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4.3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4.3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6 19:3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4.3平面镜成像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D.?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2.在《资治通鉴》中记_è???????????é?????_镜,可以正衣冠”。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下列说法正确是(?? ) 21·世纪*教育网
A.?铜镜里的像是实像??????????????????????????????????????????????B.?像的大小与铜镜的大小有关
C.?人远离铜镜,铜镜中的像大小不变??????????????????D.?人向镜靠近 ,像将远离镜
3.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始终垂直?????????????????????????????B.?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C.?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不变?????????????????????????????D.?镜中的像变大【出处:21教育名师】
4.李娜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应该在较明亮的环_??????è??è??????_???B.?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蜡烛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 D.?实验中无需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便可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5.右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表盘此时实际时刻是(????? )
A.?5点40分?????????????????????????????B.?5点20分?????????????????????????????C.?8点27分?????????????????????????????D.?6点40分
6.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A.?????????????????????????????B.?????????????????????????????C.?????????????????????????????D.?
7.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 【版权所有:21教育】
A.?4.2 m??????????????????????????????????B.?2.7 m??????????????????????????????????C.?4.6 m??????????????????????????????????D.?3.8 m
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_è??è?????????¤????_”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 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 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离水面(??? ) 2-1-c-n-j-y
A.?2 m???????????????????????????????????B.?0.6 m???????????????????????????????????C.?1.2 m???????????????????????????????????D.?2.6 m
9.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 ,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二、多选题
10.在潜望镜中看到的像是(? )
A.?实像??????????????????????B.?虚像??????????????????????C.?比实物小的虚像??????????????????????D.?与实物大小相同的虚像
11.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了便于观_??????è?????é?????_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不能与A的像重合
三、解答题
12.小汽车_?????????é????????_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而卡车、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却几乎是竖直的.请用光学知识分析小汽车前挡风玻璃这样安装的原因.
四、作图题
13.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MN的像M’N’.
15.如图所示,光源S射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在图中画出光线的光路图。
16.如图,A′为处在B点处的人眼通过平面镜MN所看到的A点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确定A点的位置,并作出其光路图。
17.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18.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五、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选择器材时,小明建议:
(1)为确定像的位置,用厚度较________(选填“厚”或“薄”)________的代替平面镜。
(2)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这样便于验证像和物的________关系。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互相配合,按规范完成实验。
(3)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M_?????????é??è??M_可以清晰地观察到________(选填“A蜡烛”或“A的烛焰”)的像。接着移动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________的位置。
(4)在蜡烛B的位置放上一_??????????????????_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的像。由此表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5)小明改变蜡烛A_??????????????????_的大小将________,像的位置将________(均选填“改变”或“不变”)。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相对镜面是________的。
20.如图所示_??????????????¨???_“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方来回移动。
(1)该实验采用半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
(3)找到A的像的位置_??????è?????è?????_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平面相________,两段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4)将蜡烛B在_??????????????????_面上来回移动,发现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_B???è?????A???_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距离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www-2-1-cnjy-com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 C
解:A.磨光的铜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铜镜的大小无关,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人在铜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所以铜镜中的像大小不变,C符合题意;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铜镜的距离等于人到铜镜的距离,所以人向镜靠近 ,像将靠近镜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由物体决定,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3. A
解:A.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A符合题意;
B.当你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B不符合题意;
C.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C不符合题意;
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21·cn·jy·com
4. B
解:A.在较暗的环境下可以更清晰的看到蜡烛的像,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应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A不符合题意; 2·1·c·n·j·y
B.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_???è??????????¨???_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B符合题意;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是相等的,所以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是不变的,C不符合题意;
D.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实验中取了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用到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21教育网
5. B
解:_???é??é?????_的钟表指针和实际相反,根据图像,实际时间为5:20,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6. B
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只有B符合这一特点。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7. A
解:由图示可知,视力_è?¨??????é??é?????_间的距离为2.3m,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0.4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得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2.3m+2.3m=4.6m,
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0.4m=4.2m
故答案为:A。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8. B
解:平_é??????°?é????????_于平面镜,若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也为0.6m,则B正确;
故选B。
【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9. C
解: A、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A不符合题意1-cn-jy.com
B、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而物体不动,则像不会移动,B不符合题意;
C、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不论平面镜的大小如何,所成的像始终是完整的,C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_?????????è????????_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若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不影响蜡烛成像,所以从前面看去仍能看到蜡烛的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二、多选题
10. B,D
解:潜望镜的原理是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即在潜望镜中看到的像是与实物大小相同的虚像,
故答案为:BD。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即可.
11. A,D
解:A. 为了提高所成虚像的对比度,便于观察虚像的位置和大小,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A符合题意;
B.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 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在光屏上是找不到蜡烛的像的,C不符合题意;
D. 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改变玻璃板的位置时,物距与像距不再相等,所以B不能与A的像重合,D符合题意;【来源:21cnj*y.co*m】
故答案为:AD。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_???????????????é??_(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像与物体大小相等;c.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三、解答题
12.__è§??????????è??_夜间行车的安全.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因为后面车辆射来的光,照射到前挡风玻璃后,斜向下反射;当车内景物被照亮时,通过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驾驶员前面的斜上方.这样车内驾驶员不至由于反射光而受到干扰,而大卡车、公交车的驾驶员位置较高,司机视线是向斜下方观察的,因此不会受到直接的干扰.
【分析】在夜间时,玻璃能够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斜安装时,成的像在玻璃的斜上方,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四、作图题
13. 解:如图所示;
解:先根据像_???????????????é??_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分析】要作出物_???AB??¨???é??_镜中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其次,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4. 解:如图所示:
解:分别作出物体MN端点M、N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M′、N′,用虚线连接M′、N′即为MN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1cnjy.com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5. 解:如图所示:
解: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S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6. 解:如图所示:
解:作出发光点A关_??????é??é????????_称点,即为像点A′,连接A′、B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B画出反射光线,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利用平面_é?????????????????_: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A的像点A′,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B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17. 解:如图所示:
解:由题知,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连接S和S′,作出_SS????????????_线,即为镜面的位置,延长SA与镜面交于一点,即为入射点;连接S′与入射点并延长,即可得到SA的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18. 解:如图所示:
解:平面_é?????????????????_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BB′,做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MN,即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即可.
五、实验探究题
19. (1)薄;玻璃板
(2)相同;大小
(3)A蜡烛;像
(4)不能;虚
(5)不变;改变;对称
解:(1)_?????????è??è?????_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2)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应相同,这样便于验证像和物的大小关系;(3)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的M前方,透过玻璃板可以清晰地观察到A蜡烛的像。移动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这样可以确定像的位置;(4)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在蜡烛B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白纸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5)改变蜡烛A的位置,像与物大小相同,则像的大小将不变,像的位置将改变;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分析】(1)厚玻璃板会成两个像,不利于实验的进行;
(2)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对应的实验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3)(5)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 (1)便于确定_????????????
???_2)A
(3)垂直;大小
(4)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
(5)靠近;不变
(6)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解:(_1?????¨?????????_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3)实验结果表明: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4)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也可能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题干中已经说明玻璃板竖直放置,故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5)根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 21*cnjy*com
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_?°??????????è·????_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6)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便于_??????????????????_;(2)A;(3)垂直;大小;(4)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5)靠近;不变;(6)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分析】玻璃板前面既能_?????°A?????????_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变,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