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之乐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
表现中的作用。
2、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初步认识了解八音及其代表乐器,相应的乐曲。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了解民族乐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听辨常见民族乐器的音色。
一、情景陶冶
播放民乐合奏曲《菊花台》,学生们在愉快的乐曲中进入课堂。
二、导入
欣赏民乐合奏《春节序曲》,设置问题:看到了哪些民族乐器?听出了哪些民族乐器?
三、教授新课
1、出示课题《八音之乐》
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后来人们将民间乐器的演奏形式也称为八音。
2、八音的分类:
3、展示课件,学生回答制作乐器的材料。(分组讨论)
梆子(木)、笛子(竹)、埙(土)、笙(匏)、鼓(革)、二胡(丝)、磬(石)、云锣(金)
4、按照演奏方式的不同将八音分为:
吹奏乐器组
拉弦乐器组
弹拨乐器组
打击乐器组
5、展示课件分别各组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①吹管组:葫芦丝
学生吹奏乐曲《军港之夜》,熟悉葫芦丝的音色。
②拉弦组:二胡
欣赏金典二胡曲《赛马》,熟悉二胡的音色。
③弹拨乐器组:琵琶
欣赏既金典又现代的琵琶曲《十面埋伏》,熟悉琵琶的音色。
④打击乐器组: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两种打击乐器,并熟悉它们的演奏技巧。
四、课堂训练:
分小组以比赛的方式强化记忆,做到当堂学习,当堂掌握。
1、挑战你的耳朵:
2、挑战你的眼睛:
五、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在民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中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文化了解较少,还有部分同学存有一定的偏见,认为民族音乐是老土,过时的东西。学习《八音之乐》这节课我以“了解民音乐——走近民族音乐——走进民族音乐”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民族艺术的了解和喜爱。课堂是我们的阵地,虽然一节课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如果连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不去努力,弘扬民族音乐从何谈起?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八音是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并且知道了人们将民间器乐的演奏形式也称为八音。一种乐器的材质决定了他们的分类和音色。我通过图片和对应的声音让学生认知和记忆这些内容。当然,想让学生爱上民乐,并不是一节课就能改变的问题,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民乐还是西洋乐,能让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感受音乐之美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也相信孩子们会爱上民乐,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