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过程性检测
生物试题答案与评分标准
2020.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2.B3A4C5.B6B7.C8.C9.D10A
11A12.B13c14.B
、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
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5.
CD
16.AD
17.ABC
18.BD
19BC
20
BC
、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21.(共10分)
(1)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具有特定的标记基因)(2分)
(2)原核细胞(2分)细胞自身的DNA分子没有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1分)
甲基化酶对细胞自身的DNA分子进行修饰(1分
(3)体外重组质粒可以进入受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2分)
(4)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或遗传密码破译)
(2分)
2.(共11分)
(1)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1分)控制好胰蛋白酶的作用时间(2分)
(2)血清(血浆)(1分)
防止杂菌感染(1分)
向培养基中添加以抑制因子(或将其置于饲养层细胞上)(2分)
(3)贴壁生长(2分)促进细胞内端粒酶基因的表达或提高端粒酶的活性(2分)
23.(共11分)
(1)促性腺激素(1分)
假阴道法和手握法(2分)
(2)桑葚胚或囊胚(1分)将内细胞团均等分裂(2分)
(3)显微操作(1分)
证核遗传物质来自供体(2分)
(4)解决人类某些不孕症患者的生育问题、提高良种家畜的繁殖速度(2分)
24.(共10分)
1)兼性厌氧型(2分)
(2)呼吸缺陷型无法产生大量的凹H](NADH),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2分)
临时保藏法(2分)
(3)照射时间20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2分
4)在8-32h发酵时间内,呼吸缺陷型甲产酒精量髙于野生型(2分)
25.(共12分)
(1)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1分)不是(2分)
(2)①便于用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的两端(1分),利于目的基因的定向定点插
入运载体中(1分)
②引物B和C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片段(1分),置于同一反应体系中会发生结合而
失去作用(1分)耐高温的DNA聚合(Taq)(1分)
③2(2分)3/4(2分)姓
名
座号
准考证号
第II卷(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过程性检测
生物学答题卡
贴
条
形
码
区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将区县、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完整的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做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选做题必须用2B铅笔将所选题号涂黑。
4、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5、若未按上述要求填写、答题。影响评分质量,后果自负。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条形码,
并用2B铅笔填涂上面的缺考
标记。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第I卷
(须用2B
铅笔填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10分)(1)
(2分)
(2)
(2分)
(2分)
(3)
(2分)
(4)
(2分)
22.(11分)(1)
(1分)
(2分)
(2)
(1分)
(1分)
(2分)
(3)
(2分)
(2分)
高一生物学答题卡
第1面/共1面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23.(11分)
(1)
(1分)
(2分)
(2)
(1分)
(2分)
(3)
(1分)
(2分)
(4)
(2分)
24.(10分)
(1)
(2分)
(2)
(2分)
(2分)
(3)
(2分)
(4)
(2分)
25.(12分)(1)
(1分)
(2分)
(2)①
(2分)
②
(2分)
(1分)
③
(2分)
(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过程性检测
生
物
学
2020.05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基因工程是一种DNA操作技术,需要借助限制酶、连接酶才能实现对DNA的剪接。下列关于这两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酶可特异性识别核糖核苷酸序列
B.DNA连接酶可催化两个黏性末端互补碱基间氢键的形成
C.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越长,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几率就越大
D.—G↓GATCC—和—CATG↓—序列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碱基数相同
2.构建基因文库是基因工程操作中重要的环节,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组文库和基因文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的基因组文库含该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B.人的cDNA基因文库含人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
C.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只有部分基因可以在物种间交流
D.真核生物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含有内含子,而cDNA文库没有
3.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启动子,使DNA聚合酶识别并开始转录
B.具有标记基因,有利于目的基因的导入检测
C.具有目的基因,以实现产生特定的基因产物
D.具有复制原点,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扩增
4.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优良新品种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A.去除亲本体细胞的细胞壁
B.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
C.利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诱导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5.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能实现细胞的全能性
B.两者所用的培养基含有的成分不同
C.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也需要进行脱分化处理
D.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不需要添加有机物
6.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卵子的发生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顶体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B.排卵时,从卵泡内排出的是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C.卵子发生时,MⅠ和MⅡ过程是不连续的,但细胞质均等分配
D.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7.下列有关高等动物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早期胚胎发育是在输卵管内进行的
B.卵裂期胚胎的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C.囊胚阶段前的每一个细胞都属于全能细胞
D.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
8.下表是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成分
(NH4)2SO4
KH2PO4
FeSO4
CaCl2
H2O
含量
0.4
g
4.0
g
0.5
g
0.5
g
100mL
A.该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其中提供氮源的是①
B.该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
C.该培养基可选用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进行灭菌
D.若向该培养基中添加牛肉膏,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和磷酸盐
9.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A.选择含水量超过70%的豆腐并利用蒸煮法灭菌
B.将豆腐分层摆放笼屉并提供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
C.将长满毛霉的豆腐直接投入到装有卤汤的瓶中密封发酵
D.控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以防止腐乳成熟过慢或腐败变质
10.某科研人员利用郫县豆瓣酱为材料筛选高产蛋白酶的霉菌,下列利用平板划线法筛选该菌株的做法正确的是
A.筛选用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B.每次划线操作都需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插入培养基中
C.在每次划线前后都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D.对筛选的菌株计数时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11.下列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中必须使用模板链的是
①反转录法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③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④通过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人体移植器官数量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将病人的体细胞核放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让重组细胞发育为早期胚胎利用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特定的器官,解决了这一难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特定器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患者体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B.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诱导胚胎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
C.诱导分化时加入激素使特定器官移植时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D.重组细胞体外培养和微生物培养都加入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稳定
13.基因工程为花卉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如图为花卉育种的过程(字母代表相应的物质或结构,数字代表过程或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C.过程③为脱分化,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式能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性状
14.下图表示改造哺乳动物遗传特性的三种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获得动物1的受体细胞通常是受精卵
B.动物2体内各体细胞的基因种类相同
C.获得动物3的重组细胞具有全能性
D.上述动物的获得均需运用胚胎移植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所用培养基是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B.该实验中称取土壤、稀释样液、涂布平板都要在火焰旁进行
C.该实验中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高于活菌的实际数目
D.该实验需每隔2d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16.如图1、图2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空缺部分为醋酸发酵,所需微生物为醋酸菌
B.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需要打开
C.图2装置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醋时需降温
D.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重铬酸钾溶液与发酵液反应来检测有无果酒产生
17.图甲、乙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下列有关培育转基因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通过PCR技术提取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
B.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时,应选用BclⅠ和HindⅢ剪切
C.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需选用感受态的大肠杆菌
D.在受体细胞中,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目的基因可同时表达
18.右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需要多次注射抗原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B.过程②形成的两两融合细胞只有图中的3种类型
C.过程③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杂交瘤细胞
D.过程④获得的全部杂交瘤细胞均可产生不同种类
的抗体
19.细胞融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右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细胞甲、乙是植物细胞,需先去分化再诱导融合
B.细胞甲、乙之间的融合可使用聚乙二醇做促融剂
C.细胞丙的形成依赖于细胞甲、乙细胞膜的流动性
D.细胞丙将同时表达细胞甲和细胞乙中的所有基因
20.下图为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操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②→③→④→①
B.?步骤①中加入95%酒精是为提高DNA的溶解度
C.步骤③中加入蒸馏水的量与DNA析出的量成正相关
D.步骤⑤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让鸡血细胞吸水胀破释放核物质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21.(10分)
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正是这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回答下列问题:
(1)1967年,罗恩和赫林斯基发现细菌拟核DNA之外的质粒有自我复制能力,并可以在细菌细胞间转移,这一发现为基因转移找到了一种运载工具。质粒作为基因工程的常用载体,除具备上述特点外,还应具备________(答出1点)。
(2)1970年,阿尔伯等科学家在发现了第一个限制酶后,相继发现了多种限制酶和连接酶,其中限制酶主要是从________中分离纯化而来。研究发现,含有限制酶的细胞中通常还具有相应的甲基化酶,它可以在基因组胞嘧啶5'碳位结合一个甲基基团,对DNA序列进行修饰。据此推测该种细胞的限制酶既能切割外源DNA,又不破坏自身DNA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1973年,博耶和科恩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该研究除证明了质粒可以作为载体外,还证明了________(答出1点)。
(4)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中叶,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理论有________(答出2点)。
22.(11分)
2019年,中国第一块人造细胞培养肉在南京农业大学诞生。细胞培养肉的生产一般先通过活体采样获得动物肌肉组织,再从组织中分离得到肌肉干细胞并在富含营养成分的营养液中大量培养成未分化的肌肉前体细胞,最后在食品级胶原蛋白制成的三维支架中将肌肉前体细胞分化成熟为肌肉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细胞培养肉的第一步,用___________酶处理肌肉组织分离得到肌肉干细胞。该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是___________。
(2)传统动物细胞培养使用的培养基通常需在合成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和抗生素,其中抗生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上述两种物质均不能加入到生产细胞培养肉的培养液中,请从营养条件出发设计1条促进肌肉干细胞增殖的方案:___________。
(3)在生产人造培养肉后期,需要借助合适的三维支架才能最终得到类似于从动物体内取得的肌肉,这主要基于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但实验发现,三维支架的使用不能满足动物细胞大规模、快速增殖的要求,因为大多数细胞都具有海弗里克极限,即细胞在自然死亡前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而海弗里克极限是通过染色体两端的端粒长度来确定。生物体细胞内存在一种称为端粒酶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借以填补DNA复制损失的端粒。结合该信息,请为突破这一技术瓶颈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___________。
23.(11分)
在牛体外受精的操作过程中,对精子和卵子的相关操作如下:
①卵母细胞的采集:借助超声波探测仪从供试牛的卵巢中直接吸取。
②精子的采集:术前12小时停止饮水,麻醉,电击射精中枢,收集。
③受精:精子和卵子置于培养液小滴内培养。
④受精卵培养: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采集前需要对供体牛进行________处理。除上述操作中使用的方法外,精子的采集方法,还有________。
(2)当胚胎发育至________期即可进行胚胎移植。为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对胚胎进行切割,此过程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以免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的发育。
(3)若供体母牛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加速其传统改良进程,该技术通过________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去核的目的是________。
(4)体外受精技术是胚胎工程关键的技术环节之一,胚胎移植技术又是胚胎工程的终端环节,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两种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有哪些?________(答出2条)。
24.
(10分)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是野生型酵母菌的突变菌株,其细胞内线粒体功能丧失。下面为研究人员通过紫外线诱变筛选并利用呼吸缺陷型酵母菌进行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属于________。
(2)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将酵母菌接种在含有TTC的基本培养基中,挑选白色菌落即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对初步获得的菌种,可采用________法进行保存,以便频繁使用。
(3)为优化诱变条件,研究人员利用获得菌种进行了紫外线诱变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照射剂量/W
12
15
17
12
15
17
12
15
17
照射距离/cm
18
20
22
20
22
18
22
18
20
照射时间/min
1.5
1.5
1.5
2.0
2.0
2.0
2.5
2.5
2.5
筛出率/%
3
7
13
5
15
6
4
7
11
由表中数据可知,获取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最佳诱变条件为________。
(4)研究人员进一步对获得的甲、乙两株呼吸突变型酵母菌产生酒精的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右图所示。
由图可推测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甲可作为酒精发酵菌种,依据是________。
25.(12分)
共轭亚油酸具有较强的抗肿瘤、降血压、降胆固醇等功效,它是在亚油酸异构酶(LAI)催化下由亚油酸转化而来。但乳酸菌等微生物体内LAI的活性较低,研究人员将其分子上的第68位上的甘氨酸变成丙氨酸(密码子:GCU、GCC、GCA、GCG),可使共轭亚油酸产量大幅度提升,满足临床需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例属于蛋白质工程范畴,该工程是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________,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实例中将LAI的第68位上的甘氨酸变成丙氨酸,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________(填“是”或“不是”)唯一的。
(2)右图表示运用PCR技术实现LAI基因的定点诱变过程。
①定点诱变的关键是设计引物。为获得LAI突变基因,研究人员设计了与LAI基因结合的两对引物,其中引物A和D中5'端分别设计增加了两种限制酶的识别位点,目的是________;引物B和C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
②为了获得图中产物AB和CD,必须将引物A和B、C和D置于不同的PCR反应体系中,原因是________。除图示外,在不同反应体系还需共同加入的物质是模板、原料和________酶。
③图中获得的产物AB,至少要经过________轮循环,循环产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高一生物学试题
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