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小数乘整数 第 1 课时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知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探究新知,培养类推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感受探索活动的成功,体验探索数学方法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理解: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原理。
简单运用:
(1)能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
(2)能根据已有的整数计算的等式得到小数乘整数的结果。
复杂运用:
创见: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关注差异
一、预学查异。 1、竖式计算:18×5= 12×235=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交流计算过程。
集体订正。
2、引入课题。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乘法,那如果有一个乘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初学适异。
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
1、出示例题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第(1)个问题。
引导: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样列式?为什么?
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乘数是小数)
3、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学生各自思考、计算,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采用了什么方法。
4、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汇报,交流算法。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5、讨论竖式0.8×3的计算过程,弄清算理。
板书: 0.8
× 3
2.4
6、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为什么得数是一位小数2.4呢?能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指名学生交流理由。
追问:你能用计数单位说说积为什么是一位小数吗?
比一比,这个算式的乘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有几位小数?
三、研学导异。
1、引导:这里算式的乘数里有一位小数,积也是一位小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我们来继续研究。
2、解决第(2)个问题。
出示: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学生用乘法竖式尝试计算2.35×3,再列加法进行验算。
3、交流:乘法怎样算的?(板书竖式)得数是几位小数?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
说明:3个两位小数相加的和还是两位小数;也可以这样想2.35里面有235个百分之一,按235×3得705,表示705个百分之一,所以积是7.05.
4、猜想验证,归纳计算方法。
比较两道乘法竖式0.8×3,2.35×3,
引导学生观察猜想:乘数里各有几位小数,乘得的积里小数各有几位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5、完成试一试,先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看是否一样。
举例验证,得出结论:乘数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6、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小数和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你认为计算的关键在哪里?
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乘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板书:乘数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可见计算时还是按照整数算,关键是弄清积是几位小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四、拓学展异。
1、练一练1。
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在此基础上,说说思考的过程。
2、练一练2。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集体反馈交流,强化计算方法。
讨论明确:如果积的末尾有0,像0.18×5和35×0.24两题,要先在积里点小数点,再进行化简。
3、练习十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练习十第2题。可以先判断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计算。
5、练习十的第3、4题。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方法。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与感受?
六、作业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P44-45
回家作业:《练习与测试》P53
每日一题: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字,在积里标上小数点。
教学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个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自己动脑思考。
利用比较方法让学生感悟到的方法猜出每道题积的小数位数,再用计算器计算验算,使学生对自己探索出来的计算方法确信无疑,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小数——整数
0.8 …8个十分之一 2.35 …235个百分之一
× 3 × 3
2.4 …24个十分之一 7.05 …705个百分之一
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