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内容。
教材分析: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想到了几个问题:
1、以前我们总结了“二合一看”的要诀,为什么学生还不会量角呢?
2、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到了那么多,怎么就找不到角呢?
3、量角的价值如何体现?
4、除了教学量角技能,这一节课可以给学生什么方法和思想的提升呢?
2011版课标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也就是研究数与形。《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内容测量中的一部份,是典型的“操作技能课”。角具有二维特征,它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一课。在此之前,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正确运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对接下来学习角的分类及画指定度数的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做铺垫。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任教班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并且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知道量角要用量角器,但怎么用量角器不清楚,对量角器他们有着许许多多的疑问。学生前期有了一定的度量经验,如长度的测量。由于长度是一维的,而角是二维的,又加之量角器构造的复杂性,学生学习本课难度较大。从学习态度上看,学生学习比较主动,合作学习意识强。
学习目标:
1、学生在情境中体会量角的意义,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已有的测量经验迁移到度量角上,进一步形成度量意识。
2、学生认识角的度量单位。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了解量角器。
3、学生经历量角操作步骤的整理归纳过程,学会量角。通过量角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生读准量角器内、外圈的度数。
量角器上的内、外圈刻度线,是为了方便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可是学生容易将内外圈刻度弄混,出现错误。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让学生经历量角器内外圈刻度产生的过程,并且引导学生总结“无论内圈外圈,只要从0开始数,就对了!”
一、创设情境
,以旧探新。
师:“学校举行墙壁文化活动,我们班以弟子规为主题,美术老师特意为咱们班
做了一幅主题画。老师想让这幅画更美观一些,给它加上边框。可是边框的角度我弄不准,做得非常难看,(教师边叙述边用电子白板演示:插入墙壁文化和主题图的图片,给主题图加边框。)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这个问题。”
引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用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教学,学生印象深刻,能增加学生兴趣,也易于学生理解问题,体现了量角的价值。以墙壁文化引入课题,还自自然然地渗透了德育。
二、探索发现,总结方法
1、学生初步观察量角器
预设:对于学生来讲,量角器的结构比较复杂,为什么是半圆形?“这个量角器三条线合起来的点是干什么的?”“有两排数字,究竟看哪排数字?”“这个量角器上怎么有这么多格子?”等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量角器,会对量角器的构造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会心生疑惑。因为学生不知道量角器量角的原理,他们会提出许多问题,激发起探究的热情。
2、师点拨引导,学习角的单位。
预设:很多学生知道要用量角器量角,但是多数都不会量。在学生为难之际,教师适时引导。
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的测量经验,我们可以尝试用这些测量经验对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展示课件,学生回忆测量线段就是将直尺上的线段与要量的线段重合。引发学生猜想:量角可能是将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
师引导学生继续猜想:测量长度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角应该用角的单位。
预设:如果学生知道角的单位,就让学生来讲,师提升。如果学生都不知道角的单位是什么,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学习角的单位。“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师教学角的单位的读写方法。
师课件依次出示四个一度角,学生观察这四个一度角都相交于一个顶点,这个顶点就是圆的中心。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角的单位的理解,也为后续学习量角的方法“将量角器的中心和要量的角的顶点重合”做准备。
师引导学生类比推理:测量长度要看它含有几个长度单位,测量角就要看它含有几个角的单位。
学生数10个一度角,经历量的累积的过程,明白这10个一度角组成的角就是一个10度角。
设计意图:由量线段的本质类推到量角的本质,这是类比思想的体现。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操作步骤及技能的训练,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的灵魂。
3、学生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
让学生数一个由若干个一度角组成的大角。学生会觉得麻烦,师随机引导学生在圆面上想想办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这个角是多少度。学生可能会想到在圆面上标数字,师再引导学生将圆面平均分成36份,每10度一份,标上度数。再经过简单整理,将圆面变成一个只有一圈刻度的量角器。
学生用这个简易量角器先量一个开口向右的角,再量一个开口向左的角。在量开口向左的角的过程中,学生体会需要增加外圈的刻度。
师将这个量角器整理成有内、外圈刻度线的,学生再观察这个量角器,学习量角器各部份的名称,
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几个角,体会量角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将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能够理解量角器工作的原理,便于掌握量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增长了智慧。
4、探究量角的方法。
学生彻底了解了量角器的组成,量角变不再那么难了。学生先独立测量学习单上角1和角2的大小,再在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量角的,将量角器上的什么和要量的角的什么重合了。在小组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小结量角的方法。
学生将自己量角的过程说出来,师课件演示配合。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适时板书量角的方法。
三、反馈提升
1、完成学习单上量角的题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个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量这两个角巩固量角方法,还能进一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用电子白板里的量角器量角
电子白板里的量角器透明而且很大,学生能看得清清楚楚的,操作起来也简单。师可以让学生说角的开口方向随机出题,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功能,让课堂活起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判断题
课件出示学生易错的几种量角方法,学生判断并说出正确的量角方法。
3、猜一猜
依次出示不同层次的3个小题,将角的部份遮挡,学生猜分别是多少度。在猜的过程中学生巩固了量角的方法,也拓展了思维,体验透过现象看本质。
4、脑筋急转弯
在放大镜下,一个35
°的角会变大吗?学生先猜测,师再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明白,放大镜下看角,角的两条边看起来延伸了,但是两条边叉开的大小不变,也就是角的大小不变。
5、走进生活
师出示滑梯角度问题、足球运动员足球角度问题、放风筝、沙发角度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量角的价值。
四、总结收获
在总结收获环节中,师再提出为什么要将量角器的中心和要量的角的顶点重合等问题,学生梳理知识。
五、解决导入时提出的生活中的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