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 课件(2课时 29+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曹冲称象 课件(2课时 29+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6 20:57:42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那么重的大象,在古时候又是怎么称的呢?
曹冲称象
4
众官犯难
少年献计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人们称他为曹丞相,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人,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
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禾
笔画:10
笔顺:
他乐于助人,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名称
称呼
称赞
拍手称快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木
笔画:9
笔顺:
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
柱子
支柱
偷梁换柱
组词:
造句:
结构:半包围
部首:广
笔画:8
笔顺:
夏天,人们坐在大树底下乘凉。
到底
底层
年底
归根结底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木
笔画:7
笔顺:
写字的时候要挺值腰杆。
腰杆
笔杆
杠杆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禾
笔画:10
笔顺:
我家有一杆秤。
秤杆
秤砣
电子秤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亻
笔画:11
笔顺:
做事应该细心认真。
做事
做梦
做法
小题大做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山
笔画:6
笔顺:
我和我的同桌岁数相同。
岁月
岁数
年岁
长命百岁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立
笔画:10
笔顺:
老师总是站着给我们讲课。
站立
站队
车站
站住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舟
笔画:11
笔顺:
公园里有许多小船。
轮船
飞船
渔船
草船借箭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灬
笔画:12
笔顺:
他突然站了起来。
自然
虽然
然后
不以为然









线




挑战一下
星球碰撞时所爆发出的能量
是难以测量
的。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原文示例

(能量)
(测量)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



议论
讨论
到底
究竟



果然
果真
下沉
上浮
摇头
点头



微笑: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
船舷:船两侧的边儿。
[造句]懂得宽容的人,会用微笑迎接崭新的明天。
[造句]前面是船舷的上椽,船身已埋在沙里。




秤杆:杆秤的组成部分,多用木棍制成,上面镶着计量的秤星。
[造句]在秤杆两头手工敲上铜皮,装上秤纽,再用砝码标刻度。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阅读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朗读本课时,不同人物要用不同语气。读曹冲的话时要带着自信。要注意长句子的断句,还要注意“一”字的读法。




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给加点字注音。
官员(
)
议论(
)
柱子(
)
秤杆(
)
重量(
)
大船(
)
画线(
)
曹操(
)
2.我会填量词。
一(
)大象
一(
)墙
四(
)柱子
一(
)线
一(
)大船
一(
)大秤






3.汉字加法我能行。
禾+

(秤)
(
)
木+

(杆)
(
)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呢?
2.你能说一说田字格中的生字的书写特点吗?
3.在田字格本上抄写本课生字,每个字写3遍。










曹冲称象(共30张PPT)
曹冲称象
4
众官犯难
少年献计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到——是年仅七岁的曹冲想出了可以称出大象重量的办法,今天就让我们深入课文,看一看曹冲的办法具体是怎样的!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都有谁参与了?
古时候
曹操
和官员们
曹冲
大象长什么样?为什么会称大象的重量?
大象的样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一堵墙
连用两个比喻句把大象高大的外形写的既生动又形象。
四根柱子
弯弯的月亮像

红红的太阳像



照样子,写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小练笔




美丽的彩虹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因为官员们的议论,引出了这次事件的主要内容,为下文称象做铺垫。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都有谁想出了办法?他们分别想出了怎样的办法?读第3、4自然段,说一说。
官员们的方法
不能,没人提得起这杆秤。
造一杆大称,砍一棵树做秤杆。
这个方法能实行吗?
还有谁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
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
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冲称象的办法
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是怎样的?
赶象上船
船沉画线
装石到线
称石累加
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步骤和方法。
你能理解曹冲的办法吗?为什么最后称出的石头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因为大象在船上时大象的重量使船下沉到一定深度,然后在同样的船上装入石头到达原先大象在船上时船下沉的深度,那这些石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同了。
+
=
+
=
=
得出结论:
读第5自然段,联系前面第3自然段曹操听了官员们的方法后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对比写出了曹操对曹冲的赞许,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机智。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操听了直摇头。
讨论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讨论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
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头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本文讲的是年仅七岁的曹冲用比官员们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表现了曹冲
的品质。
善于观察、爱动脑筋、大胆表达
曹冲称象
曹操得到一头大象
造大称
赶象上岸——装石头
赶象上船——画线
称石头——知象重
曹操笑着点头
曹操摇头
曹冲
爱动脑
会观察
知联想
文彦博树洞取球
北宋时有个孩子叫文彦博。他非常的聪明,又特别肯动脑筋。有一天,他和几个朋友在外面踢球玩,大伙儿你踢过来我踢过去,玩的可高兴了!踢了一会儿,有一个小朋友使劲踢了一脚,哎呀……这一脚用力也太大了!球飞的老远老远了。一下子飞到一棵老树后面了,大家赶紧跑过来找球。可是,他们围着这棵老树找呀找,绕了一圈又一圈,怎么找也找不到,小朋友们都觉得奇怪极了!明明这颗球是朝这儿飞过来的呀!怎么一眨眼他就不见了呢?
大家正在纳闷,忽然,有一个孩子叫了起来。“快来看呀!这里有个树洞!”大家过去一看,原来呀,球滚到树下一个很深的洞里。大家有的用手掏,有的用棍儿捅,但树洞又深又曲,怎么也取不出来。这时,文彦博想了一个好办法。他让别的小朋友用桶打来水,灌到洞里,水灌满了,球果然浮了上来。小朋友们就很容易的拿到了球。大家都夸文彦博聪明,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这样,他们就又开心的踢球了。
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
①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②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因为曹冲的办法既不用砍大树造大秤,又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他的办法最好。
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①赶象上船
③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②在船舷上做记号
④称石头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过程: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石头的重量。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
.
.
第一组的第二个句子多了一个“才”字,强调曹冲年纪很小。
第二组的第二个句子多了一个词语“到底”,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爷爷参加工作的时候才十八岁。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