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目标:
1.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文本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 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文本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资料,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正直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出生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一个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2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
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师: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是议论,
4、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一篇政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课件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二、初读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听准字音;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感受到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感受到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他为感受到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3、指名读。
听同学们读得清楚,句逗分明,节奏合理;音韵铿锵。
三、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找出作者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学生齐读)
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课件展示;少年智则国智,--------则国雄于地球。)
2、从这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
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课件突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3、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它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生: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
(学生齐读)
4、师:读得很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充满了少年的自豪感。
课件出示关键词练习背诵
“少年×则国×”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生流畅地背诵全句)
师:据我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大家不仅背得很顺利,而且动了真情。读文章就该这样,尤其是读这类感情充沛的文章。
5、、梁启超希望我们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的?引读(红日初升····来日方长)
6、 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修辞上说。
(1) 结构整齐,运用了对偶的方法。
(2)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3)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感情非常充沛。
7、找出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8、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生动的比喻展开想象。哪位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发挥想象?(
红日初升象征着中国少年的灿烂前程
8、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这一组句子中作者一共写到了哪些事物?
生: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9、师:我这里用的标点是原句的标点。你们知道文章为什么要这样点标点吗?
把这些事物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自然界的景物,第二类是动物,第三类是静物。
10、作者的思路真是一步不乱。现在我们把这些事物按原句复述出来,谁来试试?
11、作者用了这一连串的比喻,目的是什么?
(为了写出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齐读: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2、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朝气,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祖国、赞美我们的少年吧!齐读
课件: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3、多么美丽啊我们的少年中国,她同苍天一样不会衰老;多么壮丽啊,我们的中国少年,他们同少年中国一样万寿无疆,永远发光。
四、今昔对比抒发情感
1、梁启超期待的中国现在是什么样?让我们看看今天的中国吧!播放视频(奥运盛况)
2、你有什么感受
3、我们的伟大祖国如此繁荣富强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4、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让我们用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武装自己,我坚信,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好!
5、配乐试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