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7-15 10:2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际背景是 ( )
A.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B.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共产党内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
2.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主要目的是
A.团结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使中国尽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反美斗争
C.表明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不与美、苏结盟
D. 团结第二、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3.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4.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6.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7.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 ( )
①武装斗争 ②土地革命 ③根据地的建设 ④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8.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哪一方面为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暴力革命
9.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的有
①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 ②都是对过去“左”的错误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的形成的
③都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10.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树立党的理论旗帜,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三次会议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意义,一次是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一次是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一次是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旗帜。这三次会议是 ( )
A.一大、二大、七大 B.一大、七大、十二大
C.一大、七大、十五大 D.一大、七大、十四大
11.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12.毛泽东思患被确立为中国搀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3.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以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钱穆《孔子传》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孔子是中国远古“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
(2)结合材料指出,在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分)简述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历史作用。
(3)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新中国的缔造者。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一理论的提出?(2分)简述其内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发展的显著特点?(2分)
1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如何让其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始终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影响中国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1)结合所学,毛泽东在材料中说的“本本”和“本本主义”分别指什么?(4分)当时,“本本”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何成果?(2分)列举两例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证明“本本主义”造成的危害。
材料二 “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邓小平南巡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如何理解材料二、三之间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之间的关系?(4分)
(原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测试题答案解析
、选择题
1.A
2. [解析] 答案D 在美苏两极争霸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指明了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中国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
3.解析:B。此题考察第6分册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
4.答案:B
[解析]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20世纪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毛泽东的探索文章)。
5.B 【解析】“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意思是说,学习马克思主义,
不能照搬照套,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之发展成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只有B项符合题意。
6.D
7.C
8.B
9.C
10.C
11.解析:A。此知识点“中共七大”确立毛择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在第6分册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文中有,在第7分册第12课毛泽东思想一课中第二次出现。
12.D
、材料阅读
13.(1)孔子整理六经,对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进行了初步总结
(2)三民主义(2分);理论来源:理论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社会现实;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中国革命道路理论)(2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分)
14.
(1)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等问题的各种论断、学说、理论;教条主义;(4)
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南昌起义(或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任举2例即可得4分)。
(2)革命、改革是解放生产力(2分)。继承与发展。
(3)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指导;但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会带来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