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7-15 10:4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下列科学技术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③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①③④⑤② D、②①③④⑤
2.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3.以下有关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出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B.“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4.“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 )
A.《教师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宪法》
5.下列哪部文献中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十大关系》
6.“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成“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火箭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等等。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出现的重大意义有 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证明中国科技创新体制完善 ③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科技强国 ④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8.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9.1978年后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仅1979年一年的重大成果就多于过去十年的总和,这最能说明
A.改革开放促进科技发展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当时的形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要求各国重视科技的竞争
D.新的知识分子政策使科技人员从过去的政治束缚中解放出巨大创造力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属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D、国际上的帮助
11.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时10分,托着13亿中国人的梦想与祝福,中国的航天人开始了第3次飞向太空的征程。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 (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美国等国的大力援助
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2.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止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13.建国后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材料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5分)
14.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2分)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答案解析
、选择题
1.B
2.A
3.A
4.B
5.A
6.D
7.B
8.A
9.D
10.B
11.B
12.
13.B
、材料阅读
14.【解析】本题以科技为切入点,大跨度,小切口,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第一问,结合材料分析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唐宋科技成就主要考查基本知识的记忆;第二问,对材料的 归纳,抓住解题的关键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第三问,从材料归纳国防尖端技术的作用,文革前的尖端技术突破,要仔细审题。第四问,对材料的归纳要依据材料,第五问是开放性题目,这样的题目要结合前面的问题进行建议,没有固定答案,但一定要围绕发展科技提建议。
【答案】
(1)为郑和船队的远祥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唐朝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宋代航海普遍使用指南针。
(2)已能制造欧洲那样的螺轮蒸汽舰;造舰技术仍然落后。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顾问专业水平不高,并谋取私利。
(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顺原子弹。
(4)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推动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