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http:?/??/?www.xkb1.com?/??)
学习重点:
1.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特点。
2.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以小见大。
也就是“滴水见太阳”。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平平常常的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2.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岐”,“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尺水兴波,一波三折。
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机器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二、预习任务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朗读课文,力求文章的情味。
3.体味内容,试着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本文中既写了
“尊老”,也写了
“爱幼”。你觉得作者偏重于突出“尊老”还是“爱幼”?
(2)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补白---词义和语境”。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画线的字(多音字)注音。
嫩(
)芽
霎(
)时
桑(
)树
水波粼粼(
)
强(
)壮
背(
)起了母亲
散
步(
)
强
背
散
勉强(
)
我背(
)上的……
散(
)文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3.选择填空。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4.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
→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
_________________
→⑤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散步的地点是:
⑵散步的季节是:
⑶散步的人有:
⑷散步的过程发生了:______(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⑸什么分歧?
明确:
⑹谁来解决分歧?
明确:
(7)为什么“我”
来解决?
明确:
(8)“我”
要如何解决?
明确:
(9)最后是如何选择的?
明确:
(10)为什么选择了小路??
明确:
结果如何?
明确:
2.明确本文记事的要素。
起因:
经过:
结果:
3..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
4.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
二、课文赏析------人性美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美吗?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明确: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明确:
3.赏析“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和“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明确: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美在何处?
明确:
5.“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句美在哪?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明确:
意境:________________;哲理:______________。
6.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
8.“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明确:
9.“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明确:
10.“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一句有何作用?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明确:
意境:_______________;哲理:_____________。
11.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
12.跳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_______,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
13.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
1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
三、品味语言------诗意美
(一)欣赏角度
欣赏本文的语言美,可重点关注句子,品味他们的用词之美、情趣之美、内涵之美。请按下列提示各找出一个句子,并进行赏析。(如遣词角度、修辞角度、句式角度、感情表达角度、写作方法角度等)
写景的句子:(勾画批注,下同)
2.传情的句子:
3.富有哲理的句子:
4.对称式的句子:
(二)语言特色
1.用第_______人称说故事,生动传神,充满情趣。
2.含义丰富,以____见_____。
(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点拨: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明确:
3.______对称
音韵______
相映成趣。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内容: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文中如此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能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吗?(圈点勾画)
四、写法借鉴
1.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制造悬念)
2.以小见大,意蕴深厚(小词大用)
五、拓展延伸
(一)情感体验
1.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2
.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二)真情行动
1.回到家中,为了表达你的尊老爱幼之心,你打算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里,以前你是怎么做的?今天学了这一课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呀?
【课后导练】
课内语段阅读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分歧( ) (2)一霎时( )
(3)水波粼粼( )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
4.母亲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
5.如何理解画横线语句的含义?
6.这一家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http:?/??/?www.xkb1.com?/??)
学习重点:
1.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特点。
2.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以小见大。
也就是“滴水见太阳”。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平平常常的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2.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岐”,“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尺水兴波,一波三折。
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机器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二、预习任务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朗读课文,力求文章的情味。
3.体味内容,试着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本文中既写了
“尊老”,也写了
“爱幼”。你觉得作者偏重于突出“尊老”还是“爱幼”?
(2)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补白---词义和语境”。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画线的字(多音字)注音。
嫩(
)芽
霎(
)时
桑(
)树
水波粼粼(
)
强(
)壮
背(
)起了母亲
散
步(
)
强
背
散
勉强(
)
我背(
)上的……
散(
)文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3.选择填空。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4.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
→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
_________________
→⑤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答案:1.略
2.①霎时:极短的时间
②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③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D
B
A
C
4.一家三代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5.①“我”劝母亲散步
→②全家一起散步
→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
→④“我”决定委屈儿子
→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⑵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⑶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⑷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⑸什么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
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⑹谁来解决分歧?
明确:“我”
(7)为什么“我”
来解决?
明确:“我”
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
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
的。
(8)“我”
要如何解决?
明确:“我”
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
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
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
说:“走大路。”
(9)最后是如何选择的?
明确: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
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10)为什么选择了小路??
明确:母亲改变了主意。
结果如何?
明确: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一起走小路。
2.明确本文记事的要素。
起因:母亲老了,春天到了,我劝她多走走;
经过: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母亲决定走了小路;
结果:在小路上难走的地方,“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家人和乐融融。
3..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温馨、亲情
二、课文赏析------人性美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美吗?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明确:这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3.赏析“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和“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明确:两个反复的“太迟了”,生动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的焦灼和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后面的“总算”两字生动表露了“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和对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的庆幸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慈母的诚挚孝敬之情。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美在何处?
明确:⑴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
⑵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
⑶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5.“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句美在哪?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明确:这一句很美,美在“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远与近,点与面,动与静,有色彩、有形态、有声音,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从侧面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视生命
6.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注意“熬”字。)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决定权在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写出母亲的慈爱;儿子的乖巧;妻子的贤惠。突显了“我”在家里的决策地位,因此感觉到责任重大。
不能互换。“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母亲年迈,我正值壮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来说的,儿子还小,觉得父亲高大。
8.“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明确: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我要尽可能多地孝顺母亲。
9.“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明确: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10.“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一句有何作用?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明确: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活。
11.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尊老爱幼的浓浓的亲情,家庭的温馨和睦!
12.跳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________,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
总结归纳:我:孝顺、诚恳。
我的母亲:慈爱顺从,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13.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
1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
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所以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又有其象征意义: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三、品味语言------诗意美
(一)欣赏角度
欣赏本文的语言美,可重点关注句子,品味他们的用词之美、情趣之美、内涵之美。请按下列提示各找出一个句子,并进行赏析。(如遣词角度、修辞角度、句式角度、感情表达角度、写作方法角度等)
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富有哲理的句子: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4.对称式的句子(见下)
(二)语言特色
1.用第一人称说故事,生动传神,充满情趣。
2.含义丰富,以小见大。
(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见“课文赏析------人性美”14)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点拨: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明确: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处于一个中间的位置。“我”感到了身为中年人的责任的重大。
3.形式对称
音韵和谐
相映成趣。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内容: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文中如此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能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吗?
明确:①有的浓,有的淡。
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③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④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四、写法借鉴
1.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制造悬念)
2.以小见大,意蕴深厚(小词大用)
五、拓展延伸
(一)情感体验
1.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2
.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二)真情行动
1.回到家中,为了表达你的尊老爱幼之心,你打算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里,以前你是怎么做的?今天学了这一课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呀?
【课后导练】
课内语段阅读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分歧( ) (2)一霎时( )
(3)水波粼粼( )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
4.母亲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
5.如何理解画横线语句的含义?
6.这一家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答案与解析】
1.(1)qí (2)shà (3)lín
2.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
3.母亲年老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4.母亲疼爱小孙子。
5.人到中年,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6.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