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一副画中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杨老师要带大家进行一次奇妙的探险!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亲爱的小队员们,在探险的过程中表现得好,可是有大大的惊喜哟!
师:咱们今天要去探险的地方啊叫做“画中画”王国,什么是“画中画”呢?待会你们就知道了!
师:接下来,小队们可要认真听,仔细看,会唱的小朋友还可以一起拍手唱。
出示儿歌《画中画》
观察研究 总结方法
欣赏图片,总结方法
(1)仔细观察,得出方法:由小变大
师:小队员们,我们已经来到了《画中画》王国的入口,不过画中画的国王好像不高兴有人闯入他的领地,于是他给我们出了题目,只有挑战成功才能继续探险。
师:瞧,第一个考验来了,画中画了什么?眼睛最亮的的小队员已经发现了。
生:画了老鼠、猫、床
师:你瞧得可真仔细,国王决定给有着亮晶晶眼睛的小队员这组奖励一个小青蛙,不过更多惊喜还在后面哟!
师:小队员们,这幅画先画了什么?接着画了什么?最后再画了什么?
生:先画了小老鼠,接着画了猫,最后画了一张大床。
师:画面中由小老鼠到大一点的猫,再到更大一点的床,画面由小变大,亲爱的小队员们,你发现了“画中画”的的第一个奥秘了吗?
(板书“由小到大”)
大胆联想,得出方法:层层关联
师:可爱的小队员们,为什么画只老鼠后,会画只猫呀?
生:因为猫爱吃老鼠
师:你对猫和老鼠真了解
师:为什么画了一张大床?
生:猫吃完老鼠后就睡着啦。
师:是啊,吃完了就美美的睡一觉。
师:这是一层,这是第二层,这是第三层,猫包围着小老鼠,大床包围着猫咪。
小结:原来一层一层又一层,每一层都是相关的,画中画的第二个奥秘就是——层层相关。
(板书“层层关联”)
(3)观察分析,得出方法:包围添画
师:国王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画中画”在找朋友,有三张画都想和画中画交朋友,只要你能帮画中画找到真正的朋友,就能继续探险了。,
第一张画说:“找我吧,画好一只小老鼠后,添画了一个气球”
第二张画说:“找我吧,画好一只老鼠后,画了一辆汽车”
第三章张画说:“找我吧,画好一只老鼠后,画了大蛋糕”
师:你觉得“画中画”会找哪一张画做朋友?(奖励动物)
师:你怎么猜的?
师:画中画说你们还没猜到它心里的秘密,它请你们瞧,
师:画中的老鼠画在哪了?老鼠被猫整个?(包围)猫又被大床(包围了)。三张画里,会找谁做朋友?
师:看样子你们已经发现画中画心里的小秘密了,他说是因为它们的添画方法是一样的——包围添画。
(板书:包围添画)
总结方法
师:你发现“画中画”的奥妙了吗?
(小结:由小变大,层层关联,包围添画。)
三、引导联想,激发创作
师:国王对大家的表现满意极了,于是他派出了自己的使者——一条小青虫,看到了小青虫,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
师:这是你联想到的,杨老师也联想到了2个画面,树枝和树叶,你觉得是添加树枝好呢?还是树叶好呢?
生:
师:树叶更适合包围小青虫。
师:老师由小青虫联想到了适合包围小青虫的树叶,包围添画,画出了老师心中的画中画。
师:这里也有个小画家画了青虫的故事,你能看出这是谁和谁的故事吗?
师:虽然他画的东西和老师画得不一样,但是我们的添画方法都是一样的,用到了——包围添画。
3、学生创作
师:看了小画家们的画,你们是不是也想拿起画笔画画了?在画的时候,可别忘记了我们发现的这三个奥秘,先画一个较小的简单形象,然后层层包围添画相关联的形象,画一幅“由小变大”的画。画完后把你的画拿到前面来,参加我是画家大PK吧!开始动笔吧!(纪律 奖励动物)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作品中的亮点。
4、评述交流
师:画中画国王委托我们画画画得最认真的小队员来当评画员,看一看哪个小队员的画最有趣。
一人拿一片红旗,把你手中的这一票投给你最喜欢的画吧!
师:下面我们有请这幅画的作者,你来和大家介绍介绍你的小小“画中画王国”。
学生自评
教师评画
四、总结收获 拓展延伸
师:咱们的探险就要结束啦,同学们以后在画画时,可别忘了这3个奥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