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1259967014272895 第三章 第四节 4.1 天气与气候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联系和区别。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和卫星云图。
3.举例,说明天气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 知道空气质量日报的基本内容,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卫星云图和常用天气符号。
难点:空气质量日报的基本内容,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指认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使用】
南方“洪灾”的视频,教材图文以及师生搜集的天气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天气是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 的具体状态,其突出特点是 。
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 状况,它具有 性。
3.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 白色表示 ,蓝色表示 。
4.近些年来,由于 严重,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
二、探究展示
1.天气与气候
阅读教材第67页图文,完成“天气与气候的差异”表格
天气
气候
概念
特点
2.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1)阅读教材第68页图文,说出: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我们会得到哪些天气信息?
(2)指认下列天气符号代指的天气状况
【易错易混】卫星云图上,白色区并不一定下雨。卫星云图中白色越浓,表示云层越厚,降雨的可能性越大。
【疑难点拨】风向和风力符号的判读
(1)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杆上的横线叫做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
(2)风力指风的强弱。风力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大。一条风尾表示风力为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
每一道风尾代表风力2级,每个风旗代表风力8级。【强调:风尾画在风干的左侧尾部】例如:
【巧学妙记】歌诀记忆天气符号
一个太阳是晴天,一片雪花是降雪。
一条闪电是雷雨,降雨落在乌云下。
一片乌云是阴天,太阳躲在多云后。
六条黑线是雾天,半个冰箱是霜冻。
3.空气质量
(1)结合教材第69页“中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完成问题。
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空气污染指数越 ,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级别越 ,空气质量状况越 。
(2)请你结合生活实例,说出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
(3) 想一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减轻空气污染?
【拓展阅读】 气象改变历史之德国入侵苏联
1941年夏天很干燥,气温上升到令人烦闷的40℃。当时苏联铺设了路面的道路很少。太阳烤干了大地,德国坦克扬起尘土,阻塞了散热器和空气滤净器。尽管如此,第一阶段对德意志而言仍是大获全胜。他们迅速长驱直入,深入到苏联内地,7月便跨过了到莫斯科三分之二的距离,并俘虏300万名苏联军人。
1942年12月1日,第六装甲师团来到了距离克里姆林宫24公里的地方,但是当天夜里,气温陡降至零下40℃。在这样的环境下,枪支的撞针碎裂,机关枪冻结,炸开的炮弹因白雪而受潮。穿着夏季制服的德国军队饱受冻伤之苦,道路则被白雪封住了。
1943年2月2日,德军终于被迫投降。战役的代价难以言喻。原先进攻斯大林格勒的33万名德军当中,9万人被俘;其余全都倒下——有些战死,但是大部分死于饥饿、疾病及严寒。
三、提升反馈:
1.下列那句话描写天气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B.东边日出西边雨
C.西风紧,北燕南归 D.长夏无冬
2.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霜冻的是(?? ???)
?
昨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一农民早起到农田查看灾情,发现玉米秆大都向西北方向倾倒。据此完成3~4题。
3.昨晚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4.下图四个风向标能正确表示“昨晚风向”的是( )
5.下列行为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帮助的是( )
A.多开私家车 B.露天焚烧垃圾
C.骑自行车上学 D.未经处理排放工业废气
6.读图,完成问题。
(1)图片反映了哪些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2)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醒身边的亲人们“绿色生活”。请你说一句温馨提示。
【归纳小结】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短时间 多变 2.多年的平均天气 相对的稳定 3.陆地 云区 海洋 4. 大气污染
二、探究展示
1.
天气
气候
概念
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 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特点
多变
较稳定
2.(1)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或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2)略
3.(1)空气污染指数 大 高 差
(2)工厂废气、 汽车尾气、露天烧烤、秸秆燃烧、沙尘天气等。
(3) 工厂废气达标排放;少开私家车,提倡公交出行或骑自行车(绿色出行);禁止木炭烧烤,使用电烧烤;严禁焚烧农田秸秆;保护天然植被 ,植树种草等。
三、提升反馈:
1.B 2.B 3.D 4.D 5.C 6.(1)A为焚烧秸秆,B为工厂废气排放,C为露天烧烤,D为汽车尾气。 (2)倡导绿色出行 享受低碳生活;少吃烧烤有三利 省钱健康净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