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佴家湾小学公开课教案
科目 美术 教师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第4课、画中画 年级: 一(2)班 学期:下学期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一幅画中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教学重点 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 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联。
教学 教师 准备拼画 展示图片 PPT
准备 学生 绘画纸 涂色工具
学前 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在绘画中对新奇,有趣、好玩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在绘上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己的个性。所以我选择画中画来表造型表现为主的课程,用小变大的联想去体验造型乐趣和想象力。
教学详细过程: 一、故事导入
1、邀请全班同学参加画中画,先了解什么是画中画。
2、上课前老师先讲小兔子的故事,思考在这个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展示图片).
3、听音乐进入课堂画中画(揭示课题),全部朗读课本内容并思考想到了什么?(看图片)。
4、打开课本P8页。
二、师生探讨添画方法
1、区画里找找有哪些朋友?
2、思考这幅画画了什么?先画什么?然后画什么? 3、发现第一个奥妙“由小变大”(板书)。
4、去发现第二个奥妙 思考:先画好老鼠之后,为什么画一只猫?又怎么样想到画一张大床呢?
5、它们之间什么关系呀?第二个奥妙“层层关联”(板书)。
6、为画中画找朋友,三幅画中哪一幅可以成为它的朋友?为什么?
7、发现第三奥妙“包围添画”(板书)。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找到了画中画三个奥妙,去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三、欣赏作品
1、这是什么样的画中画?谁来说说?(出示图片)这是由小变大的绘画。
2、再出示图片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画面构成的大小要合适。
3、看一幅,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联想它们之间的巧妙关系?
4、通过学习和认识下面这朵蘑菇应该放在小篮子还是雨伞里,为什么?
小结:每个小事物外围的形象都要和它有一定的关联且由小变大的过程。
四、创设情境引导联想
1、学习了画中画同学们是不是有自己的想法,下面和老师一起转动小脑袋想想还有哪些画中画。
2、画一只青蛙想到了什么?由荷叶又想到了什么?
3、出示做好的七星瓢虫,想到了什么,由叶子又想到什么?
4、同学们真棒把老师的的想法都说出来了,出示小骨头想到了什么?由小狗
想到了什么? 小结:练习了创设情境相信同学们对画中画了解又进一步。
五、启发想象,动手绘画
1、老师看同学们都迫不及待想要自己动手绘画了,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以下形象(铅笔、蜘蛛、棒棒糖、蚊子、鱼儿、毛毛虫)。
2、分为五个小组进行讨论每一组的小形象由它你联想到了什么?
3请代表分享讨论的结果并给讲得好的同学 相应的奖励。
六、作业要求及小结
1、先画一个简单的小形象,在层层包围添画相关联的想象画一幅由小变大的作品。
2、驾驶巡视并指导。
3、寻找大师的绘画中画中画发现他的奇妙无穷,再欣赏小画家的作品。
4、师小结。
板书设计: 4.画中画 由小变大
层层关联
包围添画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首先,《画中画》是一课造型.表现课程,主要突出造型能力和表现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富有情景性的教学更符合其认知特点。教学设计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去发现画中画的三个奥妙并掌握方法,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联想激发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物与物的关系,必须在有关联的基础上画中画。通过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对已有经验得到较为充分调动,为联想添画尊定了基础和创意。
整堂课下学期教学的导入时间过长,创设情境的例子过多反复啰嗦。导致学生绘画联系的时间太短,没充分的以学生为主。讲授过程中语言组织能力许加强精炼,语言过于生硬没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在制作PPT课件的时候需要更细心,保证上课时无差错。课堂秩序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今后要注重每一堂的质量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