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超市购物情景导入,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通过让学生讨论“在计算器上应怎样输入买铅笔的钱数”。通过新知探究,使学生在计算器上正确输入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试一试”则继续通过例3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随着科学的发展,计算器已走进千家万户,已是人们所喜欢的计算工具,更是学生较复杂计算的最好帮手。学生对计算器虽然感兴趣,但只停留在一些粗略的了解,没有认真研究过计算器里蕴藏着的到底是怎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计算机也已经走进广大家庭,学生通过计算机课,对计算机也有了很多了解。古代使用的计算工具学生不甚了解,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时期计算工具的作用和魅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4.指导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
在计算器上暗处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
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马上就要开学了,我们陪陪好朋友李芸去步步高超市购物吧!
超市的人真多,每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收银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收银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收银员收钱情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认识计算器
师: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后再请一两名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
出示计算器视频
ON----开机键
OFF----关机键
AC----归零键
DEL----清除一个数字键
用计算器计算
我们的好朋友李芸在超市购买了下面的物品,你能当好收银员吗?
教学例3
(课件出示)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元
金额/元
铅笔
1支
0.80
0.80
电池
4节
6.00
24.00
文具盒
1个
15.40
15.40
书包
1个
44.70
44.70
面包
2个
3.00
6.00
要求李芸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怎样列式?
0.80+24.00+15.40+44.70+6.00
买铅笔的金额0.80元,你在计算器上是怎样按键的?(小组交流按键方法后再请同学回答)
方法一:按照0.80的次序按键。(从左往右依次按键)
方法二:先按.再按8.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呢?(方法二好,操作简便)
小组核对结果,并且交流你是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出结果的。
请一学生回答,师板书。
.8+24+15.4+44.7+6=
【知识归纳】
在计算器上按出纯小数的方法:首尾的“0”可以省略不按,再依次按出小数部分的每位小数。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按顺序输入每一个数和运算符号(纯小数首位和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按),然后按等号键。
完成“试一试”(课件出示)
如果李芸付出100元,收银员应找回多少元?(用计算器计算)
生回答,师板书。
100-90.9=9.1(元)
5.巩固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练一练,用计算器计算。
4.75+12.63=
7.03-0.895=
0.268+3.87=
144-27.59=
11.36+0.775=
50-0.848=
6.54+2.005+1.87=
51.34-2.889.0.508=
3.96-1.007+35.4=
5.14+4.287-0.928=
用计算器算出小明家九月上旬每次收支后的余额和合计数。
先请学生说说通过看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然后自主完、小组商议,最后请学生说说每次收支后余额的计算方法,合计收入数怎样计算,合计支出数如何算?(用上次余额减去本次用去的金额就等于本次余额,将两次收入相加等于合计收入,7次支出相加等于合计支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直接写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四、巩固练习
1.下面面是沙青河水文站某一周的水位变化情况记录。你能根据记录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2.估计购买下面的商品各一件一共需要多少元,再用计算器计算。
32.80+43.90+17.28=93.98(元)
答:各买一件一共需要93.98元。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类型题目的安排,帮助学生消化知识,能熟练准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趣味数学
小马虎在计算1.86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2.19,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答案吗?
分析:先算出加上的这个一位小数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就变成两位小数了,即2019-1.86=0.33,0.33再转化为一位小数,即3.3,因此正确答案是:1.86+3.3=5.16
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水3.6千克。
照这样计算,一天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一年(按365天计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我们学校有45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水5吨,这些水可以供他们用多少个月?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熟悉键盘和数据输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下周我校将举行广播操比赛,体育老师想从我们班选几个同学做记分员,统计各班级所获得的总分。如果选你去,你想要什么工具?(计算器)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同学们还记得吗?下面来个牛刀小试,回顾下以前的知识。
1.复习准备。
(1)用计算器计算。
4215+2853= 5238-649= 1376+524=
8000-2046=
(2)提问。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你是怎么操作的?说说你的方法。
2.揭示课题。
我们评委打出的得分不全是整数,还有小数,你还会用计算器计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为我们的比赛做准备。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例题讲解。(教材第52页的例3)
教师:(出示例题情境)李芸在超市购买了如图所示的五种商品,你们能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去多少元吗?
将五种商品的金额加起来就是李芸一共花费的金额。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列出总的横式,教师巡视,查看其他同学的做题情况,并注意纠正他们在书写上的错误,最后集体统一订正。
2.讨论分析。
教师:一般情况下,当小数的位数很多或有较多的小数连加时,人们习惯用计算器计算代替笔算。
通过刚才的复习,相信大家对使用计算器进行整数的加、减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那么,在小数加、减计算中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大家了解吗?你知道在计算器上怎样输入例题中买铅笔的钱数吗?
学生在下面分两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甲:按照0
.
8
0的次序按键。
学生乙: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教师:暂不对两位同学的回答评价,让我们一起动手使用计算器来验证他们说得对不对。
教师带着全体学生先在计算器上找到小数点键,然后分别按照两位同学说的方法输入买铅笔的钱数。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了解和识记用计算器输入小数的方法。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发现,刚才两位同学说得都对,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要简单一些,大家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
师生一起用计算器算出0.80+24.00+15.40+44.70+6.00的答案,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最后给出正确答案并完成板书。
解:0.80+24.00+15.40+44.70+6.00=90.90(元)
答:李芸一共用去90.90元。
3.巩固拓展。
教材“试一试”: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指名让学生叙述答案,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解:100-90.90=9.10(元)
答:应找回9.10元。
4.小结。
不管是小数的加法还是减法计算都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只要掌握计算器上小数的输入法,其他操作与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加、减法一样,以后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练一练”。
2.课本“练习九”第2、3题。
3.拓展练习
如图,是四(1)班广播操的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高,计算总得分。)
1号评委
2号评委
3号评委
4号评委
5号评委
6号评委
7号评委
9.5
8.9
9.2
9.1
8.8
9.3
9.4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让学生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谜:
2.谈话: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苏果超市吧,那里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和超市促销打折的时候,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3.认识计算器。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3.交流:你知道计算器中的哪些按键,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你会操作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投影出示例3,思考问题。
(1)从购物单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2)你能算出李芸买这些物品共用了多少钱吗?应该怎么算呢?
(3)要把这么多的小数加起来,如果笔算,你感觉怎么样?
2.揭题:在生活中,有时遇到比较多个数的计算和大数目的计算时,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帮忙,这样就省事多了。今天我们就利用计算器来计算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3.获得简便按法。
(1)思考:你还记得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小数吗?想想买铅笔的钱可以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他们的按法。)
(2)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按出0.80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3)比较:你喜欢哪种操作方法?为什么?
(4)教师小结:在计算器上按数时,有不同的方法,虽然结果相同,但运用简便的办法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速度。
4.计算器计算。
(1)谈话:现在你能运用计算器算出李芸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2)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计算。
(3)同桌先交流,在全班反馈计算结果。
5.交流操作感受。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计算器计算出了李芸一共用了多少钱,在计算器上操作时,你有什么体会呢?你觉得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说说操作的注意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操作时读数、按键时要细心。
6.整理方法。
师生讨论:如何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呢?
小结: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如果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那么这个0可以省略不按,直接先按小数点,再按它的小数部分;如果一个小数的末尾有0,这个0也可以不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小试牛刀
1.“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如果李芸付出100元,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元呢
(2)学生列式,用计算器计算。
(3)同桌先交流在全班反馈计算结果。
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4)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可以怎样来检验呢?
2.完成书本52页“练一练”上面6题。
(1)谈话:现在大家都能利用计算器来又快又准的计算题目了吗?
(2)出示题目,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完成后集体核对。
(3)反馈学生计算情况,注重让学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养成仔细看题、操作的好习惯。
3.完成“练一练”下面4题。
(1)谈话: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两个小数相加减,如果三个小数相加减,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
(2)学生操作计算器。
(3)反馈计算结果。
教师表扬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针对有错误,提醒学生看清题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
4.完成53页练习九第1题。左边同学列竖式,右边同学用计算器验算。
(二)智力大转盘
1.练习九第2题。
(1)出示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表。先让学生观察表,说说在表中看懂了些什么??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填入表格,汇报核对结果。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填写好表中9月2日到9月10日的金额。
(4)汇报反馈填写结果。
注重针对其中9月5日的余额..9月7日的让学生明确是怎么算出来的,
(5)思考:最后合计这栏各要算哪些部分的合计?各应该怎么算?
(6)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汇报核对。
2.练习九第3题。
(1)谈话:刚才我们利用计算器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规律。
(2)出示题目,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汇报结果。
(4)小组讨论,观察规律。
交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面三个题目以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得数整数部分比加数个数少t小数部分位数和加数个数相同或和最后一个加数的小数部分相同,末位是9,中间各位是8。)
(5)独立填写最后一题的得数。
学生根据前三题得数的规律填写最后一题的得数。
3.练习九第4题。
利用计算器帮助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计算后,可以提醒他们用找回的钱加上一盒巧克力和一盒饼干的价钱,看是不是等于50元,以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三)拓展应用
用计算器计算中国,印度,美国三个国家的人口总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与体会。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体会使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更简便,也更快捷,同时帮助他们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材主要教学0.80的输入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计算器的活动中,主动学会往计算器里输入小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用计算器算出题中购物的总钱数,在此过程中自主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之后的“试一试”一方面让他们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自主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便按法操作计算机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瞧,老师前几天也去了超市。(课件出示购物小票)
仔细观察,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等)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你能列出一道连加算式吗?
估计一下,老师大约花了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到底用了多少钱呢?我们要进行笔算,那么多的小数加起来,感觉怎么样?超市的收银员是如何做到算得又对又快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独立操作,尝试计算
1.初步独立尝试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
在四年级我们对计算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近计算器来了解一下它的发展过程。(课件出示:计算器的发展)
了解了计算器,想不想自己动手试着操作一下?那下面请大家尝试着用计算器来计算这道算式,先听操作要求。(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算好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按的?把你的操作步骤说给同桌听。
师:谁愿意把你刚才的输入过程展示给大家看看?(学生用平板操作,师用“易课堂”投屏)算得对吗?有不同的输入方法吗?(指名回答)
①0.80的不同输入方法:(1)按照顺序依次按(2)先按“.”,再按“8”。0.80只需要按小数点和8就可以了吗?试试看是不是这样?学生自己用计算器试一试。
②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以省去不按。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在使用计算器按数时,有不同的方法,虽然结果相同,但运用简便的按法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
【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注重有序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过程:讨论不同的使用计算器时的按法,获得“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用计算器计算“老师一共用了多少元”。学生在一个有序、有效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到用计算器计算的学习活动中来,并获取了相关的本领,形成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2.再次操作运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减法。
师:如果老师付了100元,你能列出算式,并用计算器算出收银员应找给我多少钱吗?(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00元是怎么按的?
那我们算得是否正确?怎么办?(验算)怎样验算呢?有不同的验算方法吗?用你喜欢的方法验算一下。我们算对了吗?是的,我们以后也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师:通过刚才的一系列的操作,你有什么感受?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你想提醒你的小伙伴注意什么呢?
【继续利用例题的情境巧妙追问,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并注重让他们养成检验的学习习惯。】
三、熟练操作,巩固运用。
1.开心超市。
同学们提醒的真得很全面。你们想不想也去超市逛一逛?那让我们一起进入“开心超市”。请一名同学做顾客,选择你喜欢的商品,其他同学做收银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算得快的同学直接报结果。(指名一位在一体机上操作,直接将购买的物品拖入购物车内)
你们也想玩吗?同桌合作,一人用平板操作,另一人算,然后交换。
2.小小擂台赛。
玩得开心吗?看来大家的操作越来越熟练了,那下面就来场比赛怎么样?3分钟内看谁算得既正确又全对,计时,开始!
大屏幕显示倒计时工具,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完成后,校对答案。
讲解:最后两道算式(有括号的小数混合运算),谁来说说你刚刚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你的输入顺序是怎样的?
那么,我们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不仅仅要看清楚数字,也要关注运算顺序。
3.小小理财师。
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还能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呢!这是小明家5月上旬的收支情况明细表,从表中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课件出示账单)
说明:上月结余、收入、支出分别是什么意思。
你能自己填一填吗?填好后用平板拍照上传,校对。
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账单随处可见,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到来,我们出门只需要带上手机就可以支付,那么支付宝账单、微信账单、花呗账单也就应运而生,那么同学们平时也可以做一个类似这样的账单,合理的管理好自己的零花钱。
【以上三个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4.有趣的算式。
借助计算器的帮助,我们还能发现数学世界中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前3题的结果,并找到规律,直接写出第4道算式的结果吗?(生完成作业纸)
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有不同的想法吗?结果主要和哪个加数有关?有什么关系?
那如果最后一个加数是100个9呢?结果是多少?你能按照这样的规律自己编写一道算式吗?
【此练习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既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推理等能力,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对数学学习的盎然兴致】
四、畅谈体会,全课总结
其实,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这节课就快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同伴分享?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本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希望大家今后能不断的去探索,去发现,那么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使学生在畅谈新的收获与体会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教学板书: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
运用简便的按法
看清数字和符号,运算顺序不能错
养成验算的好习惯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表意思,运用计算器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学习
(一)出示例3的情境图
谈话:李芸在超市购买了下面的物品。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元
金额/元
铅笔
1枝
0.80
0.80
电池
4节
6.00
24.00
文具盒
1个
15.40
15.40
书包
1个
44.70
44.70
面包
2个
3.00
6.00
明确:小票里的每个金额都是相应商品单价与数量的乘积。
提问:怎么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
引导: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就要把购买每种商品的金额加起来。
提问:你知道在计算器上怎样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
学生可能回答:
按照0.80的次序按健;
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
谈话:在计算器上输入数据时,如果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那么这个0可以省略不按,直接先按小数点;如果一个小数末尾有0,这0也可以省略不按。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0.80+24.00+15.40+44.70+6.00=
学生用计算器操作,算出结果并交流。
小结: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二)做“试一试”
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引导: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计算,或者用100依次减去个商品的价格。
谈话:请你用计算器计算。
提问:算出得数后,怎样来检验计算是否准确?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用找回的钱数加上用取得钱数,看结果是否等于100元。
二、练习巩固,内化知识
(一)赛一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用计算器计算)
4.75+12.63
7.03-0.895
0.236+3.87
144-27.59
11.36+0.775
50-0.848
6.54+2.005+1.87
51.34-2.889-0.508
3.96-1.077+35.4
5.14+4.287-0.928
谈话:在计算时要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健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
(二)找规律。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直接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0.9+0.99=
0.9+0.99+0.999=
0.9+0.99+0.999+0.9999=
0.9+0.99+0.999+0.9999+…+0.9…9
(10个9)=
学生先按计算器计算:
0.9+0.99=1.89
0.9+0.99+0.999=2.889
0.9+0.99+0.999+0.9999=3.8889
0.9+0.99+0.999+0.9999+…+0.9…9
(10个9)=9.8888888889
然后交流算式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讨论思考题
小华在计算小数减法时,把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错误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了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差少了0.5;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差又少了0.06,所以错误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比少了0.56
三、课堂总结,谈论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0.80+24.00+15.40+44.70+6.00=90.9(元)
100-90.9=9.1(元)
检验:90.9+9.1=100(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