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观
潮
1
气势雄伟
天下奇观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整体感知了课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课文,看一看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壮丽景观。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时间顺序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中心句,突出钱塘江大潮历史悠久,是雄伟壮观的景象。总述钱塘大潮是天下奇观。
历史悠久
雄伟壮观
潮来前
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
①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色如何?
②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风平浪静
读了这段话,你最喜欢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请你试着说一说它好在哪里,写出了什么?
横卧。“横卧”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静态美,表现了钱塘江的宽阔及潮来前平静的特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人多
昂首东望
等着
盼着
急切、翘首以盼
人山人海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表现了观潮人很多,热情很高,写出了人们的急切心情,同时从侧面衬托出大潮的奇特。
这几个词语表现出了什么,写出了什么?从侧面衬托出什么?
找出课文第3、4自然段中具体描写潮来时的声音和江面变化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比喻,形象地写出钱塘江潮的气势宏大。
声音:像闷雷滚动。
江面:无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声音:响声越来越大。
江面: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江面:白线拉长——变粗——横贯
江面——白浪翻滚——形成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比喻
夸张
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江面:犹如白色战马。
赏析:通过对江面变化和声音的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充分体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真是“天下奇观”。
请你仿照原文,试着写一个夸张句。
这橘子酸得
。
我的牙都快掉了
豆大
天空中下起了
的雨点。
小练笔
声音: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景象:
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总结一下:潮来时声音和景象分别有怎样的变化?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请同学们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浪潮越来越近……
远
近
潮退后
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
潮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很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
声音:风号浪吼。
江面:余波涌来,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气势宏大,壮观。
全文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从哪儿能体会到?
奇观。“潮来前”从观潮的人之多及人们高涨的热情可以体会到大潮的“奇”;“潮来时”从大潮的声威和气势可以体会到大潮的“奇”;“潮退后”从余波的漫天卷地、汹涌澎湃可以体会到大潮的“奇”。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1、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交相辉映。
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形和声威;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2.语言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
文中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钱塘江你有什么想说的?同学间交流一下。
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赞美了大潮的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之情。
奇特、雄伟、壮观
热爱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薄雾笼罩
风平浪静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江水涨高)
声巨大
浪罕见
远处
再近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
形成水墙
越来越近
天下奇观
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我们以“潮来前”为例,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静静地横卧着,江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江边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远处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共33张PPT)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又到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目睹这天下奇观吧!
观
潮
1
气势雄伟
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下产生潮汐现象。农历八月十六日前后,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加上杭州湾钱塘江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潮水易进难退,就造成了每年八月十五的特大涌潮。民间向来有观赏钱塘潮的习俗,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
认识“盐、薄”等13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14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背诵第3-4自然段。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预
习
读
潮
据
堤
阔
盼
滚
顿
逐
渐
犹
崩
震
余
堵
霎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15
笔顺:
连续几天的小雨,使空气变得很潮湿。
潮湿
潮水
潮流
潮起潮落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扌
笔画:11
笔顺:
证明这个观点要有充分的证据。
根据
依据
证据
据理力争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土
笔画:12
笔顺:
水库边的大堤下是一排翠绿的柳树。
堤坝
堤岸
堤防
十里长堤
组词:
造句:
结构:半包围
部首:门
笔画:12
笔顺:
广阔的田野上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辽阔
广阔
开阔
波澜壮阔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目
笔画:9
笔顺:
她盼望妈妈早点回家。
盼望
期盼
企盼
左顾右盼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13
笔顺:
荷叶上滚动着亮晶晶的水珠。
翻滚
滚动
打滚
财源滚滚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页
笔画:10
笔顺:
上课铃响后,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顿时
停顿
整顿
抑扬顿挫
组词:
造句:
结构:半包围
部首:辶
笔画:10
笔顺:
立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了。
逐步
逐渐
驱逐
笑逐颜开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11
笔顺:
小树渐渐长高了。
渐渐
逐渐
渐进
防微杜渐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土
笔画:11
笔顺:
上班的路上最容易出现交通堵塞状况。
堵塞
拥堵
堵住
围追堵截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犭
笔画:7
笔顺:
他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犹豫
犹如
犹存
记忆犹新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山
笔画:11
笔顺:
空中响起一声炸雷,如山崩地裂一般。
崩溃
崩塌
雪崩
山崩地裂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雨
笔画:15
笔顺:
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了地震灾区。
地震
震动
震惊
震耳欲聋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雨
笔画:16
笔顺:
一阵雷声过后,霎时下起了瓢泼大雨。
霎时
一霎
霎那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人
笔画:7
笔顺:
课余时间,我喜欢画画。
多余
剩余
业余
不遗余力
食盐
人声鼎沸
横贯
霎时
昂首
屹立
浩浩荡荡
顿时
崩塌
余震
薄雾
挑战一下
这种闷
热天只能待在家里,小明显得有些闷
闷不乐。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原文示例
闷
(闷热)
(闷闷不乐)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
隆隆的响声,好像闷(
)雷滚动。
多
音
字
宽广
≈
宽阔
?
狭窄
宽阔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边儿。
宽广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边儿。
洞口非常狭窄,只容一人通过。
宽阔
宽广
狭窄
?
一起读一读
近
反
义
词
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屹立:
若隐若现:
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人山人海:
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风平浪静:
指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
词
语
解
释
形容广阔或壮大。本文指潮水滚滚而来,气势很大。
浩浩荡荡:
风号浪吼:
风在号啕,浪在吼叫。本文指潮水水势浩荡,声威宏大。
山崩地裂: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山倒塌,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本文指潮声大。
人声鼎沸:
1.说一说,文中观潮的时间是哪一天?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探
究
读
阅读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热情澎湃的,朗读本课的时候要带有一种自豪的语气,表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朗
读
指
导
农历八月十八日。
1.说一说,文中观潮的时间是哪一天?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