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
本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力这一章节的第一节课,让学生在这节课中打好对力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研究方法的基础,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这节课重视力的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及情景——生活中的力学现象,作为知识背景。通过归纳和简单的分析,引出力的概念。在认识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这一特点时,利用力的传感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字化信息系统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熟悉的生活事例及情景——生活中的力学现象,作为知识背景。学生通过归纳和分析,得出力的概念。
(2)通过亲身感受,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观察,归纳,实验等方法,得出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4)通过设计实验,例举生活中的情景,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例以及情景,感受到物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2)通过对于大量生活事例以及情景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养成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力的概念
难点:理解力的概念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橡皮泥,小车,气球,钢尺,弹簧,骑马钉
2、演示实验器材:健身拉力器,力的传感器,大号磁针,条形磁铁
3、自制PPT以及视频剪辑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内容由力的基本概念,相互作用力以及力的作用效果三个部分组成。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
通过举重运动员举重视频,学生拉拉力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以及情景,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力的概念。
同学通过三个实验,亲身感受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时相互。并通过实验进行得出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活情境,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力的作用效果。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以及突破的难点:理解力的概念
利用视频举重运动员举重,学生拉拉力器,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力。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例以及情景,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在发生力的作用时,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是:动词和两个不同的物体。为了让学生对力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解决这样两个问题:
(1)一个物体是不是也有力的存在。
(2)两个物体间不相互接触是否就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通过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产生力的作用所需条件,并归纳得出力的概念。从而突破难点。
六、教学流程
2、教学流程说明
活动I:视频——举重运动员举重
活动II:演示实验1——学生拉拉力器
活动III:学生活动1——例举生活中的力
活动IV:演示实验2——磁针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
活动V:学生活动2——学生实验:用手拍桌子,手按骑马钉,脚蹬地
活动VI:演示实验3——dis实验:两个力的传感器互拉
活动VII:学生活动3——学生实验:利用手边器材,找力可以使物体发生怎样变化。
活动IX:拓展
一、做一做
实验名称 施力
物体 受力
物体 你的
感觉 施力
物体 受力
物体
用力拍桌子
用力按骑马钉
用力蹬地面
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二、做一做,想一想:力可以是物体发生怎样的变化?
你所选用的器材是
你是怎样做的:
这个现象说明了:力可以是物体 发生改变。
三、拓展活动
利用身边的器材来探究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例如:钢尺,门,玩具小车。)
器材 你是怎么做? 可能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