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七律·长征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7 08: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候课指导:
1、
课本打开(第16页),
双色笔(脱帽竖放)练习本准备好;
2、调整到最佳状态,精神抖擞准备开始上课;
3、头正、肩平、身直、足安、手搭桥;
4、默看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重温




课文
体裁
核心人物
人物品质
写作指导
思想感情
七律·长征
诗歌
红军战士
藐视困难
不畏艰险
总分总结构
点面结合
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
记叙文
五位战士
英勇顽强
宁死不屈
忠于革命
忠于人民
点面结合
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树立崇高的理想
开国大典
记叙文
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民群众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点面结合
培养爱国情怀,树立为祖国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灯光
记叙文
郝副营长
无私奉献
舍生取义
关注场面和细节描写(点面结合)
感受革命先烈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1934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长征
5
七律·长征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毛泽东(1893-1976年)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第一课时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写作背景
学习目标:
1.会写“律、崖”等4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词语;
2.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suǒ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学写字


这里是两个“土”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suǒ
这里不是“系”,是“糸”
尽(
)管他不接受这个意见,我还是要尽(
)力去完成这个项目。
jǐn
jìn
多音字
这个人把车横(
)放在马路中间,还蛮横(
)地指责路人,简直无理取闹。
hènɡ
hénɡ
多音字
诗的题目
像这样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的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个字的诗叫五言律诗。四句的诗称之为绝句,也分五言和七言,六言较少。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诗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诗文
wēi

páng

wán
mín
读好停顿,
读出节奏。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气势雄伟,诗中指山势高大、险峻。
“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形容山无数,水无数。
小浪花。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诗中指红军队伍。
全都喜笑颜开。
七律·长征
红军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穿越了11个省,翻过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余里。面对千难万险,毛泽东这样写道:
知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寻常平常
首联
诗意: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他们把经历的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这句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
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再读后面诗句,了解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气势盛大。
颔联
诗意:五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诗意: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在长征途中,红军得面对万水千山的险阻。看,这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是什么样的呢?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呢?
五岭山脉
逶迤
乌蒙山
磅礴
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
细浪
泥丸
这逶迤的五岭连绵千余里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是“起伏的微波细浪”?磅礴的乌蒙山多么高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是“滚动的小小泥丸”呢?
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和不畏艰险的革命主义乐观精神。
(课后第二题)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
比喻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高耸入云的山崖。
颈联
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片段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课后第二题)
红军队伍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
承上启下
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喜笑颜开。
红军长征途中不可能只是遇到了诗中所写的这些困难,诗人为何只写了这五幅“征难”图?
深入探究
腾五岭
越乌蒙山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翻岷山
piao:
P25放在P26后
这五幅图是红军所有的艰难困苦中最典型的画面。所以诗人只写了这五幅“征难”图,它们也足以表现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迈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深入探究
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地想办法战胜一切困难。
在背诵这首诗的时候,先了解透彻本诗意思,感受本诗情感。再条理地加以记忆,朗读成诵,厚积以待薄发。
  
背诵指导
点击朗诵
七律·长征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英雄气概
乐观精神
腾越五岭
结构梳理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
,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
不畏艰险
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概括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此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
一、判断对错。
1.“万水千山”在诗中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3.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

×


课堂演练
A.七律(

)
云崖(

)
等闲(
xián
)
  B.迤逦(

)
逶迤(

)
铁索(
suǒ
)
  C.长征(
zhēnɡ
)
磅秤(
bànɡ
)
磅礴(
pánɡ
)
  D.岷山(
mín
)
蒙骗(
ménɡ
)
乌蒙(
ménɡ
)
二、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C
二、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三、我们今天能在和平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都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革命烈士说些什么?  
敬爱的叔叔阿姨,你们放心。我们会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