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6.1奇妙的金属性质(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②6.1奇妙的金属性质(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7-14 14:1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樊 相 二 中 导 学 案
科目 化学 课题 ②6.1奇妙的金属性质(第2课时)
时间 2011.1 主备教师 评价等级
学生姓名 年级 九年级 班别 小组
【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或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导课】
金属的用途,不仅与物理性质有关,还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金银首饰总是光彩夺目,而铁器却容易生锈?这些都要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来解释。
【预习】课本170-173页
三、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和氧气反应
铁丝在空气中 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类型为                                                                                                                                                                                                
2.常温下铝能跟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 ,从而防止铝进一步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类型为 。铝粉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3.铜在常温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很缓慢,但加热时反应较快,铜会由 色变成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的类型为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锈,表面会由_ _色变为_ _。
4,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类型为 。镁带能在氧气中更剧烈燃烧。
5, 金属金常温下在空气中会和氧气反应吗?
【小结】据上述,你能推断出:铁、铝、铜、镁、金中, 的化学性质最活泼, 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判断活动性的方法____________
(二)金属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演示实验:铁、锌、镁、铝、铜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看到__、__、__、__的表面有气泡产生。__的表面无气泡产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你能推断出:铁、锌、镁、铜中,__的化学性质最活泼,__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判断活动性的方法 。
(三)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反应物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铝和硫酸铜溶液
铁和硫酸铜溶液
铜和硫酸铝溶液
金属活动性:铝 铜 铁 铜
金属化学性质总结:1、多数金属都能和氧气发生_ __反应,生成__ __;
2、__ __金属可跟稀硫酸和稀盐酸一类的__ __发生__ __,放出__ __;
3、__ __金属可跟____ __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发生____反应,将___ ___金属置换出来。
四、金属活动顺序
含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①金属的位置越 ______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位置在 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 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位置在 的金属不可以把位于其 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③位于__ __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_ __,生成___ _。
五、置换反应
概念:
【展示】
1、金属和氧气反应; 2、金属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4、金属化学性质;
5、金属活动顺序; 6、置换反应。
【反馈】
1.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的是 (  )  A、铁片 B、铜片 C、铝片 D、石灰片
2.下列对铁的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铁容易传热导电 B、纯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3.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不能与氧气反应 B.各种金属在高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D.各种金属都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7.小兰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C.铝不易被氧化 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8.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为广泛的用途。如:
(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来制造镁闪光灯,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转化成氯化亚铁,起到补血作用,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 。
9.我国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早在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写到“曾青得铁则化铜”,这里的“曾青”就是铜的化合物(如硫酸铜)。在宋朝利用这个反应冶铜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反思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