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7 09:2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一课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前导入
同学们,小小的露珠中为什么有这么美丽的花朵?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习目标
一、透镜
新知探究
思考:图片中的人为什么可以用冰取火?
观察:冰的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吗?
找一找:冰的形状与下面哪一张图片相似
1.A、C、E为一类:中央厚、边缘薄
2.B、D、F为一类:中央薄、边缘厚
凸透镜
凹透镜
一、透镜
新知探究
A
B
C
D
E
F
想一想:透镜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一、透镜
新知探究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观察: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想一想:凹透镜可以取火么?
新知探究
.
.
F
F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画一画:利用光路图找到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一个点,这个点叫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距。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两边的焦距相等。
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会聚到焦点。
新知探究
F
.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想一想:通过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
通过凸透镜的焦点的光线成为平行光。
新知探究
了解:关于透镜的物理语言
主光轴: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一般在透镜的中心)有一光心。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新知探究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总结: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F
F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新知探究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想一想:为什么凹透镜找不到亮点
凹透镜不能使太阳光会聚,对光有发散的作用。
新知探究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
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
.
F
画一画:利用光路图找到凹透镜的焦点
新知探究
想一想: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过焦点。
3.对着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新知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小结
一、透镜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焦点为实焦点;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焦点为虚焦点;
3.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自己的三条特殊光线。
本课小结
1.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 
 ;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    

随堂练习
2.光心大致在透镜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
3.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折射
凸透镜
凹透镜
主光轴
会聚
发散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4.完成下列光路图:
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前导入
凸透镜——
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会聚光束。
凹透镜——
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发散光束。
知识回顾
学习目标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目标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新知探究
问题与猜想
问题:为什么放大镜既可以成正立的像,又可以成倒立的像?
猜想:放大镜成像的大小和正倒与它和物体的距离有关系。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道:物理概念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实像:由实际光汇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
虚像:不是实际光汇聚而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是可以看到。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
光屏
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三心在同一高度上。
第一步:调高度
新知探究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二步:测焦距
实验探究
根据凸透镜特性,让平行光(如太阳光)沿主轴方向入射到凸透镜上,在另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光屏,调节光屏位置使光屏上的光斑最小且最明亮,此时透镜与光屏的间距为凸透镜焦距。这是一种简便的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三步:收集数据
实验探究
新知探究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
u
(cm)
像距
v
(cm)
倒立、等大的像
1
2
3
倒立、缩小的像
1
2
3
倒立、放大的像
1
2
3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四步:分析数据
实验探究
新知探究
物距(u)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像距(v)
一束平行光
实像点
V=f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u=f
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步:分析论证
实验探究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新知探究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步:分析论证
实验探究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新知探究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步:分析论证
实验探究
f2f
新知探究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步:分析论证
实验探究
u=f:不成像
新知探究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步:分析论证
实验探究
u新知探究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二倍焦点物像等;实像总是异侧倒;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
像儿跟着物体跑。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3.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思考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画一画:你会用光路图解释么?
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了。
镜头(凸透镜)
(像)
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二、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新知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当物距f2f。
当物距u当物距u=f时,不成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a
c
c
d、
e
2.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随堂练习
A
随堂练习
3.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6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
)。
倒立缩小的实像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