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升和毫升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升和毫升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06 12:4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升和毫升
单元及主题
教学目的 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的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结合实际操作,经历了解容量、认识测量工具、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积极参与“玩水”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的字母表示
教学难点 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空杯子,两个粗细不同、高度相同的杯子,量杯、量筒。
二次备课




程 一、问题情境
1.教师谈话引出喝水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完全不同的杯子,并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让学生观察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杯子,一个高一些、一个矮一些。猜猜看,哪个杯子装水多?
2.教师提出小组合作“玩水”实验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想办法,检验自己的估计。并指导学生注意安全。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思考比较的方法。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意见,到底哪个杯子盛水多呢?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两个这样的杯子。现在我们就分组试一试。
注意:从盆里舀水的时候,不要让水洒出来,弄湿了你的衣服。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不同的实验方法。
3.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交流不同方法。
4.教师演示“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分别倒入一样的杯子中的方法”让学生比较。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我也想了一种方法,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先找来两个一样的杯子,然后,把我们要比较的两个杯子装满水,在分别倒入这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说明哪个杯子装水多?
5.介绍容量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高杯子比矮杯子装水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高杯子比矮杯子的容量大。
板书:容量
二、认识升和毫升
1.教师拿出两个高度一样、装的饮料高度一样、粗细不同的瓶子。先让学生观察、交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讨论:怎样比较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学生可能回答:我把它们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看哪个杯子中液面高,哪个杯子装的饮料就多。
学生表达可能不规范,只要意思对就行。然后,教师操作演示。
2.认识量筒和量杯
教师提问: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测量饮料的多少?引出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初步了解各种测量工具。
师:我们用这个方法知道了粗瓶子的饮料多,那每瓶饮料到底有多少呢?我们需要借助测量工具来帮助我们。
教师介绍三种测量工具。
师:现在,老师就发给每个小组一组测量工具,仔细观察,待会给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
量筒是直上直下的,量杯是上粗下细。
量杯和量筒上边都画有刻度。量筒上刻度是均匀的,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量杯和量筒上都有mL这样的字母。
量筒有粗细之分,细高的量筒刻度之间的间隔大,测量时会更精确。
我看到了三种量具分别可以测量不同的液体,一个最多能测量100毫升,另一个能测量250毫升,最大的量杯能测量1000毫升。
……
学生一边说,教师在实物投影上一边演示。
3.认识升和毫升及字母表示。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刚才有同学说到量杯上有ml这样的英文字母,这是一个表示容量的单位,叫毫升;还有一个更大的单位是升,用L表示。
板书:升——L 毫升——mL
4.启发学生举出其他用升和毫升作计量单位的例子。
师:你还知道哪些用升或毫升作单位的液体?
生:矿泉水、花生油、洗发水……
5.测量饮料有多少。
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并试着读出量杯里饮料液面所在的刻度。
三、实际测量
1.练习往量杯里倒水。
学生小组合作:
(1)用量杯量出150毫升的水;
(2)用量杯量出80毫升的水;
(3)用量杯量出800毫升的水。
2.每个学生估计杯子的容量,再实际测量杯子的容量。
师:同学们,看老师说中这两个杯子,我们每天都要用这样的杯子喝水,你们估计一下,它们分别能盛多少毫升的水。
师:现在,我们就用量具实际测量一下,判断和你们的估计相差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2题,学生动手测量。可采取全班进行的形式,如果教具充分,也可以小组进行。
2.练一练第3题,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
对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
五、拓展练习
调查家中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用杯子喝水是学生每天都做的事情,选择哪个水杯盛水多的问题引入新课,既便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为认识“容量”打下基础。
“玩水”是炎热的夏天儿童喜欢的活动,在玩水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实验,学生既有兴趣,又能获得直观的、真实的体验。
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容量”这个词说出哪个杯子装水多,及时巩固新学知识。
为每个学生提供估计测量的机会,丰富课程资源,关注每个学生的知识和学习情况,也为后面的估计练习打下经验基础。
把课堂延伸到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了解升和毫升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板书 升和毫升
升——L 毫升——mL
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习的非常高兴,很多学生都说:“没有想到数学课也可以上的这样有趣。”我想这应该就是成功的课堂吧。我们一直以来总是在追求完美的课堂。其实什么是完美呢?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上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知识,这样的课堂就是完美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今天这节课应该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课堂。学生在玩水的过程中认识了升和毫升,了解了容量的含义,会读量筒和量杯中液体的刻度,达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学生学得愉快,我教的轻松,我想今后的课堂我还要向这方面继续努力。
课题 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
单元及主题
教学目的 了解列表法,会计算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 结合运送大米的问题,经历自主探索用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口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
二次备课





一、 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由救灾问题引出问题和情景图,让学生读题,并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解决一个和救灾有关的问题。
呈现问题和情景图。
师:请大家读题,说一说你了解了哪些情况和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生1:司机师傅们正忙着往灾区送大米。
生2:要往灾区送250袋大米。
生3:每辆车最多能装50袋。
生4:负责同志提出要一次运完。
生5:问题是需要几辆车一次运完?
二、 自主探索
1.提出用自己的方法计算“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对富有个性的算法给予鼓励。重点让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口算,经历自主探索用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除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
学生可能会提出方法:
生1:想几个50是250,5个50是250,所以250除以50等于5。
生2:50乘5等于250,所以250除以50等于5。
生3:250里有5个50,所以250除以50等于5。
生4:25个十除以5个十等于5。
师:我们用到了哪句口诀?
生:五五二十五。
生:一辆车装50袋,两辆车就装100袋,所以5辆车就装250袋。5辆车就一次运完了。
师:因为这个50比较特殊,这样算很简单。这种方法可以用列表的形式出示。
教师介绍并示范列表法:
三、 尝试应用
出示教材上“试一试”的口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
交流时,使每个学生学会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口算的方法。
四、 课堂练习
1.练一练的第1题,请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独立计算,最后全班交流。
2.练一练的第2题,独立完成再交流,重点说说计算270÷30时是怎样想的。
3.练一练的第3题,分组计时竞赛。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在我们再来个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4.练一练的第4题,乘车游戏。
师:好,现在我们来做个竞选,谁想上几号车厢,就请你写出等于几的除法算式。我们看谁写出的算式多,就选谁去,好不好。
注:累加的方法如学生没有出现,教师参与交流并介绍列表法。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多少个十,用口诀计算。
(1)先让学生弄清题意,(车厢号数是某个小动物手中算式的结果。)然后连线口答。
师:小动物们要乘坐小火车去旅游了,请你连线帮小动物找到它该上的车厢。
(2)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想上几号车,然后写出几个得数等于几的算式。交流时,比一比谁写出的算式多。
板书 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
250÷50=50(辆)
课后反思 教学时,在练一练第2题的处理上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比较不同容量不同价格的酱油价钱,有些学生很迷茫,还有些学生直接用一瓶酱油和一袋酱油的单价进行了比较,出现了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错在哪里,而是通过多个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了错误出在哪里,最终解决了问题,使学生意识到了便宜与否,必须是在买同样多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的。如果买的东西不一样多,是不能比出便宜与否的。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发现了学生的弱点是不能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实物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单元及主题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能用整十数除三位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程 一、 问题情景
1.教师谈话引出今天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看书。
师: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解决过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个发生在学校中的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第8页上面的文字和表格。
学生读书。
师:问题中说了一件什么事?
生:红星小学的师生要去参观航天博物馆。
师:估计一下,航天博物馆里会保管、陈列、展览些什么?
生:和航天有关的内容。
生:神五、神六发射成功的图片、资料等。
……
师:同学们说了许多,有机会我们也去航天博物馆看一看。在这件事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去参观的学生有496人,老师有27人,总共有523人。
生2:博物馆规定每批参观人数不得超过60人。
师:“每批参观人数不得超过60人”这是什么意思?
生:要分批参观,一批参观的人数最多可以安排60人。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全校师生至少要分几批参观?
师:“至少要分几批参观”怎么理解?
学生可能会说:
●如果每批都去60人,可以分几批?
●每批60人,看需要安排几次?
●每批60人,几批才能安排完523人。
二、解决问题
1.提出“估计一下,至少要分几批参观”的要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估计解决问题。
2.交流学生个性化估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估算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至少要分成9批。
学生可能会说:
● 8×60=480接近523,可能至少分8批。
● 9×60=540,超过523,不用9批。
● 8批不行,8批才安排480人,剩下的人也要安排一次。
如果最后的意见出不来,就直接提问,让学生讨论。
师:8批行不行,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清楚剩下的人虽然不满60,也要再分一批去参观。
师:大家说的对,在实际活动中安排8批后剩下的人数虽然不够60人,但是,也要再安排一次,所以,学校至少要分9批参观。
3.提出用竖式计算的要求,师生共同完成。要充分利用估算的结果,解决8写在商的个位上的问题,最后写出横式和答语。
师:下面,我们共同用除法竖式计算一下,安排8批后还剩下多少人。
教师板演,边写边对话。
师:先写出523除以60的算式,大家讨论一下,商应是几?写在哪一位上?
生:商应是9,写在个位上。
生:不对,因为523里面不够9个60,(或9×60=540)所以商是8,写在个位上。
师:刚才通过估计我们知道了分8批参观,还剩下一些人,剩下的这些还够60吗?
生:不够。
师:所以应该是商8。这个8是8个60,所以应该写在个位上。
板书:
8
60 5 2 3
师:接下来该用8乘60 了,8乘0得0,写在被除数3的下面,8乘6得48,分别写在被除数5和2的下面。再用523减去480,得数43就是剩下的人数。
完成板书:
8
60 5 2 3
4 8 0
4 3
板书完后,写出算式和答话:至少要分9批参观。
三、尝试应用
1.出示“试一试”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
请一、二个人到黑板板演。
2.交流计算的结果,并讨论“最多够分几组”的含义,写出问题的答案。
交流时,可请学习较差的学生发言。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弄清题意,现估计一下,再计算。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再自己进行计算。
五、问题讨论
先读题,了解问题和书中同伴的不同意见,提出谁算的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不作评价,然后让学生画图来说明自己的看法。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数学解决的问题,同学们看“问题讨论”中的内容,亮亮和丫丫对问题的答案产生了分歧,请同学们自己读题,读完后说说你同意谁的意见,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
师:请同学们画出图来说明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