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三首 课件 (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诗三首 课件 (共5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6 15:2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古诗三首
掌握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将”。
学习目标
1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渴望和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背景资料
王翰(687—726),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这样一位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会认的字
会写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

huán:还钱 还乡
hái:还有 还在

jiào:教诲 教学相长jiāo:教书 互教互学

dānɡ:担当 一马当先 dànɡ:当铺 当做
词语学习
但使:只要。
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词语理解
胡马:当时内地和外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欲饮琵琶马上摧: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沙场:战场。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与刘邦的斗争中失败,有人劝他东渡长江,再作打算。但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自杀身死。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朗读时,想象作者希望“龙城飞将”出现,早日平息战乱,回转家乡,读出对和平的渴望。
朗读指导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朗读时,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朗读时可以听着音乐,打着节拍,重读加色词语,读出作者的爱国之情。
出 塞
1.“出塞”是什么意思?
到边关去守卫边疆。这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诗常用的题目。
2.用自己的话翻译古诗。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整体感知
1.第一、二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互文。
2.第一、二句诗提到了哪些景物?你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
这两句诗提到了明月、边关,人。我脑海中浮现了将士被迫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关守卫边疆。
课文解读
3.诗人为何要提到明月和边关呢?
大概是守卫边关的将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夜深人静时,面对这苍凉的边关,举头望见那明月,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和亲人来。
4.诗人为什么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两个表明时间的词?
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
5.第一、二两句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们的同情。
6.“龙城飞将”是谁?
汉朝名将李广。
7.第三、四句写出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战乱,安定边防。
8.在这冷清的月色下,望着茫茫的黄沙,耳听着呼呼的风声,边关的诗人和将士们心中会涌起什么怎样的心情呢?
恨敌人入侵,很想早日打败敌人,与家人团圆;怨朝廷腐败。
《出塞》主要写诗人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征战将士们的信心。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明月 关 人——同情将士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渴望国家安定
凉州词
1.什么是“凉州词”?
凉州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整体感知
2.用自己的话翻译古诗。
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1.“饮”的是饮什么?
“饮”的是酒。
2.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
琵琶声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听了感觉非常急促。
课文解读
3.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葡萄美酒”“夜光杯”。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战士们厌恶战争的悲痛情绪,他们想借酒忘掉战争带来的疾苦及对家乡的思念。
5.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欲饮”“马上催”。
6.鉴赏第一、二句诗。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7.鉴赏第三、四句诗。
这两句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者的悲凉之意,也流露出了对将士的命运的同情之心。
《凉州词》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马上催——残酷
凉州词
几人回——悲苦

夏日绝句
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
活着的时候应当作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整体感知
1.你是怎样理解“人杰”“鬼雄”的?
“人杰”人中豪杰;“鬼雄”鬼中的英雄。
2.诗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诗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
课文解读
3.赏析第一、二句诗。
这两句诗鲜明地提出了诗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4.从哪两句诗看出诗人怀念项羽?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那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思”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6.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呢?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这个人物?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这种宁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诗人深深地怀念呢?
7.赏析第三、四句诗。
这两句诗写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引用经典,表达情感。
引经据典,也说“引经据古”。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夏日绝句》短短20个字,引用三处经典,分别为:
①“人杰”:《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此三者,皆人杰也”。
写法借鉴
②“鬼雄”:《楚辞·九歌·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
③“不肯过江东”:《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王笑曰:天之亡我……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夏日绝句》中诗人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夏日绝句
1.表达爱国之情的成语。
精忠报国 赤胆忠心 忧国忧民 忠君报国
碧血丹心 为国捐躯 忠心耿耿 为国尽忠
殉节报国 战死沙场 血洒疆场 为国捐躯
光荣就义 为国殉节 名垂青史 万古流芳
拓展延伸
2.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出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凉州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代)边塞诗人。
当堂测试
从军行七首
出塞
边塞诗人
闺怨
王昌龄
王翰
唐代
唐代
3.《夏日绝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婉约
宋代
李清照
1.搜集一些边塞诗歌,积累其中的佳句。
示例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示例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关山月》)
课后习题
2.读完三首古诗,你有什么感悟?
我们欣赏古人,我们佩服古人,我们会把他们传承下来的爱国热情继续加温,让崛起的中国更加强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