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细菌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 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 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 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哪里有细菌呀?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所以在空气中、地底下、水中、动植物体内都有细菌的踪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
新课导入
细菌形态
杆状
螺旋状
球状
一、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新课讲解
大肠杆菌
乳酸杆菌
炭疽杆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迂回螺菌
螺旋菌
新课讲解
细菌的发现
细菌最早是被荷兰人列文虎克在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牙垢上发现的,但那时的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产生的。直到后来,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指出,细菌是由空气中已有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行产生,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被后人誉为“微生物之父”。
新课讲解
细胞膜
细胞壁
荚膜
细胞质
鞭毛
DNA
新课讲解
细菌的结构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叶绿体
细胞核
液泡
细胞质
新课讲解
细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和异养。
一些细菌只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它们的碳源,通过光合作用从光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光合自养生物。那些依靠氧化化合物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化能自养生物。另外一些细菌依靠有机物形式的碳作为碳源,称为异养生物。
细菌的营养方式
新课讲解
细菌有两种繁殖方式:一种有性,一种无性
有性生殖:两性生殖细胞融合,产生合子,合子经过有丝分裂产生个体 。
无性生殖:裂体生殖和出芽生殖 与细胞分裂差不多.首先是一个细菌分裂,细胞膜裂开,细胞质由一份变为两份。
细菌的生殖
新课讲解
细菌的结构
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单细胞)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
有些细菌有荚膜、鞭毛
新课讲解
细菌
细菌的发现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生殖
细菌的营养方式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 第一位发现细菌的科学家是 ( )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达尔文
D.科赫
A
2.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实了肉汤腐败的原因是 ( )
A.肉汤内有细菌
B.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C.鹅颈瓶没有防腐能力
D.时间长了自然会腐败
当堂小练
B
3. 细菌的个体微小,要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必须借助于 ( )
A.放大镜
B.解剖针
C.低倍显微镜
D.高倍显微镜或电镜
当堂小练
D
请完成对应习题
课后作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