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5课《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学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第25课《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学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7-14 13: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主干知识〗
1、下列字在文中分别怎么读?
论( ) 说( ) 愠( ) 罔( ) 殆( ) 亡( )
锲( ) 镂( ) 尧( ) 禹( )
2、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学而时习之 时:
有朋自远方来 自:
朽木不折 折:
金石可镂 镂:
人不知而不愠 知: 愠:
温故而知新 故: 新:
锲而不舍 锲: 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4、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书,孟子是___家的代表人物,荀子是___国时期赵国人。
5、本课的八则语录主要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那些方面的问题?
〖点击思维〗
1、《论语》的“论”读“lún”。论是议论之意,语是答述。此书是记孔子平日与门下弟子讲学、论治相问答的言语,所以叫“lún”语。“说”“亡”在文中是通假字,不要误读为“shuō”“wáng”。
2、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学习文言文基本要求。解释时切勿和现代汉语的意思混为一谈。如“知”“旧”“新”等词和现在的意思是不同的。
3、翻译文言句子时要首先注意句中关键词的意思,如第一句注意“愠”的意思;第三句要注意“假”的含义。
4、你知道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5、在初读文章,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第一则:不断学习、相互学习。
第二、四、六则:学习方法和态度。
第三、五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第七则: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八则:学习与品德修养。
〖语言特色〗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也是思想文化史的辉煌灿烂时期。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无论其内容形式或学风,都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节选的八条先秦诸子论学的语录,语言洗练、含蕴丰富,风格明快;说理透彻,逻辑严密,善于类比,不乏文采,学习时应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仔细品味。
〖把握重点〗
一、正音
诵读时要读准字音,注意文言文中破音异读、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的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词意,这是准确、规范诵读课文的必要步骤。如本文中读音有两种特殊情况:一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中“说”读“yuè”;“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通“惘”;“日知其所亡”中的“亡”通“无”。二是多音字,“不亦乐乎”中的“乐”读“lè”;“可以为师矣”中的“为”读“wéi”;“可谓好学也已矣”中的“好”读“hào”?;“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的“舍”“折”分别读“shě”、“zhé”;“物固莫不有长”中的“长”读“cháng”。
二、朗读
主要从语音、语气、停顿三个方面加以把握。语音:要读出轻重音,培养读文言文的语感。停顿:课文所选文言文都加上了标点符号,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语气: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三、词义
时:按一定时间;习:实习、温习;乐:快乐;
愠:恼怒;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知:了解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称孔子、墨子、老子;学:指学习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等;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为:动词,成为,作为;殆:危险,也可译为疑惑,这里也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心:古代指头脑;假:借助;配:与之相配;之:代词它,指学习的知识;而:转折关系,可是;以:介词,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则:连词,就;固:本来;故:所以。说:通悦,高兴愉快;罔:通“惘”,迷惘,这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亡:通“无”。这里指不知道的东西。
〖攻克难点〗
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课文是本文的学习难点。
第一则:孔子说:“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
第二则: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自己所能的,可以说是好学了吧。”
第五则: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题的,思考就能有收获,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第六则: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的木头也雕不折。雕刻(器物)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成花纹。
第七则:事物都有长有短,人也是这样。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八则: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可以和尧舜齐名。
〖质询疑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遵循什么原则?有哪些翻译方法?
一、翻译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翻译方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