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们来观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我们来观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05 21:1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我们来观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围绕“课堂因问题而生”,让学生掌握能力,综合利用能力——综合利用感觉器官去观察物体的能力进行设计。先以老师简笔肖像画引导孩子们知道可以利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和皮肤)进行观察并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接着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孩子们带着活动任务进行观察实物,进一步掌握综合利用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描述。课中设计了摸袋子里东西辨别物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设计了提醒孩子们接触性观察——尝、闻、摸的安全和卫生注意事项,还让孩子们学会闻的方法的环节,鼓励孩子们在正确的方法下观察物体。在活动环节设计了以帮助任务驱动图中小女孩观察番茄是否成熟导入综合利用感觉器官描述番茄特征,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具有本地常见素材——香蕉的特征。最后,引导孩子们谈课堂收获,引导开展“亲子活动”进一步掌握综合利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来观察”粤教科技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中 第3课 。通过第2课学习,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图片获取信息的方法。在这节课中,学生将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和皮肤)进行观察,初步形成科学观察习惯。
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是认识和使用我们的感觉器官。本活动先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成熟的番茄,然后再引导学生用身上其他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更多的物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可以用眼看、耳听、鼻闻、舌尝,以及触摸物体的方法进行观察”的科学概念。活动2观察香瓜,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感知,发现香瓜的外部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方法的认知可能也仅仅停留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没意识到在观察的过程中,除了眼看,耳听、鼻闻、舌尝以及触摸物体也都是有效的观察方法。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要让学生体会到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而且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感觉器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官器官;
2.运用不同感觉器官观察和描述身边的物体。
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2.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态度目标: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探究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番茄、香蕉、花朵、酸牛奶、甜牛奶、小石头教学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情景驱动
媒体:出示上课老师的当天照片。
问题:请问老师的名字叫什么?(教师课前自我介绍)老师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老师的声音好听吗?老师有用香水吗?老师的手光滑吗?(自我介绍的时候与学生互相问候握手)老师奖励给你的糖味道如何?(可以让学生当场试试后回答)
交流:你们是怎么知道老师的名字的?你们是怎么知道老师的衣服颜色的?们是怎么知道老师是没有使用香水的?你们是怎么知道老师的手是光滑或者粗糙的?们是怎么知道老师奖励的糖的味道的?
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贴出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官器官图片和器官名字。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我们来观察”。
引导:同学们,刚刚大家利用了身上的器官观察了老师,描述了老师,都做得很好,下面,我们看能不能继续选择我们的感觉器官来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引出感觉器官,让过程由易到难,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呈现有趣的问题,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
二、活动探究
(一)活动1:我们的感觉器官
1.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任务驱动情景图片。
问题:成熟的番茄吃起来又香又甜。在摘番茄之前,怎么知道它有没有成熟的?
交流:我们可以观察番茄的外表。
媒体:出示番茄果实。
1695450198755问题:同学们,这是老师之前采摘的番茄,你们能不能帮老师看看它们是否成熟了?出示番茄的果实(熟的和未成熟的)。
引导:根据活动手册的提示,用眼睛观察番茄,并根据老师提示的话语描述你的发现。
媒体:我利用______(感觉器官)观察到番茄__________(怎么样)
(老师读一遍提示语,并作示范,也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
小组活动: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番茄的果实(熟的和未成熟的),小组讨论探究。
交流:请各组的学生代表展示他们组的番茄,并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作出相关小结)例如:同学们刚刚从番茄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对番茄进行判断,这些都是通过眼睛观察而得的。……眼睛是一种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来观察周围的世界。
引导:刚刚有同学说成熟的番茄摸起来有点软,其实这是一种观察,只不过不是用眼睛看的,而是用手触摸感受的。你们再找找,能不能用身上的其他感觉器官帮助我们认识番茄。
讨论:学生围绕任务继续进行讨论。
交流:学生陈述观点,教师及时补充和肯定。
小结:除了眼睛,耳、鼻、舌和皮肤也是感觉器官。
2.观察更多的物体。
引导: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位朋友,你们猜出是谁吗?
媒体:小声播放卡通片《熊出没》片段(先是遮盖图形的声音,待孩子们反馈后再播放有图像的视频)

交流:同学们会使用身上的哪些感觉器官去观察他们就是“光头强”、“熊大”、“熊二”呀?(引导学生用之前老师的提示语回答。)
引导:你们真会利用我们身上的感觉器官去观察,下面,老师又想知道,下面的这些东西你们会怎样去观察?
媒体:出示桂花、橙子、一杯醋
(配合实物,让孩子们操作反馈)
交流:同学们,真会观察!但是,刚刚同学们在观察这杯醋的时候,当鼻子凑过去有些同学马上捂住了鼻子,有点难受。那么,以后我们再观察知道是什么的东西的时候能不能马上凑过去闻呀?(学生反馈)
那么老师,教大家一个正确闻未知东西的方法。
教师示范正确闻未知东西的方法。
交流:现在大家掌握了吗?(学生反馈,可以请一个同学操作一下。)老师带了今天带来了一个袋子,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呢?想知道是什么东西,你会怎么呢?
操作:引导学生反馈伸手去摸。
汇报:引导学生用之前的提示语描述观察结果。
交流:同学们真的很厉害哦,一下子就想到了可以利用我们手上皮肤去摸判断物体的特征猜出物体。老师又有问题了,老师也带来了两盒牛奶,一盒是甜的,一盒是酸的,你们能用什么办法帮我辨别出来呢?
操作:引导学生反馈用舌头尝,并引导学生描述。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如何去观察,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评价:教师对学生汇报进行评价,启发学生用眼、耳、鼻、舌和皮肤多方面观察,使学生通过观察形成丰富的表象,发展观察技能。
提示:对于我们熟悉的,没有任何危险性的物体,我们才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否则将会对自身造成危险。要确保安全、卫生,才能用“尝”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感觉器官有眼睛,耳、鼻、舌和皮肤,为下面进一步探索提供方法,并能运用不同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培养学生辨别、观察和描述能力。指导学生探究中分工合作、记录的方法,提升探究能力。)
(二)活动2:观察香蕉
要求:鼓励学生用多种感觉器官去观察香蕉。
提示:活动前,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眼看、耳听、鼻闻、舌尝以及触摸物和尝一尝等有效的观察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如颜色、大小、形状、光滑、透明、味道等。
引导:在观察前要做好一个简单的观察计划和准备:用什么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如何设定观察的顺序,如何进行记录,怎样描述和记录观察的信息,如何进行小组的任务分工,并完成老师参照《活动手册》设计的记录表。
活动:学生分组观察香蕉。(提示学生先观察未成熟再观察成熟的。)
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评价:教师对学生汇报进行评价,肯定学生。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探究的乐趣。
总结:当我们带着目的用眼看、耳听、鼻闻、舌尝,以及触摸物体时,就是在进行着观察。我们只有亲身观察才能用事实说话呢,不能凭空说话哦。另外,我们要多留意身边的大自然,留心观察,发现自然的美、认识大自然。
引导:我们身边有很多美的动植物,我们能不能随意破环他们呀?例如?
交流:学生结合生活谈保护环境。
评价:教师对学生汇报进行评价,肯定学生。教育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选用学生更为熟悉的香蕉作为观察对象。活动目的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香蕉的外部形态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能力。另外,教育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知识回顾,谈学习收获
引导: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呀?
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拓展:同学们,我们身边很多东西可以让我们用自己感觉器官去观察的,那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去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与同学和爸爸妈妈分享,好吗?(学生反馈)但是,我们要注意前面讲到的“对于我们熟悉的,没有任何危险性的物体,我们才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否则将会对自身造成危险。要确保安全、卫生,才能用“尝”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媒体:“亲子时间”(老师带读一遍)
(设计意图:知识回顾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再次强调科学探究的风险,注意掌握方法和注意实现,学会寻求帮助。引导“亲子时间”。)
四、板书设计
241681028003500
804554228295003.我们来观察

用眼看
384365588907808037422900
用耳听
79267919956400

389204711689800 用鼻闻 观察香蕉
80391023895000
用舌尝
8049824062300
用手摸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更为直观掌握感觉器官和使用感觉器官,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反思:
1.强化操作,鼓励孩子们综合利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这个过程中,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学生的好奇心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和探究兴趣,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因此,在备课知识特点——孩子们是知道去用眼、用鼻、用口(舌)、用手(皮肤)去观察物体,但是却没有明白或掌握这种利用感觉器官去综合利用能力的知识和只能。教师创设了大量的形式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或者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用自己的方法去综合利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让学生建立观察物体可以用身体的各个器官综合观察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 本节课在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本课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合作有序、分工明确,但部分学生合作能力较差,如:一人操作,一人旁观等。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要加强。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但如何把操作、语言表达与思维的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操作的实效性?于是,课后设计了对观察描述的提示语,让学生能够根据提示语把观察(动手实践)的结果描述的更为具体,同时也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两条腿走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