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06 22:1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知识与技能
1. 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1.认识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探究活动的设计。
1.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探究活动的设计。
1.课件:教学幻灯片(PPT),相关教学视频。
2.演示实验材料准备:试管,卫生香。
3.课前分组:学生4人一组。
师:回顾上节课的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生:光是绿叶制造淀粉的必要条件。
师: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缺氧呢?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概括结论。)

师: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很多科学家都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引导学生阅读海尔蒙特实验过程的资料,课件展示思考题。
1.分析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
2.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呢?
3.想一想,水是对实验产生作用的唯一因素吗?海尔蒙特是否忽略了什么?
生:阅读教材,了解海尔蒙特实验的过程,思考并回答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利用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从培养能力方面激发学生的科学想象和逻辑推理。)
师:课件展示普里斯特利实验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问:请你分析,小鼠为什么能在容器中正常地生活?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植物能够在光下释放出氧气。问:这个实验不能直观地看到植物释放氧气,你能否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事实呢?小组内讨论2分钟,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
生:观察演示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师::可以给大家三个提示:选什么植物?怎样收集?怎样检验?请学生一同演示实验:检测植物制造的氧气。将未熄灭的卫生香放入试管中,复燃了
师:这个实验验证了什么?植物能够制造氧气。
师:普利斯特利当时根据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即蜡烛燃烧和小鼠能把空气“变坏”,植物可以把“坏空气”变成“好空气”。
师:问:这个“坏空气”是什么气体呢?二氧化碳是不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呢?
师:讲:科学是严谨的,我们需要对假设进行检验。所以,请各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检验二氧化碳是否为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4分钟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用语言、文字、图形等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实验方案。
生: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师:提示:氢氧化钠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师:我这里也有一个实验装置,在材料的使用上是否能减小误差呢?其他班的同学取了两个装置中的叶片进行检测,实验结论是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师: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和氧气的唯一原料吗?
师:讲:如果是,那么两侧物质应该是等值的。1804年瑞士学者德·索热尔对光合作用首次进行定量测定,他的结果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和释放出的氧的总量,远远超过它们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
师:你认为他的研究成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呢?
生:由于实验中只用到植物、空气和水,别无他物。他断定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不仅需要二氧化碳,水也必然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师:追问讲:1930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发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植物中的水。这个实验结果能否为你的假设找到令人信服的依据呢?通过两个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水和二氧化碳在光照下产生有机物和氧气
师: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产物。引导学生概括光合作用的实质,并写在纸上。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
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直接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反应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探究活动设计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本次课程以下几点1)将教材内容做了适当迁移,有利于学生对光合作用全过程的认识。探究由易到难,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2)利用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导入新课。很自然,很明了。利用众多科学家的系列实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最终揭示光合作用的实质。 (3)在讲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时,由于“能量”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能量”的存在和变化过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人们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自身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与此同时,还要获得能量。食物中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吸收的太阳光,经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既有物质的变化(无机物→有机物),又有能量的变化(太阳能→化学能),两者是相伴而成的。(4)关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问题,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如什么是合理密植?教师可结合教材第125页图3—25合理密植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5)本节通过启发教学,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及现象进行分析,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对光合作用概念及反应式的归纳总结。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既锻炼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提高了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