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第三节
比热容
1.
关于水的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千克水在1℃时的热量是4200焦
B.1千克水每升高1℃放出的热量是4200焦
C.1千克水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00焦
D.1千克水每降低1℃吸收的热量是4200焦
2.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3.
质量相同的铜和铝,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上升的温度较高
B.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C.铝和铜上升的温度相同
D.
铝和铜下降的温度相同
4.
小明从表中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4.2×103
干泥土0.84×103
酒精2.4×103
铜0.39×103
冰2.1×103
铝0.88×103
水银0.14×103
铅0.13×103
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好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值不同
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
5.
在北方农村,农民常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可防止蔬菜冻坏,这是因为
(
)
A.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B.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C.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降低时吸收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D.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6.
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
A.热量
B.质量
C.比热容
D.密度
7.
如图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强
B.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
C.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D.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8.
由c=,关于同一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9.
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1∶2,质量之比是3∶1,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1∶2
B.3∶2
C.2∶3
D.3∶1
10.
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同为2
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
min吸收的热量为(
)
A.5.04×105
J
B.4.2×105
J
C.2.52×105
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11.
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不同。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越大,不容易
温,也不容易
温。
12.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
其表示的是
。
13.
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焦/(千克·℃),它表示
。
14.
2kg水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是____J。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kg·℃)
15.
给20
O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OC,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
OC,末温为t=50
OC,升高的温度为
16.
若给20
O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OC,式中水的初温to=20
OC,温度变化为t-to
=50OC,则末温t=
17.
某家庭用热水器烧水时,使50kg的水由20℃升高到50℃,要吸收________J的热量.[c水=4.2×103J/(kg·℃)]
18.
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吸收了9.66×103J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
OC。如果质量也为2kg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103J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
OC。已知c石=0.92×103J/(kg?OC)
19.
如图所示,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甲、乙两图中符合冰熔化规律的是图____(选填“甲”或“乙”)。这是因为c冰____(选填“>”“<”或“=”)c水,所以相同时间内____(选填“冰”或“水”)升温更快。
20.
一根质量为2
g的烧红的铁钉,温度是600
℃,若它的温度降低到100
℃,释放的热量为______J。若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加热100
g常温的水,则水温将升高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
21.
我们生活在大海边,一天的气温变化小,而内陆的气温变化大,这是为什么?
22.
为什么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现象?
23.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中午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24.
实验测得1
kg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c1=2.1×103
J/(kg·℃),设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在最初2
min内,物质温度升高了40
℃,则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J,吸热功率为______W。
(2)在t=6
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且仍在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3)求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c2。
答案:
1---10
CDBBA
CCDCC
11.
升
降
12.
1千克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需要吸收4.2×103焦的热量
13.
1千克煤油温度升高1℃时,需吸热2100焦
14.
8.4×104
15.
30
OC
16.
70
OC
17.
6.3×106J
18.
5.3
1.2
19.
乙
<
冰
20.
460
1.1
21.
答:这是因为大海里的水的比热大,在同样的阳光照射下,不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温度变化小。
22.
答:因为吐鲁番盆地砂石、泥土较多,这些物质的比热容较小,z中午吸热,它们的温度很快升高;夜晚放热,温度很快降低,所以早晚温差较大。
23.
答: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
24.
(1)
8.4×104
700
(2)
固液共存
吸热
(3)
解:物体全部熔化后,在10~14
min时间,物体温度升高Δt=40
℃,又因为吸热功率恒定不变,所以吸收的热量Q吸=Pt′=700
W×4×60
s=1.68×105
J,根据Q吸=c2mΔt,得c2===4.2×103
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