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课件(2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6 19:5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交流平台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积累更多的词汇,在写作文时还可以用到。
摘抄:
交流平台
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如何做好摘抄呢?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的见解、感受,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交流平台
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摘抄内容分门别类。如:语文中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交流平台
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1.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2.边摘抄边背诵。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
交流平台
我会在摘抄内容的右下方注明出处。
交流平台

摘抄有哪些类型呢?
1.摘抄型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
2.提纲型笔记。将原来比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
3.感想型笔记。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4.评价型笔记。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等。
交流平台

摘抄的方法
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
摘抄内容分门别类
作批注、边摘抄边背诵
在摘抄内容下注明出处
交流平台
摘抄作为语文课外学习的一项内容,与课堂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一方面它应有自身的计划与安排,另一方面它也应随时成为课堂教学的好助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
?
?
妈妈累得 。
?
直喘气
?
得 。
哥哥写
特别认真
词句段运用

“得”的用法
跑得快
玩得开心
写得好
扫得干净
表示(做)得(怎么样)一般用在动词后面。
动词+得
词句段运用

“的”的用法
美丽的校园
可爱的动物
蔚蓝的天空
清澈的河水
表示(什么样)的(什么)一般用在名词前。
的+名词
词句段运用

“地”的用法
飞快地跑
高兴地唱歌
大声地叫
认真地写字
表示(怎样)地(干什么)一般用在动词前。
地+动词
词句段运用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左边两人就是得,动词后面要用它。

小口诀
三个“de”虽然读音相同,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能混用。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
..
..
..
.....
.....
.....
词句段运用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所给句子可以看出两句话都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顶针也叫顶真,它是用上文结尾的词语作下文的开头,使句子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的一种修辞方法。就好像我们经常玩儿的一种游戏“成语接龙”一样,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是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
词句段运用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我能接着往下说。
弯弯的小桥下面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上坐着两个可爱的小娃娃。
书写提示








撇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日积月累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词语解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种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儿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儿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日积月累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来采莲。
日积月累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