、走进历史悟情诵读。
(1)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片段。
(2)看完后学生谈感受。
(3)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自己又流亡到国外,有家难回,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谁身上了?(引读“故今日之责任......雄于地球”)
这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
师:作者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雄”八个方面把少年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每个少年理所当然感到重任在肩。表达了少年与国家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4、面对我大好河山遭到践踏,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他心痛!他希望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子?(引读“红日初升......来日方长”)
探究活动
反复诵读这段话,再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小组内同学讨论交流,并将下列句子填到相应的位置。
A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B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C潜龙腾渊,鳞爪飞扬;D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E鹰隼试翼,风尘吸张。F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G干将发硎,有作其芒。H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I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1、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_________________ 象征少年中国的发展不可限量。
2、以________________的生动形象________________的巨大声威;以_________________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
3、___________________歌颂了少年中国发展中的壮丽前景。
4、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刚刚磨砺的无比锋利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少年中国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
6、__________________一指时间之长,二指空间之广,暗示了少年中国无比广阔的美好前途。
5、 写法指导
(1)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或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例如课文中用“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的发展不可限量。
(2)运用典故
典故是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如本文中的“其道大光”出自《周易·益》,原文是“自上下下,其道大光”;“矞矞皇皇”出自《太玄经·交》原文是“勿登明堂,矞矞皇皇”;八荒出自《说苑·辨物》,原文是“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适当地运用典故可以增加文章的韵味,拓展文章的表现空间。
6、小结过渡: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个生活美好,前程似锦的东方巨人。想到这里不由得说......(引读:美哉......与国无疆)
我们少年就要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引读全篇)
7尝试背诵(配乐)能背那几句背几句。
作业:在日记里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少年中国——作者的理想
中国少年——实现理想的希望
盼望祖国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