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上2.3 世界的地形(共6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上2.3 世界的地形(共6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8-06 20:1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世界的地形
Faces
Of
Earth
§
2.3
公众号:超银中学地理组
学习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了解世界陆地五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著名的地形区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等。
目录丨CONTENTS
01
陆地地形
02
海底地形
03
学看地形图
01
陆地地形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巴西高原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亚马孙平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山间盆地
山东丘陵
公众号:超银中学地理组
什么是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五种基本类型。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海拔与相对高度
A
1000米
B
300米
700米
海平面
海拔指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
相对高度
海拔与相对高度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米。
珠峰
死海
9244.43
海拔与相对高度
学校旗杆高20米,请问是指海拔还是相对高度?
海拔与相对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青岛黄海)
海拔与相对高度










陆地地形类型
海拔
较低,一般小于200米
地形特征
地面平坦、广阔
平原地形图
平原海拔示意图
平原
200米
海拔
地形特征
较高,一般大于500米
地面起伏小,
边缘陡峭。
高原地形图
高原
高原海拔示意图
500米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地形
类型
共同点
不同点
平原
高原
地面起伏小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海拔较高,一般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平原高原“世界之最”
亚马孙平原(最大)
巴西高原
(最大)
青藏高原
(最高)
海拔
较高,多在500米以上
地形特征
起伏较大,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山地地形图
山地海拔示意图
山地
500米
海拔
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
地形特征
起伏较小,坡度较缓,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丘陵地形图
丘陵
丘陵海拔示意图
500米
公众号:超银中学地理组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地形类型
共同点
不同点
山地
丘陵
地面崎岖不平
山地海拔多>500米;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坡度较缓,
相对高度一般<200米
山脉“世界之最”
安第斯山脉
(最长)
落基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
两大山脉带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
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海拔
地形特征
无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盆地地形图
盆地
盆地海拔示意图
盆地“世界之最”
刚果盆地
(最大)
地形类型
共同点
不同点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地面
起伏小
地面
崎岖不平
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四周高,中间低)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海拔较高,一般>500米,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较高,海拔多>500米;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较低,坡度较缓,
相对高度一般<200米
总结
海拔较高
起伏不大
海拔较低
起伏较大
中间低
四周高
山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
总结
02
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中脊
海沟
洋盆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区分:大陆架和大陆坡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03
学看地形图
想一想,观察鸟瞰图,这种鸟瞰图表现地形有何优势?有什么不足?
优势:直观,可以看到山脉、岛屿、半岛
不足:比例失调、背面不可见、高度不详
想一想,观察等高线地形图,这种图表现地形有何优势?有什么不足?
优势:准确表示地形、海拔、面积大小
不足:不直观、曲线太多,读图难度大
想一想,观察
分层设色地形图,这种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什么不同的地形?
绿色
——平原
蓝色
——海洋
黄绿色
——丘陵
褐色
——山地、高原
100
200
300
400
500
100
200
300
400
500
等高线的绘制
把海拔相等的各点
连结成线,叫做等高线。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错,同一条等高线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
等高线的性质
等高线密集,
坡度
等高线稀疏,
坡度
等高线的性质


等高线的性质
1.等高线上的数值代表的是
高度。
海拔
2.同一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

相等
3.等高距全图

一致
4.等高线均为
曲线。
封闭
5.等高线
相交,陡崖处可以

绝不
重合
6.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
。(1)
陡缓
等高线稀疏,坡度

等高线密集,坡度



山顶


山谷
陡崖
鞍部
常见地形部位






图三
图一
图二
等高线特征: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山顶
山顶
图一
图三
图二
山脊
山脊
等高线特征:凸向低处。
“低凸为脊”
图一
图三
图二
山谷
山谷
等高线特征:凸向高处。
“高凸为谷”
公众号:超银中学地理组
图一
图三
图二
鞍部
鞍部
等高线特征:山顶之间。
图三
图三
图一
图二
图一
图二
陡崖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重合
用符号
表示。
陡崖
总结与提高
外低内高
想一想:
该图山顶的海拔是多少?
300-400

总结与提高
“低凸为脊”
想一想:
山脊两侧能否互相看见?
不可。山脊阻挡视线。
总结与提高
想一想:
此处可否形成河流?
“高凸为谷”
可以。山谷为集水线。
总结与提高
山顶之间
总结与提高
等高线重合
想一想:
瀑布的形成都需要什么?
①陡崖
②河流经过
山顶
300
200
400
山脊
200
300
400
400
300
200
山谷
鞍部
陡崖
A
B
C
D
E
练一练
800
400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图中A点海拔是_____米,
B点海拔是_____米;
它们之间相对高度是_____米.
2.
从地形部位看,
甲是_____;
乙是_____;
丙是_____;丁是_____.
1000
800
400
B
A
M
N




400
练一练
练一练
1000
800
400
B
A
M
N




3.若某游客打算从M、N两条路线登山,
哪条路线更容易?
为什么?
M。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4.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经过的是?
为什么?
丙。此处为山谷。




完成课后练习
完成新课堂第二章
第三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