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课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课后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6 11: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小明和小强对有关惯性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B.汽车刹车时有惯性,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惯性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3.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为3:1,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 )
A.9:2
B.1:2
C.2:9
D.2:1
4.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 )
A.?船和山????????????????????????????????B.?山和船????????????????????????????????C.?山和水????????????????????????????????D.?水和船
5.在物理实验中,往往需要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规律.下列四个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是(  )
A.?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其两端电压关系”时,测量多组不同电压下同一导体中的电流值
B.?在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深度,观察压强计的数值
C.?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多次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出多组电阻值
D.?在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值
6.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后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后倒车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鱼翔浅底,鹰击长空???????????????B.?蜗牛在慢慢爬行???????????????C.?月亮升起来了???????????????D.?水凝固成冰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海水奔腾????????????????????????C.?心潮澎湃????????????????????????D.?流星似剑
9.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眨一下眼睛所用的时间????????????????????????????????????B.?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C.?人在安静时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D.?人步行10m路程所用的时间
10.2003年10月15?,“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第一航天人杨利伟在运动的飞船内相对于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
A.?太阳????????????????????????????????????B.?地球????????????????????????????????????C.?月球????????????????????????????????????D.?工作舱
二、多选题
11.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中,v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与该公式特征相似的还有
A.?p=???????????????????????????????????B.?ρ=???????????????????????????????????C.?R=???????????????????????????????????D.?I=
12.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环节,物理实验的结果要通过测量才能达到.但测量时会产生误差且不可避免,下面哪些方法能减小误差(??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换一把分度值小的刻度尺
C.?使用零刻度线没有磨损的刻度尺?????????????????????????D.?先测量出一本书的厚度,然后除以纸张数
13.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可能静止
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乙火炬可能静止
D.甲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三、填空题
14.一只蜗牛在刻度尺上爬了如图甲所示路程,其数值是________cm,爬行时间通过机械停表记录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则蜗牛的爬行的速度是________.
15.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________,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看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一般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的.
16.甲、乙两辆汽车都沿公路匀速直线向东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17.在广州亚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________?(填“左”或“右”)运动.
18.请用你手中的刻度尺测出图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四、解答题
19.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使,为了反映两辆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每隔2秒曝光一次,两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五、实验探究题
20.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________(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_______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3)实验中发现时间较难测量,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________(选填“A”或“B”)进行实验较好.
(4)小芳又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重量有关,并打算继续用乙图中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明认为这样做不科学,你认为不科学的原因是________.
2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
六、综合题
22.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
(1)两站相距多远?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23.如图为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大桥主桥长932 m。
(1)? 桥下一轮船正在匀速通过,以 ________为参照物,轮船是静止的,以 ________为参照物,轮船是运动的,
(2)如果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1.2 m/s,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3)某班学生前来参观大桥,排队通过桥面.整个队伍长50 m,假设队伍的行进速度也是1.2 m/s,那么队伍通过整座桥需要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D
二、多选题
11.【答案】B,C
12.【答案】AB
13.【答案】A,B
三、填空题
14.【答案】5.45;2.5s;2.18cm/s
15.【答案】机械运动;相对的
16.【答案】20;西
17.【答案】不一定 
;左 
18.【答案】2.80
四、解答题
19.【答案】解:由题意可知照片上相邻两车的时间间隔都是2s,因甲的两点间距离始终不变,所以甲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乙车的两点间距越来越大,所以乙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
答:甲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
五、实验探究题
20.【答案】(1)刻度尺;秒表
(2)乙;时间;高度
(3)A
(4)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
21.【答案】A;B;2.20(2.15-2.25)cm

六、综合题
22.【答案】(1)解:AB两站的距离为s1=v1t1=90km/h×1/3h=30km;BC两站的距离为s2=v2t2=60km/h×1/6h=10km;AC两站的距离为s=s1+s2=30km+10km=40km;
(2)解: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为v=s/t=40km/0.5h=80km/h.

23.【答案】(1)船上的乘客;地面(河岸、大桥)
(2)解:t=≈777s;
答: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777s;
(3)解:t=≈818s.
答:队伍通过整座桥需要8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