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线段 直线和射线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线段 直线和射线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06 18:2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及它们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领会射线、直线的特征,能识别线段、直线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
教学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
直尺、绳子、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屏幕上呈现两个孙悟空的图片)
师:这是谁呀?怎么会有两个?
生:真假孙悟空。
师:孙悟空都有哪些本领?
生:火眼金睛、七十二变、如意金箍棒。
师:金箍棒都可以怎样变化?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金箍棒变化的这几种线。
(揭示课题)线段、直线和射线。
(二)活动感悟,突破重难点
1、在生活中认知线段
(1)出示课件:孙悟空甲变出3厘米长的线段,孙悟空乙变出1厘米长的线段。
学生画一画,画出3厘米和1厘米长的线段。
(2)出示多条线段,观察、思考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有固定长度,可以测量,不能延伸。
总结: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延伸的线叫做线段。
(3)生活中的线段
学生举例:两根电线杆之间绷紧的一根电线,课桌的一条棱,长方形窗框的每条边,公路上的斑马线。(交通安全教育)
拿出绳子,固定两端,中间弯曲,为什么不是线段?(曲线)
2、在想象中了解直线
(1)课件演示
师:金箍棒有许多功能,它可以……
师:现在,孙悟空乙想让它(指着线段)变长,说:两端长、长、长……,如果永远不停地长下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线段两端延伸)它笔直地冲出屏幕、冲出教室、冲出校园、冲出地球……,形成了一条怎样的线呢?(直的,两端无限延长,没有端点)
(2)直线特征
师:这条新的线叫什么呢?直线有什么特点?(直的,两端无限延长,没有端点)
总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线延伸的线叫做直线。
(3)线段与直线的关系
师:我们把金箍棒看成一条线段,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你能在直线上把原来的那条线段找出来吗?(学生比划,屏幕显示)
师: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是线段,线段与直线有什么关系呢?(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即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在操作中研究射线
(1)课件演示
同学们都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千变万化,现在孙悟空甲手握金箍棒一端,另一端无限延伸,可以用什么线画出来呢?从而得出射线。
(2)射线特征
为什么叫它射线?(从一个地方笔直地射出去)射线有什么特点?(一个端点,一端无限延长,不能测量长度)
总结: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边延伸的线叫做射线。
实践活动,画直线、射线。
如果给你一点,你能画出多少条直线、射线?
先定点(30秒画直线、射线比赛),再汇报(如果给你时间还能画吗?)最后老师演示无数条。
(3)生活中的射线
师: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想象成射线?(太阳光、灯光、箭射出去的路线、长出来的头发……从一点出发笔直向一方无限延伸)
4、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
师:线段、直线和射线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依据表格内容回答,教师填表。
? 图形 端点个数 延长情况
线段 ? ? ?
直线 ? ? ?
射线 ? ? ?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
2、判断对错:
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
一条射线长8米。 ( )
直线不能量出长度。 ( )
3、找一找,下图中分别有几条线段?几条射线?几条直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上留疑: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同学们课下实践操作一下,如果经过两点怎样来画呢?
教学反思:
在指导学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形成、以及三者之间关系时,我充分的运用了多媒体能动态演示的效果,使学生能直观的看到三线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三线的表象、理解了三线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大胆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同桌通过积极讨论,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获得新知。学生通过猜一猜、画一画等活动验证了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逐步体验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