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课时作业(5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课时作业(5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6 22:50:45

文档简介

张衡传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结交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再转复为太史令
皆为陛下所成就
D.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二、阅读鉴赏(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迫洛阳
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帝才任命他作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4分)
译文: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3分)
译文: 
 
(3)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3分)
译文: 
三、语言运用(16分)
10.将下面的单句连成一个长句,重新定义“候风地动仪”。(6分)
(1)公元132年张衡发明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2)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感知地震的仪器。
(3)它利用惯性原理,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测定地震的方向。
 
11.请阅读下面这则背景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5分)
目前,中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对外依赖过高,应对遏制能力脆弱,失去了科技发展的优先权,为此中国科学院呼吁国家启动实施“张衡工程”,尽快掌握科学仪器的核心技术,促进中国科技自主创新。
(1)概括上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2分)
 
(2)请结合上面材料并根据最后的总结句,写两个句式一致的句子,为“张衡工程”写一段宣传语。(3分)
 
12.依照下列材料写一则通知,可对所给句子做删减调整,必须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通知的时间为2017年5月22日。(5分)
①学校拟举办2017年汉文化校本课程成果展演活动,请各年级积极组织本年级的师生观看。
②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最美汉文化,炫亮校园风”。
③本次活动的地点定在学校礼堂。
④本次活动由校团委和语文组联合举办。
⑤本次活动的时间定在2017年5月26日(周五)下午4点。
 
 
【参考答案】
1.【解析】选D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2.【解析】选B A项,古义:不去就职。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C项,古义:方向。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D项,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而细密。
3.【解析】选B 介词,用。A项,介词,比;介词,在。C项,动词,做,担任;介词,表被动。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4.【解析】选B B项为宾语前置,A、C、D三项为状语后置。
5.【解析】选B A项,“五经”不包括《左传》,应是《春秋》;C项,“拜”不是调动官职,指“授予官职”;D项,“四史”不含《旧唐史》,应为《三国志》。
6.【解析】选A “迫”应解释为“接近”。
7.【解析】选B 均为介词,把。A项,竟然;连词,于是。C项,介词,替;动词,做。D项,表反问语气,难道;代词,他的。
8.【解析】选C 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因一己之利,而是一种策略,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早降。
9.【答案】(1)光武帝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
(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世代都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姓人家。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鱿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光武帝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命萧何在关中防守,最终成就了帝业。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向北通到上党,向南接近洛阳。寇恂文武兼备,有统帅之才,派遣守河内的人非他莫属。”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他的部将在颍川杀人,寇恂捉到行凶者将其押在狱中。当时为万事创办待兴之时,军营中犯了法纪,大多情况是对犯法者宽容而不追究,寇恂竟然在集市中杀了行凶者。贾复认为这是个让他感到耻辱的事情,回过头路过颍川,对左右人说:“我和寇恂共同做将领,可现在被他所侮辱,大丈夫中哪有心怀怨忿而不马上决断的人呢?如今要见到寇恂,必定亲手用剑杀死他!”寇恂知道了他的意图后,不想和他相见。谷崇说:“我,是个将领,请让我能够带剑陪侍在你身边。一旦有变故,我足以为你挺身而出。”寇恂说:“不要这样。从前蔺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从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啊。小小的赵国,尚且有这种重义之人,我怎能忘记这种大义呢?”于是命令部下准备好供应军队的用具,储备好美酒,执金吾的军队一入界,让他们一个人得到两个人能享用的酒饭的款待。寇恂于是在道中迎候,口说有病而回去了。贾复率兵想追击他,可手下的官吏士卒都醉了,于是就这样走过了他的治界。寇恂派谷崇把情况向上汇报,皇帝于是征召寇恂。寇恂到了以后,发现贾复先在那儿坐着,想起身回避,皇帝说:“天下没有平定,两虎怎能私自相斗?今天我要把你们分开。”于是两人共坐同饮,极尽欢乐。
高峻据守高平,害怕被杀而坚决死守,大将军耿弇等人围攻他,一年也没攻下来。建武十年,皇帝商议派使臣招降他,就对寇恂说:“你现在替我前去招降。如果高峻不马上投降,你就带领耿弇等五营兵力去攻击他。”寇恂捧着玺书走到高平城时,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谒,行推辞礼,表示不屈服。寇恂发怒,将要杀死皇甫文,众将劝谏说:“高峻有精兵万人,大多带有强弩,连年攻克不下。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答应,就杀了他。派他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经杀了他了。想投降,赶快降;不想降,就固守。”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开城门投降。众将都来贺喜,趁机问:“请问你杀掉高峻的使者并且使他率城投降,为什么呢?”寇恂说:“皇甫文,高峻的心腹人呀,是给高峻出谋划策的呀。现在到来,态度推辞不屈从,一定无投降心。成全他那么他就会得计,杀了他高峻便吓破了胆,他就会投降。”众将都说:“我们确实比不上你呀。”
寇恂学问深品行好,在朝廷名声很响,所得的俸金,大多施给朋友、故人以及跟从自己的官吏士兵。常说:“我依靠着你们才达到现在这个地步,难道我能独享这些东西吗?”当时的人把他归于仁厚的长者一类人,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是威侯。
10.【答案】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张衡利用惯性原理发明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来测定地震方向,感知地震的仪器。
11.【答案】(1)科学院呼吁启动“张衡工程”,振兴科学仪器事业。
(2)独智,就是要有自己的“不长在别人的肩膀上”的头脑;独行,就是要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风骨。
12.【答案】通知
各年级:
学校团委和语文组拟联合举办2017年汉文化校本课程成果展演活动,活动主题为“最美汉文化,炫亮校园风”,活动时间为2017年5月26日(周五)下午4点,地点为学校礼堂。
请各年级届时积极组织师生前往观看。
校团委
2017年5月22日
6张衡传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疾恶:痛恨坏人
B.衡乃诡对而出诡对:不用实话对答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没有应验
D.视事三年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妙尽璇机之正(尽:形容词用作名词,全部)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
C.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名词用作状语,当时)
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公车特征拜郎中
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D.常从容淡静
5.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蔡邕传
范 晔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①驯扰②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谟,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僖!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有删节)
【注】 ①菟:同“兔”。②驯扰:顺服,驯伏。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B.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C.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D.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党:“乡”是古代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党”是古代地方组织单位,古代五百家为党。二者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文中是指乡族朋友。
B.“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六部经典,《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C.“族人”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族”和“人”组成,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族人”。“族”,灭族,古代一人犯罪而诛灭其整个家族成员的酷刑。
D.搢绅:“搢”有“插”之意;“绅”是指古代仕宦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意即把上朝用的笏插到“绅”中,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常侍徐璜等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由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但进京途中,蔡邕走到偃师就假称生病,回家了。
B.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请他赴宴,他走到门口却离去了,是因为他从弹琴者的琴声中听出了杀意,这正是他妙操音律的表现。
C.蔡邕被司徒桥玄请入自己的幕府,在东观研究修撰史书,蔡邕认为经书离圣人的境界很远,文字又有很多错误,因此请求修正。
D.王允将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类比自己不杀蔡邕,意在强调如果留下蔡邕,自己将会像汉武帝受到司马迁毁谤一样受到蔡邕毁谤。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语用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
西晋文学家左思受张衡《二京赋》的启发,决定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嘲笑左思不自量力,说即使费力写成,也一定毫无价值。①________________。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反复修改,花费了整整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左思用行动证明:②____________。
12.将下面的一个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
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张衡利用惯性原理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来测定地震的方向感知地震的仪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目前,中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对外依赖过高,应对遏制能力脆弱,失去了科技发展的优先权,为此中国科学院呼吁国家启动实施“张衡工程”,尽快掌握科学仪器的核心技术,促进中国科技自主创新。
(1)概括上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上面材料,并根据最后的总结句写两个句式一致的句子,作为“张衡工程”的宣传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疾恶:痛恨。
【答案】A
2.【解析】B项,均为介词,都为“用”之意。A项,表比较,比/表范围,在……方面;C项,动词,征召/动词,应验;D项,表顺承,接着/介词,凭、靠、根据。
【答案】B
3.【解析】A项,“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研究透了。
【答案】A
4.【解析】A项,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B项,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C项,骄奢,古今意义相同,都是“骄横奢侈”。D项,从容,古义:稳重,举止得体;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答案】C
5.【解析】A、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B
6.【解析】翻译句子时,注意找出句子中的文言知识点,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第(1)句的翻译点是被动句,注意“举”“辟”的翻译;第(2)句的翻译点是“奇”的活用;第(3)句的翻译点是宾语前置。
【答案】(1)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不去应召。
(2)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3)自从有书典记载以来,还从来没有这件事。
7.【解析】“不寝寐者七旬”是一个主谓结构,意思是“七十天不卧睡”,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据语境,兔子是呆在草屋旁边,“有菟驯扰其室傍”是一个结构,不能断开,再排除C项。
【答案】B
8.【解析】B项,把《孝经》改为《乐经》。
【答案】B
9.【解析】C项,“圣人的境界”错,原文是蔡邕认为经书离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
【答案】C
10.【答案】(1)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
(2)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吗?
【参考译文】
蔡邕字伯喈,是陈留圉人。他年轻时知识渊博,以师礼侍奉太傅胡广。他喜欢文章、数术、天文,善于弹奏音乐。
蔡邕性情忠实孝顺,母亲曾经久病三年,蔡邕如果不是寒暑节气变化的时候,不曾解开衣衫,七十天不卧睡(去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盖屋住下,行为举止都依照礼的要求。有温顺的兔子顺从地呆在他的屋子旁边,又有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远近的人都觉得这些很奇特,很多人前往观看。
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不分家,乡里的人都敬重他的义节。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专权肆行,他们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便托词生病回到家乡了。他在家闲居,沉迷于古代文化,不和世人交往。
建宁三年,被召到司徒桥玄府上任职,桥玄对他很尊敬。后来国君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在东观研究修撰史书。又升为议郎。蔡邕认为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一般的文人牵强附会,贻误后来的学子。熹平四年,就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请正定“六经”文字。灵帝批准了,蔡邕就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使工人刻好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去世,董卓担任司空,听说蔡邕名气大,召他为官,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骂说:“我有杀人之权,蔡邕纵然骄傲,也不过是转足之间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没有办法,到了,代理祭酒,很受敬重。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每到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帮助。
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大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敬重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把情况详细地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我内心很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显露在琴声中的杀心吗?”蔡邕笑着说:“这就完全符合了。”
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来。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给廷尉去治罪。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但都未奏效。太尉骑着快马去见王允,对他说:“蔡邕是当代少有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国家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太尉退出来对人说:“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吗?”
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狱中,终年六十一岁。官员学者没有不为此而流泪的。北海人郑玄得到这一消息感叹说:“关于汉代的史事,还有谁能匡正呢!”兖州、陈留等地都画他的像来称颂他。
11.【解析】①处需要填写的内容应该是左思面对陆机的嘲笑的态度。从①处需填写的句子后面的内容来看,左思并未因陆机嘲笑而放弃,而是积极努力,终于成功,根据这个意思可填写相应的内容。②处需要填写的内容应该是对左思成功因素的总结,“广泛查访了解……反复修改”说明他认准了目标,“花费了整整十年的心血”说明他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据这些内容可以总结。
【答案】(示例)左思毫不气馁 成功来自认准目标,持之以恒
12.【解析】首先,简化成分,找出句子的主干:候风地动仪是感知地震的仪器。然后把长定语单独取出,进行分解。最后根据一定的关系正确排列。
【答案】(示例)(1)公元132年张衡发明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2)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感知地震的仪器。
(3)它利用惯性原理,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测定地震的方向。
13.【答案】(示例)(1)科学院呼吁启动“张衡工程”,振兴科学仪器事业。
(2)独智,就是要有自己的“不长在别人的肩膀上”的头脑;独行,就是要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风骨。
7张衡传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晔(yè)   
西鄂(è)
孝廉(lián)
游于三辅(fā)
B.邓骘(zhì)
讽谏(jiàn)
璇玑(xuán)
连辟公府(pì)
C.蟾蜍(chán)
诡对(ɡuǐ)
研核(hé)
积年不徙(xǐ)
D.骸骨(hé)
骄奢(shē)
合契(qì)
累召不应(lěi)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结交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D.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发:打开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泣孤舟之嫠妇
B.不知东方之既白
C.不耻相师
D.有泉侧出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B.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5.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B.遂乃研核阴阳
家祭无忘告乃翁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以精铜铸成
D.而七首不动
而蟾蜍衔之
7.下列对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在京城,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B.“五经”指儒家典籍《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
C.“六艺”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数)、(音)乐、射(箭)、御(驾车)、书(《尚书》)、数(计算)。
D.“豪右”原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因他们的田宅都在京城的右部,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瑾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但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选自《后汉书·马融传》,有删改)
【注】 东观:东汉宫中藏书、著书的地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地名,汉置,为京师三辅之一。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之聘。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不被允许做官。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绛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互相传授,能进入他的居室的很少。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辅”应读fǔ;B项,“辟”应读bì;D项,“骸”应读hái。
2.D【解析】D项,发:拨动。
3.C【解析】A项,“泣”是使动用法,“使……哭泣”;B项,“白”是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C项“耻”与例句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侧”是名词作状语,“从侧面”。
4.B【解析】A项,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C项,方面,古义:方向;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叫一个方面。D项,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5.B【解析】B项,宾语前置句;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6.C【解析】C项,“以”均为介词,用。A项,副词,于是,接着/介词,凭借;B项,副词,于是/代词,你的;D项,连词,但是/连词,表顺承。
7.C【解析】C项,“书”指文字书写。
8.(1)(整个地动仪)用纯铜铸成,圆周直径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以及山、龟、鸟、兽等图案装饰起来。
(2)曾经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启动了,但人们并没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怪它不灵验。
9.C【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可结合文意,仔细分析各选项。由原文“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可知,“马融辞命邓氏”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两项。“羞”与“惜”分别照应“曲士之节”与“不赀之躯”,结构完整,中间须断开。故选C。
10.B【解析】“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主张。
11.C【解析】马融借着兄长之子去世自我弹劾,回到家乡,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不是因为上奏《广成颂》被禁锢。
12.(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自己的咽喉,这是蠢笨无知的人都不做的事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2)而当时世俗的儒士,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军事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春天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
【参考译文】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才智出
众。起初,京兆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游学,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挚恂惊异马融的才能,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但是)这不是马融所喜好的,于是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汉阳境内。恰逢羌虏扰边如疾风之起,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函谷关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自己的咽喉,这是蠢笨无知的人都不做的事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生命比天下更宝贵。现在因为屈从世俗这眼前的羞辱,而毁灭自己无价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说的意思。”于是前去接受邓骘之聘。四年,(马融被)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负责校理宫禁藏书。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
朝政,邓骘兄弟辅佐政事。而当时世俗的儒士,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军事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春天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五才的使用,没有一个可以废止。元初二年,上奏《广成颂》来规劝进谏此事。《广成颂》上奏后,得罪了邓氏,马融被滞留在东观,十年都没有调任新职。马融借着兄长之子去世自我弹劾,回到家乡。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很生气,认为马融羞辱轻视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不许他做官。太后死后,安帝亲政,把他召回郎署,还让他在讲堂讲论经义。后离开京师做了河间王厩长史。当时皇帝东巡泰山,马融上了一篇《东巡颂》,皇帝惊异马融的文章,征召任命他为郎中。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大儒,教授供养的学生经常数以千计。擅长弹琴,喜欢吹笛子,对人生看得很透,性情放达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礼节。居室房屋里的器物服饰,多装饰奢侈。他经常坐在高堂上,挂着深红色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排列着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互相传授,很少有人能够进入他的居室。曾经想注解《左氏春秋》,等到看到贾逵、郑众的注解,就说:“贾先生精深而不广博,郑先生广博而不精深。一个精深,一个广博,我还能增加什么呢!”就只著了《三传异同说》。为《孝经》、《论语》、《诗》等作注,所著赋、颂、碑、诔……一共二十一篇。当初,马融被邓氏惩罚,不敢再违逆得罪权势人家,于是替梁冀起草奏书参奏李固,又写了大将军《西第颂》,因此被正直之人瞧不起。八十八岁,延熹九年死在家中。留下遗嘱要求简单安葬自己。
评价说:马融不应邓骘之请,犹豫徘徊在陇、汉一带,是有意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吗?接着却羞愧于孤陋寡闻的人保持所谓名节,爱惜自己无价之身,最终因为奢侈享乐,放纵心性阿谀比附,被人讥刺,所以知道用智慧识见匡正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生活贫困,那么顾惜保全名节的想法就淡薄;生活优厚,所以想要安定保全自己的顾虑就深远。登上高处而不害怕的,那是一无所有之人;不坐在屋檐下的,那是家有千金之人。推究其中主要的原因,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
6张衡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结交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D.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发:打开
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泣孤舟之嫠妇
B.不知东方之既白
C.不耻相师
D.有泉侧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4.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二、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瑾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但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选自《后汉书·马融传》,有删改)
【注】 东观:东汉宫中藏书、著书的地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地名,汉置,为京师三辅之一。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之聘。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不被允许做官。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绛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互相传授,能进入他的居室的很少。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三、语言运用
9.张衡因发明创造了地动仪而名传后世,其创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请将“创造有着无穷的魅力”扩展成100字左右的一段话,必须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10.请阅读下面这则背景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目前,中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对外依赖度过高,应对遏制能力脆弱,失去了科技发展的优先权、主动权,为此中国科学院呼吁国家启动实施“张衡工程”,尽快掌握科学仪器的核心技术,促进中国科技自主创新。
(1)概括上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
(2)请结合上面材料并根据最后的总结句,写两个句式一致的句子,为“张衡工程”写一段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智加独行,方能产生独创。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__
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参考答案】
1.
D【解析】D项,发:拨动。
2.
C【解析】A项,“泣”是使动用法,“使……哭泣”;B项,“白”是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C项“耻”与例句相同,为形容词意动用法;D项,“侧”是名词作状语,“从侧面”。
3.
B【解析】A项,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在某方面缺少技能。B项,虽:都是连词,表转折,虽然。C项,方面:古义,方向;今义,相对或并列的几点之一。D项,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走下来。
4.
B【解析】B项,宾语前置句;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5.
C【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可结合文意,仔细分析各选项。由原文“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可知,“马融辞命邓氏”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两项。“羞”与“惜”分别照应“曲士之节”与“不赀之躯”,结构完整,中间须断开。故选C。
6.
B【解析】
“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主张。
7.
C【解析】马融借着兄长之子去世自我弹劾,回到家乡,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不是因为上奏《广成颂》被禁锢。
8.(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自己的咽喉,这是蠢笨无知的人都不做的事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2)而当时世俗的儒士,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军事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春天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
【参考译文】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才智出众。起初,京兆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游学,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挚恂惊异马融的才能,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但是)这不是马融所喜好的,于是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汉阳境内。恰逢羌虏扰边如疾风之起,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函谷关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自己的咽喉,这是蠢笨无知的人都不做的事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生命比天下更宝贵。现在因为屈从世俗这眼前的羞辱,而毁灭自己无价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说的意思。”于是前去接受邓骘之聘。四年,(马融被)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负责校理宫禁藏书。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政事。而当时世俗的儒士,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军事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春天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五才的使用,没有一个可以废
止。元初二年,上奏《广成颂》来规劝进谏此事。《广成颂》上奏后,得罪了邓氏,马融被滞留在东观,十年都没有调任新职。马融借着兄长之子去世自我弹劾,回到家乡。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很生气,认为马融羞辱轻视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不许他做官,太后死后,安帝亲政,把他召回郎署,还让他在讲堂讲论经义。后离开京师做了河间王厩长史。当时皇帝东巡泰山,马融上了一篇《东巡颂》,皇帝惊异马融的文章,征召任命他为郎中。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大儒,教授供养的学生经常数以千计。擅长弹琴,喜欢吹笛子,对人生看得很透,性情放达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礼节。居室房屋里的器物服饰,多装饰奢侈。他经常坐在高堂上,挂着深红色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排列着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互相传授,很少有人能够进入他的居室。曾经想注解《左氏春秋》,等到看到贾逵、郑众的注解,就说:“贾先生精深而不广博,郑先生广博而不精深。一个精深,一个广博,我还能增加什么呢!”就只著了《三传异同说》。为《孝经》、《论语》、《诗》等作注,所著赋、颂、碑、诔……一共二十一篇。当初,马融被邓氏惩罚,不敢再违逆得罪权势人家,于是替梁冀起草奏书参奏李固,又写了大将军《西第颂》,因此被正直之人瞧不起。八十八岁,延熹九年死在家中。留下遗嘱要求简单安葬自己。
评价说:马融不应邓骘之请,犹豫徘徊在陇、汉一带,是有意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吗?接着却羞愧于孤陋寡闻的人保持所谓名节,爱惜自己无价之身,最终因为奢侈享乐,放纵心性阿谀比附,被人讥刺,所以知道用智慧识见匡正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生活贫困,那么顾惜保全名节的想法就淡薄;生活优厚,所以想要安定保全自己的顾虑就深远。登上高处而不害怕的,那是一无所有之人;不坐在屋檐下的,那是家有千金之人。推究其中主要的原因,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
9.创造有着无穷的魅力。创造是灰暗的夜空中划过的耀眼的流星,创造是早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太阳。创造缘于平凡,缘于思考,缘于智慧。牛顿从苹果落地中,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在草丛中被叶片划伤手指,创造了锯这种进步工具;毕昇从千百次的探索中,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10.(1)科学院呼吁启动“张衡工程”,振兴科学仪器事业。
(2)独智,就是要有自己的“不长在别人的肩膀上”的头脑;独行,就是要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风骨。
11.(示例)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5第13课 张衡传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顶是(  )
A.衡少善属文(连缀)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迁徙)
B.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很,非常)
C.中有都柱(圆形的)
覆盖周密无际(边际)
D.遂共谗之(毁谤)
阴知奸党名姓(暗地里)
解析 A项“徙”,提升。B项“雅”,素常。C项“都”,大的;“际”,缝隙。
答案 D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D.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解析 A项“特征”意为“特地征召”;B项“方面”意为“方向”;C项“下车”意为“官吏初到任”。
答案 D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宫观参差半隐霞
B.从此替爷征
孤蓬万里征
C.其牙机巧制
制荷衣,纫兰佩
D.一为迁客去长沙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解析 B项均为动词,出征,远行。A项,动词,观看,看;名词,殿堂。C项,名词,构造;动词,裁制衣服。D项,动词,放逐,流放;动词,迁移。
答案 B
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B项皆为介词,用;A项分别为副词,“于是,就”“才”;C项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表转折”;D项分别为代词“代张衡”“代地动仪”。
答案 B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左右欲刃相如。
C.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
D.欲因此时降武
解析 “刃”与例句中“目”皆为名词用作动词;A项“奇”为意动用法;C项“廷”为名词作状语;D项“降”为使动用法。
答案 B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解析 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分别是“以……之形饰”“于……历算致思”“以事验之”,B项是宾语前置,“未之有”应为“未有之”。
答案 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
B.文中写张衡花了十年时间来写《二京赋》,而且是模拟班固的《两都赋》来写的,这表明张衡的文学才能要比他的科学才能低很多。
C.文章记叙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上的突出贡献,强调了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其间穿插了对张衡为人品德的评价。
D.本文虽重点写了张衡的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但也写了他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明的政治手腕。
解析 此说无据,也不能作这种比较。
答案 B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指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公府”指三公的官署。
B.“永元中”“阳嘉元年”“永和初”都用的是年号纪年。
C.“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五经”指《诗》《书》《易》《礼》《春秋》五种经书。
D.《张衡传》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者范晔,东汉著名历史学家。
解析 东汉错误,应该是南朝宋人。
答案 D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倾之,迁尚书吏部郎。
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在郡数年,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兄皓为宜都太守,嫡母随皓在官。十六年,母亡,报之以疾,晔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妓妾自随,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太祖爱其才,不罪也。服阕,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及浚为扬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时晔与沈演之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晔若先至,必待演之俱入;演之先至,尝独被引,晔又以此为怨。晔累经义康府佐,见待素厚。及宣城之授,意好乖离。谢综为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镇豫章。综还,申义康意于晔,求解晚隙,复敦往好。晔既有逆谋,欲探时旨,乃言于上曰:“臣历观前史二汉故事诸蕃王政以讠夭
诅幸灾便正大逆之罚况义康奸心衅迹彰著遐迩而至今无恙臣窃惑焉。且大梗常存,将重阶乱,骨肉之际,人所难言。臣受恩深重,故冒犯披露。”上不纳。
(节选自沈约《宋书·范晔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历观前史二汉故事/诸蕃王政/以讠夭
诅幸灾/便正大逆之罚/况义康奸心衅迹彰著/遐迩而至今无恙/臣窃惑焉
B.臣历观前史二汉故事/诸蕃王政以讠夭
诅幸灾/便正大逆之罚/况义康奸心衅迹/彰著遐迩/而至今无恙/臣窃惑焉
C.臣历观前史/二汉故事诸蕃王政以讠夭
诅/幸灾便正大逆之罚/况义康奸心衅迹/彰著遐迩/而至今无恙/臣窃惑焉
D.臣历观前史/二汉故事诸蕃王/政以讠夭
诅/幸灾便正大逆之罚/况义康奸心衅迹彰著/遐迩而至今/无恙臣窃惑焉
解析 原文应是:臣历观前史二汉故事,诸蕃王政以訞诅幸灾,便正大逆之罚。况义康奸心衅迹,彰著遐迩,而至今无恙,臣窃惑焉。
答案 B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蔚宗,是范晔的字。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B.从伯,指伯父。南北朝时的士人,除伯父外,笼统地称呼父亲的亲堂兄、远堂兄为从伯。
C.元嘉元年,是帝王年号纪年。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纪年两种。
D.父忧,指父亲忧虑,这里具体指父亲阻拦范晔出仕做官;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
解析 “父忧”是父丧的婉辞。
答案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范晔与彭城王刘义康、太祖宋文帝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刻画了范晔为人为官的形象特点。
B.范晔为人傲岸不羁,不肯以技取悦皇上。在一次宴会上,宋文帝直接向范晔提出请求,范晔才奉旨弹奏,但待宋文帝一唱完,他立即停止了演奏,竟不肯多弹一曲。
C.刘义康母亲去世,范晔竟推开窗子,听挽歌为乐,得罪刘义康,被贬宣城。在宣城任上,他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最后完成了《后汉书》的编写,以此排解这种痛苦。
D.范晔对刘义康一直怀恨在心,想试探皇上的真实想法,摆事实、讲道理,试图说服皇上治刘义康的罪,结果皇上没有采纳范晔的意见。
解析 范晔对朝廷有了反意,想借刘义康谋反来试探皇上想法,而非真的要治刘义康的罪。
答案 D
12.【考点链接】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还,申义康意于晔,求解晚隙,复敦往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皇上想听范晔的弹奏,多次用含蓄的话暗示他,范晔却假装听不懂,最终也不肯为皇上弹奏。
(2)谢综回朝时,向范晔反复说明刘义康的意向,请求范晔消除两人之间的原有的不和,恢复往日的友好关系。
【参考译文】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是车骑将军范泰的小儿子。他的母亲上厕所时生下他,他的额头被砖弄伤了,所以他以“砖”作为小字。他过继给伯父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范晔从小好学,博览经史,善写文章,能写隶书,通晓音乐。他十七岁时,州里辟召他为主簿,他没有去。曾任高祖刘裕的相国掾,彭城王义康的冠军参军,随府又转任右军参军,入朝补任尚书外兵郎,出任荆州别驾从事史。不久又召回朝任秘书丞,因父亲去世而卸职。服丧期满他担任了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任新蔡太守。檀道济北征,范晔害怕随行,借口脚有疾病,皇上不允许,让他由水路统率船队装载武器北上。军队回来以后,范晔担任司徒从事中郎。旋即,升任为尚书吏部郎。
元嘉元年冬天,彭城太妃逝世了,将要安葬的时候,设奠祭那天晚上,官员故旧都集中在东府。范晔的弟弟广渊,当时为司徒祭酒,那一天正好值日。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在广渊的府中住宿,夜里二人畅饮,打开北面的窗户听挽歌取乐。义康大怒,贬范晔为宣城太守。范晔不得志,于是删削数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范晔在宣城待了好几年,才升任长沙王刘义欣的镇军长史,又加官为宁朔将军。范晔之兄范皓担任宜都太守,其生母跟随范皓在所任上。元嘉十六年他们的母亲去世了,但遣人报告范晔却只说母亲有病,范晔没有及时奔赴;等到范晔启程(去看望他母亲时),又携带了妓妾跟从,这件事被御史中丞刘损上奏了。太祖爱范晔的才华,没有降罪。为母服丧期满后,范晔担任了始兴王浚的后军长史,兼任南下邳太守。刘浚睿理扬州,没有亲自过问政事,都委托给范晔。不久范晔又升任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范晔不超过七尺,又胖又黑,没有眉毛和胡须。他善于琵琶,能够作曲。皇上想听范晔的弹奏,多次用含蓄的话暗示他,范晔却假装听不懂,最终也不肯为皇上弹奏。皇上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很快活,便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来伴奏。”范晔才依旨(而为皇上弹奏)。皇上唱完了,范晔也停止了弹奏。
当时范晔与沈演之同被皇上当作知心,接见都受到同等待遇。范晔若先到,一定要等沈演之来了才一起入内;有一次沈演之先到,就独自被引见了,范晔对此事有怨气。范晔多次担任义康的府佐,义康待他一向优厚。自从范晔被贬到宣城太守之后,两人意见和喜好就有了分歧。谢综担任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义康镇守豫章。谢综回朝时,向范晔反复说明刘义康的意向,请求范晔消除两人之间的原有的不和,恢复往日的友好关系。范晔既有了违背朝廷的想法,想探明皇上的旨意,就对皇上说:“臣历观前代史和两汉的故事,诸蕃王为政如以妖言诅咒企图侥幸嫁祸于人,就要正以大逆之罚,何况义康的奸情叛迹,已远近彰著,但至今他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臣私下里感到困惑。而且大的梗阻经常存在的话,必将加重阶级次序的混乱,即使是骨肉之间,也是很难说的。臣受恩深重,所以冒犯皇上披露此事。”皇上不采纳范晔的意见。
三、语言表达
13.某中学高二年级计划前去参观张衡纪念馆,下面是“瞻仰科圣”研学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研学活动要求高二年级全体师生参加,活动组织管理由高二年级组承担,负责联系车辆、安排午餐、组织返回等事项,研学管理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包括参观拍照、开展拓展活动、撰写观后感等。
14.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晩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抓住特点,然后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进行表述与说明,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注意迎新生晚会活动构思框架图中的先后和总分关系,活动分“通知动员”“演出”和“评奖”三个环节,“演出”这一块有三个要求“参演人员”“内容”“形式不限”,“参演人员”又要求为高二高三,“内容”又要求为学习生活。要把这些内容条理清楚地写出来。
答案 本次迎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为主,形式不限。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并动员相关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