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 电现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 电现象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6 16:1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实质。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并且能应用静电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实例以及实验探究,培养自身的探究思考、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实验的相关过程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的概念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现象知识的应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辉光球、日光灯管、塑料管、铁架台、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吸管、餐巾纸、泡沫屑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00--02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请学生观看老师泡沫盒吸乒乓球和塑料鱼魔术表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进行魔术表演:①徒手点亮日光灯②魔术揭秘引出课题:电现象。
观察现象。
创设情景,设下疑问引入课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
紧扣课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02--04
【联系生活,实验探究】
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提问:如何让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吸管带上电?如何来证明吸管带上了电?
进行小组实验探究。
掌握摩擦起电的方法,并知道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04--07
【紧扣教材,传授新知】1、带电体之间有相互作用,但不仅是吸引的,也可
能排斥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不同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理解教材,教师通过板书展示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通过动态课件展示微观电子的转移,揭示摩擦起电的原因---电荷的转移
阅读教材、观看课件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及学习的成就感。动态课件直观明显,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07--23
【大胆猜想,交流评估】[设问]:既然带电体之间有的时候相互吸引,有的时候排斥,那什么情况下带电体之间是吸引的,什么情况下带电体之间又是排斥的呢?
通过带电的水管之间的排斥现象和带电玻璃棒与水管之间的吸引现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大胆猜想。出示本课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
观察演示实验得出带电体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的现象学生分组验证自己的猜想
培养学生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的能力
猜想: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实验器材:刷子、塑料片
、牙刷等。设计实验:1,引导学生通过摩擦的方法使两个塑料片带上同种电荷相互靠近,观察实验现象。2,将刚刷过的刷子靠近塑料片,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保证课堂的流畅性,使孩子们在一个愉悦、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带电吸管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作用的对比,让孩子们得出异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生分组展示探究成果小组讨论各组探究结果的合理性,对有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质疑。得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提升学生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
23--28
【课堂小结,知识应用】
教师对本课重点内容进行小结,突出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形成物理改变世界的观念。展示自制的验电器出示实验室用验电器与自制验电器对比,解释验电器工作原理。
对本堂课新授重难点内容进行系统回顾,加深印象。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通过电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孩子关心科技的发展。提升孩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8--30
【知识应用】
通过“莱顿瓶活动”让真实孩子感受电的存在,为下节课电流的教学埋下伏笔
感受电课后通过课外书、上网浏览相关资料,来解释莱顿瓶活动的原理
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只是一味的追求教师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
开始
创设情境,“魔术”引入
得出课题《电现象》
学生用教师准备的材料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发言阐述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现象,介绍相关物理知识
得出摩擦起电的本质
演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学生继续分组实验探究
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性
教师小结课堂知识
莱顿瓶实验
要求学生课后了解相关知识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