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8、《有趣的钓鱼玩具》
【内容标准】
6.5.1磁铁有磁性,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1~2年级: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粤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
【教材分析】
《有趣的钓鱼玩具》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3 单元“磁铁玩具”中的第 1 课。利用磁铁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发现鱼竿的奥秘,学生初步发现磁铁的作用。接着通过观察,总结特点,探究“身边什么样的物体可以被磁铁吸引”。学生进行实验并分析现象,发现规律。“磁铁能不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类物品”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渗透先设计后探究操作的科学方法,从而知道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也能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镍等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合作,愿意倾听和交流,思考隔着纸片能否吸引含铁、镍的物品,萌发探究欲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大多知道磁铁能吸铁。但他们对磁铁的其他性质并不了解。通过分析磁铁玩具的奥秘来了解磁铁的性质,有助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从而使他们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磁铁有磁性,能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2、科学探究目标:尝试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的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究解决问题。
3、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各式各样的磁铁,激发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应用磁
铁磁性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论证磁铁能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教学难点:有序进行实验活动并完整清晰地汇报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磁铁钓鱼玩具,PPT 等。
学具准备:条形磁铁、小块毛巾、打磨过尖锐处的铁钉、长尾夹、橡皮筋、塑料片、橡皮擦、铅笔、回形针、硬币、记录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视频引入: 观看钓鱼视频,谈话揭题。
问题:鱼竿上没有小钩,怎么也能钓起鱼呢?
媒体:出示课题: “有趣的钓鱼玩具”。
游戏:学生上台演示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情境,引出课题,确定活动的方向,激发学生探究问
题的积极性。〕
二、活动探究
(1)活动 1:鱼竿的奥秘
问题:为什么鱼竿没有小钩也能 “钓”起小鱼?
观察:鱼竿的奥秘。
分享:交流观察的发现。
归纳:鱼竿上有一个小圆片,小鱼都是被它吸起来的。你知道这个小圆片是什么吗?
问题:去掉鱼竿上的磁铁,还能吸起小鱼吗?上台演示。
结论:鱼竿没有小钩也能钓鱼,是因为安装了磁铁。
问题:小鱼身上也有秘密吗?
观察:小鱼能被吸起来的奥秘——有铁片。
分享:上台游戏,观察被吸的小鱼部位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小鱼被吸引的部位有铁片,能被鱼竿上的小磁铁吸引。
媒体: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思考:磁铁还能吸引什么呢?
(2)活动 2:磁铁能吸引什么
预测:出示实验材料,学生预测哪些物品能够被磁铁吸引。
讨论:如何证明猜测?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引导:为了更好地体现实验的公平性,应尽可能控制实验材料的规格相同。
媒体:ppt展示实验操作步骤,统一实验方法。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填写表格,展开讨论。
汇报:1~2 个小组进行汇报。
提问: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点?
结论:磁铁能够吸引铁、镍制品。(板书)
定义:科学家把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板书:磁铁有磁性)
〔设计意图:小组成员合作,充分讨论,自行提出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保证实验的安全及成功。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磁铁有磁性的特点,像塑料文具盒就是利用磁铁的磁力盖上盖子的。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课件出示文具盒图片、门吸图片、冰箱图片等)?
应用:妈妈不小心把铁钥匙掉进了水池里,怎么样才能不下水池就拿起钥匙呢?
提问:老师不小心将回形针掉进了装满水的杯子里,要想不碰到水把回形针取出来,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释相
关的生活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四、小结延伸。
回顾课堂内容,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磁铁有磁性,磁铁能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对这节课进行反思评价。
〔设计意图:整理学习知识,加深印象,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科学知识延伸。
1、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
2、思考:隔着一段距离,磁铁能吸引回形针吗?隔着一张纸,磁铁还能吸引回形针吗?回家做一做实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意识,留下探究欲望。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
8、有趣的钓鱼玩具
磁铁能吸铁、镍等材料
磁铁有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