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近似值(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精确度
教学过程:
一、巩固知识(学生抢答)
老师有一个8位小数,要求精确到百分位,看谁最先说出来。
追问:老师还没写完,你怎么就说出答案了?
第二个8位小数精确到千分位,你觉得老师只要写到哪一位就可以了?为什么?如果精确到十分位呢?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老师周六逛街,经过蛋糕店,听:蛋挞优惠10元6个?
你从中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每个蛋挞多少元?
你能列式计算吗?你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追问:你发现商和余数有什么规律?
商除不完,这个时候怎么办?
生回答。(小结:人民币最小单位是“分”,所以一般精确到百分位)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商的近似值。
(揭示并板书课题)
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1.67这个商是一个近似值,我们写商时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符号。
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强调对话框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例1的竖式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不需要除尽,后面两步的计算是无用的,只计算到商是1.666就行了。
教师:现在“分”已经很少使用了。如果老师付钱要付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2个学生展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保留商的近似值。
教师:根据题意得数保留1位小数,商应除到哪一位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除到小数点后第2位就行了。 并提醒学生要写约等于符号。
教师:如果保留整数呢?
学生独立完成
回顾刚才解题过程,思考:求一个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学生思考、交流、反馈:只要除到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即可。
三、练习巩固
1、改错题
说出错误的原因,今后求商的近似值需要注意什么?
2、书本第9题填表
如果我想填写下面表格,除到哪一位最合适?为什么?
四、思维拓展
出示根据余数判断近似值的竖式,要求学生思考:他们都没有除到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为什么能很准确的写出商的近似值?
课后思考
五、课堂反思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总结出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强调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位数多除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商。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值
——用“四舍五入”法
除到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
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求商的近似值”一课,这是一节计算课,它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因此这节课我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蛋挞10元6个,平均每个蛋挞多少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确定商的近似值,在讨论:如果精确的十分位?保留整数呢?学生带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独立去探索,去思考,最后得出结论,顺理成章教学了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除到保留数位的下一位。这样组织教学既丰富了课堂,又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帮助学生在数学课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