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课程标准】 
了解信息技术在科研协同创新中的应用。 
了解信息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听说过对撞机、超级天眼、神舟十一号和嫦娥四号等,但是不明白这些国之重器与信息技术有什么关系,所以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结合各种事实材料进行指导,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科研协同创新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在科研协同创新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以及图片、视频、网络等学习资源,创设相应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项目学习活动,在分组协作、合作探究中开展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项目实践 
检索以下方面的资源。 
①人工智能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②数字化学习方面的应用实例。 
各小组选择一个检索的主题方向,分别上网搜索相关的应用实例和资料。 
听讲 
网络搜索 
借鉴信息技术应用实例,用以实现“智能化教学大楼”的功能 
创设情境 
情境9:信息技术助力科研协同创新。 
观看视频:LHC计算网格。 
阅读教科书:情境9。 
思考:如何存储和处理LHC每天产生的巨量数据?这些数据怎么传送到世界各地? 
观看视频 
阅读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信息技术助力科研协同创新 
1.处理对撞机产生的实验数据提问:哪些国家的科研人员可以使用LHC的实验数据? 
讨论:全球的科技人员如何协同处理LHC产生的海量实验数据? 
小结:实验数据在计算网络的支持下,分布式存储到全球多个研究中心,再进一步分散到各个研究机构,以便全球的科技人员协同处理这些数据,并在各自的科研中共同使用这些数据。 
2.提升超级天眼的数据处理能力观看视频:超级天眼——FAST。 
提问:超级天眼可以接收多远距离的信号? 
搜索网络资源并回答:信息技术为哪些科研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小结:信息技术已成为全球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新技术,不断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球科学、能源科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等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并促进了学科交叉与融合。 
思考 
讨论 
回答 
总结 
观看 
思考 
上网搜索 
提炼 
归纳 
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升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讲授新课 
二、信息技术推动航空航天科技发展 
1.信息技术助力载人航天 
观看视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 
提问: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实验室后,开展了哪些研究任务? 
阅读教科书并回答:信息技术推动了航空航天哪些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小结:从火箭、飞船的研制,到发射运行及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再到进入空间实验室开展研究、返回地球,都要用到信息技术。 
2.探测飞行器的控制和导航观看视频:嫦娥四号。 
提问:嫦娥四号在月球着陆后开展了哪些探测任务? 
搜索网络资源并回答:嫦娥四号的导航控制系统运用了哪些信息技术? 
小结:嫦娥四号的导航与控制系统采用了测距、测速、光学成像、激光三维成像、远程控制、导航控制等信息技术。 
3.项目实施 
①登录“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网站,了解与资源卫星相关的信息技术。 
②整理获取的资料,梳理小组成员记录的构思,小组成员一起制作“智能化教学大楼”设计方案,并记录设计要点。 
观看 
思考 
阅读 
总结归纳 
观看 
思考 
上网搜索 
总结 
上网搜索 
提炼分析 
制作 
阅读教科书后讨论问题,实现自主学习 
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归纳总结 
三、总结 
①信息技术助力科研协同创新。 
②信息技术推动航空航天科技发展。 
听讲 
思考 
总结 
巩固、梳理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 
四、作业 
很多科研成果的实现都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请通过不同途径查找资料,除了课上介绍的实例以外,还有哪些科技成果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 
听讲 
记录 
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