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往水中加点东西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往水中加点东西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05 21:5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和空气》
往水中加点东西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往水中加点东西》是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第二课的内容。本课设计了 “神奇的溶解”、“都能溶解吗?”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了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性质以及水对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往水里加点东西,运用观察、对比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感觉器官去研究。
(2)了解什么叫溶解,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动力。
(2)愿意继续尝试,进行更多的实验。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初步了解什么是溶解。
难点:让学生掌握运用对比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4.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清水、泡腾片、白糖、食用油、沙、玻璃杯、玻璃棒、记录表等。
1.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很大,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动手能力和感知能力不足,需要老师耐心引导。
2.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实验活动中,学生知道物质在水中不见了这一现象,但不能准确说出“溶解”的概念。
因此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故事设疑法、实验验证法、观察指导法进行教学,并让学生通过操作法、观察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将分为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故事设疑
通过“小毛驴运盐”的故事为学生设置一个疑问:小毛驴背上的货物为什么会变轻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魔术解疑
1、活动一:神奇的溶解
教师将一片泡腾片加入装有清水的玻璃杯中
提问:泡腾片到哪里去了呢?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泡腾片慢慢地化了并不见了,此时,我因势利导,给学生阐述溶解的概念:物质藏在水中找不到了,我们把这一现象叫做溶解。
设计意图:泡腾片魔术是对课本上活动一的一个改进环节,将变化不明显的食盐改为变化较大的泡腾片,通过有趣的魔术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更直观的观察到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故事解疑
学生通过活动一的魔术探究已经初步了解了溶解的概念。教师提问:现在你们能告诉小毛驴答案吗?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因为一部分盐和糖被水溶解了。
设计意图:通过魔术解疑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信心。
(三)拓展操作
活动2:都能溶解吗?
出示白糖、沙、食用油和茶叶的图片,先让学生猜测哪些在水中能溶解,哪些不能溶解,把猜测结果填入实验表中。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的实验要求如下:
小心轻放
轻轻搅拌(可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加快溶解速度,搅拌时应注意玻璃棒不要碰到玻璃壁或玻璃底部。)
仔细观察
小声讨论
认真记录
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四杯水中分别加入一些白糖、沙、食用油和茶叶,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教师提问:这些物质在水中都能溶解吗?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发现白糖在水中可以溶解,沙和食用油在水中不可以溶解。但是对茶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存在分歧,此时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告诉学生物质在水中除了溶解和不能溶解两种状态,还有部分溶解的情况。
(四)回归生活
出示菜汤图片
提问:有时我们会看到食用油漂浮在水上。你能说说生活中出现的这种现象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本节课刚学的科学知识,他们能够总结说出因为食用油在水中不能溶解,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
自主探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家自己寻找材料并动手实践操作,去发现我们身边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第二天请学生们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本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教学反思
亮点:巧设情境,让学生成为探究者。好奇驱动学习,好奇激发探究。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讨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并自悟学习的方法。
不足:在活动2实验中,由于实验器材有限,每组学生只有一根玻璃棒,这样在搅拌时容易污染其他水杯,导致实验操作不规范,如果每个玻璃杯都能配有一根玻璃棒进行搅拌,就更好了。
附:
《都能溶解吗》活动记录单
活动2 实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