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0.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子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这三种东西分别是我国古代的
( )
①印刷术 ②火药 ③简仪 ④指南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中国最早发明印刷术,并不断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火药的发明把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指南针传播到欧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 A
11.2009年我国安徽、广东、湖北等多个省区出现手足口病役情。中医药工作者选用藿香、艾叶等中药配制成中药香囊,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中医药工作者研究古代中医学必读的书籍不包括
(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是古代中医学的经典著作,而《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
【答案】 D
12.(2009年徐州模拟)右图是一块币值为5元的纪念银币。图中人物被后人纪念,是因为
( )
A.发明了地动仪
B.编制了《授时历》
C.对圆周率的精确推算
D.编写了《本草纲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图中提示“祖冲之”可以判断应为C。
【答案】 C
1.(2008年银川调研)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内在因素是
( )
A.士人阶层的壮大
B.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
C.社会发展的需求
D.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求分析其内在原因,A、C、D三项都属于外在原因。
【答案】 B
2.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 )
【解析】 本题很新颖,考查学生看材料能力,也提醒我们认真看材料,答案已在材料中提示,感觉很容易。如“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
【答案】 B
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是
( )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解析】 解答本题应紧扣“唐朝诗人杜甫”,由C项中“诗史”“草堂”判断对联刻画的对象是杜甫。
【答案】 C
4.2010年是农历的“虎年”,右图是“虎年”的剪纸画。对该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②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③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 ④体现出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正确,该画没有体现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④错误。
【答案】 A
5.元杂剧与南戏相比,其突出特点是
( )
A.贴近普通百姓生活
B.主要流行在民间
C.兴起于浙江
D.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解析】 本题要求比较元杂剧和南戏,A、B为两剧的共同点,C项表述错误,元杂剧与南戏相比其突出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答案】 D
6.(2009年百校示范卷)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这些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 )
A.综合性 B.程式化
C.虚拟化 D.现实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特色的了解。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是中国戏曲表演的一大特点,是虚拟化的、象征性的,同时给观众带来丰富的想像。
【答案】 C
7.(2009年南通调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运动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 )
【解析】 注意结合中国书法艺术中各种字体的特点进行分析。篆书的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布均匀。
【答案】 C
8.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书体中属隶书的是
(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A属于草书,B属于楷书,C属于行书,D属于隶书。隶书的特点是雄放洒脱,雄厚深沉。
【答案】 D
9.(2010年南京高三学情分析试题)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各个时期主流文学的表达形式变化看,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
A.逐渐贵族化 B.逐渐平民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神秘化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答案】 B
10.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著名诗人,其诗主要反映了
( )
A.唐朝社会经济、政治的繁荣景象
B.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C.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
D.对社会现实的赞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杜甫诗歌的了解。杜甫生活经历主要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其诗的主要特点是对现实的反映,A、D两项不符合史实,从时间上C项不正确。
【答案】 B
11.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 )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获取信息、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铁板铜琶继东坡……”,可以判断是豪放派,由此判断答案为C。
【答案】 C
12.由北京电视台主办的新版《红楼梦》主要角色的遴选采取全球华人范围内“海选”模式,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及“金陵十二钗”等在内的上百位《红楼梦》主要人物。中国古代经典名著《红楼梦》又一次掀起了轩然大波。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小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汉代时就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B.宋元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扩大,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C.明清时期《红楼梦》等四大名著的出现使我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高潮时期
D.文言长篇小说《聊斋志异》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解析】 《搜神记》等志怪小说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适应市民阶层扩大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是明清时期;《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不是长篇小说。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顾恺之在建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围观者为其点睛传神之笔所倾倒,纷纷向寺院施舍,“俄而得百万钱”。他为裴楷画像,紧紧捕捉人物特征,颊上加三笔毛,“觉神明珠胜”;为谢鲲画像,注意背景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说:“此子宜置岩壑中。”
材料二 画僧八大山人为明宗室,本名朱耷。明亡之后,曾装聋作哑,又常常着破帽大袍,拖着露脚跟的鞋,在街上东游西逛。其大写意手法画的花卉、鸟兽,形象洗练,造型夸张,奇特险怪。在他的笔下,鱼、鸭、鸟等,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神情桀骜不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顾恺之的什么绘画理论?顾恺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朱耷的绘画有什么特点?
(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出中国画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解析】 第(1)问应结合材料概括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抓住“以形写神”;第(2)问要求概括朱耷的绘画特点应从不拘成法方面分析;第(3)问要概括自己的见解,围绕“文人意趣”作答。
【答案】 (1)“以形写神”。《女史箴图》。
(2)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3)中国画家注重写意,不求形似,主张“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借物抒情,体现文人意趣,以自娱、解脱为绘画目的,以表现自我为创作原则,力图挣脱现实的束缚。
14.“文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包含两层意义:其一,从史学角度考证诗文,即从历史的层面对古诗文予以周密的考订、辨误和解说;其二,从文学角度阐释历史,即以诗文为史料,通过发现其中时间、地域、人物等历史要素,与史籍所载相参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真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二 宋代铸造铜钱和铁钱的数量相当大。据《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皇祐(公元1049~1054年)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嘉、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江、池、饶州,建宁府四监,岁铸钱百三十四万缗,充上供;衡、舒、严、鄂、韶、梧州六监,岁铸钱百五十六万缗,充逐路支用。”
材料三 (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摘编自《水浒传》,书中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
(1)联系《春望》简要分析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诗在题材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铸钱数额巨大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三判断,宋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是铜(铁)钱还是白银?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问应结合《春望》指出杜甫关注现实生活的诗歌特点。第(2)问应从宋代“冗官”“冗费”方面分析大量铸币的原因。第(3)问要从史料来源方面分析。
【答案】 (1)原因:杜甫的《春望》直接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们痛恨战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以诗的形式记录了历史。特点:唐诗题材广泛,关注现实生活。
(2)宋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解决三冗问题也需要大量货币。
(3)铜(铁)钱。理由:材料二源自正史,可信度较大。材料三源自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作者更有可能是用自己时代的状况来描写宋朝的情况。
14.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1863年1月28日致恩格斯的信
材料三 《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一书中说:“与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请回答:
(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杰出人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试以造纸术、印刷术说明。
(2)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试以四大发明对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作用为例说明。
(3)材料三中提及“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试以明清(1840年以前)时期西方的主要科技成就为例简要说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第(1)、(2)问,应把材料都结合起来。第(3)问,应注意理解并归纳。
【答案】 (1)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在唐朝,使用的是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节省了印刷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
(2)四大发明问世后,逐渐走向世界,并传入欧洲。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这一切都为欧洲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条件。
(3)中国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西方主要有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和创立微积分。中国依旧处于传统科技时期,而西方则进入近代科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