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1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一、硫的存在和性质
1.硫的存在
(1)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2)化合态
①主要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②重要的化合物。
名称
硫铁矿
黄铜矿
石膏
芒硝
化学式
FeS2
CuFeS2
CaSO4·2H2O
Na2SO4·10H2O
2.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俗名
色态
溶解性
_______
黄色晶体
_____溶于水,微溶于酒精,______溶于CS2
(2)化学性质
①还原性:与O2反应:S+O2SO2。
②氧化性:与Fe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与Cu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与Hg反应:S+Hg===HgS。
③与NaOH溶液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1)SO2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毒性
无色
气体
_________气味
比空气_______
______溶于水
有毒
(2)SO2的化学性质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反应现象:
①漂白性: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或久置可恢复原来的颜色。
②还原性:与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③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与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与NaOH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Ca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2的用途
①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②用于杀菌消毒。
2.SO3的性质
(1)SO3的物理性质
SO3的熔沸点较低,在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在常温下为液体。
(2)SO3的化学性质
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主要反应如下:
3.CO2和SO2性质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如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区分CO2和SO2。
(2)不同点:SO2有漂白性和还原性,而CO2没有,故可以用品红溶液、氯水、酸性KMnO4溶液区分二者;SO2有刺激性气味,CO2没有。
4.检验CO2、SO2同时存在的实验设计
流程设计
检验SO2?除去SO2?检验SO2是否除尽?检验CO2
选用试剂
品红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变浑浊
5.漂白剂的分类
(1)Cl2、Ca(ClO)2、H2O2、Na2O2、O3等——氧化型
原理:漂白剂本身是氧化剂,利用其氧化性氧化有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加热时不能恢复原有的颜色。
(2)SO2——化合型
原理:漂白剂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新的无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来的颜色。加热时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3)活性炭、胶体——吸附型
原理: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吸附有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来的颜色。部分吸附剂可以重复使用。
参考答案:
4.3.1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一、硫的存在和性质
1.硫化物
硫酸盐
2.(1)
硫黄
不
易
(2)
Fe+SFeS
2Cu+SCu2S
3S+6NaOH2Na2S+Na2SO3+3H2O
二、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
刺激性
大
易
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2SO2+O22SO3
SO2+H2O?H2SO3
SO2+2NaOH===Na2SO3+H2O
SO2+CaO===CaSO3
SO3+Ca(OH)2===CaSO4+H2O
4.3.1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随堂练习
一、硫的存在和性质
1.下列有关硫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B.质脆易粉碎,不溶于二硫化碳,加热易熔化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D.粘有硫的试管可用CS2或热的NaOH溶液清洗
2.下列化合物不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①CuS ②FeS ③Al2S3 ④Fe2S3 ⑤Cu2S
⑥FeCl2 ⑦CS2 ⑧H2S
A.②⑤⑧
B.①④⑥
C.③④⑦
D.④⑥⑦
二、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
1.有关二氧化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SO2能使氯水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B.将SO2通到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发现红色消失,主要原因是SO2溶于水中显酸性
C.给已被SO2漂白的品红溶液用酒精灯加热,可恢复原来的红色
D.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H+)、石蕊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同时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3.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①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氯水 ⑤品红溶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全部
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常温下某非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未知气体的成分,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发现浑浊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成员对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
猜想1:该气体为CO2。
猜想2:该气体为SO2。
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测,该小组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实验探究]
该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气体从a端通入。
(1)B中应该装下列________试剂(填编号)。
A.NaCl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盐酸
D.澄清石灰水
(2)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该小组同学观察到以下三个实验现象:
①A中品红溶液褪色
②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
(4)由上述现象,该小组同学确认该气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1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随堂练习
答案
一、硫的存在和性质
1.D
2.B
二、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
1.A
2.B
3.C
4.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1)B (2)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SO2
(3)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4)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4.3.1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练习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定是SO2
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CO2
C.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D.SO3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2.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研究发现,1公顷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
kg
SO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吸收空气中的SO2的是( )
A.AlCl3
B.CaO
C.NaOH
D.NH3·H2O
3.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 )
A.还原性
B.氧化性
C.酸性
D.漂白性
4.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H2O2水溶液使染料褪色
5.下列物质能将品红氧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①活性炭 ②过氧化钠 ③氯水 ④二氧化硫 ⑤臭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6.能与SO2气体起反应,但无沉淀产生的是( )
①溴水 ②Ba(OH)2溶液 ③石灰水 ④Na2CO3溶液 ⑤稀H2SO4 ⑥H2S ⑦Na2SO3溶液
A.①
B.①④⑤
C.④⑥⑦
D.①④⑦
7.向FeCl3和BaCl2的酸性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 )
A.BaSO4
B.Fe2(SO4)3
C.BaSO3
D.S
8.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常温下某非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未知气体的成分。该小组成员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发现浑浊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成员对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
猜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该小组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实验探究]
该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将气体从a端通入,则:
(1)B中应该装________试剂(填编号)。
A.NaCl溶液
B.KMnO4酸性溶液
C.盐酸
D.澄清石灰水
(2)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该小组同学观察到以下三个实验现象:
①A中品红溶液褪色 ②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
(4)由上述现象该小组同学确认该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产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采用________溶液吸收。
11.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亚硫酸是SO2的水溶液,显酸性,溶质是SO2
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H2O和SO2
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2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
12.下列装置可用于收集SO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氧化性
B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D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后不褪色
SO2有酸性,没有漂白性
13.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SO2混合后再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溶液很快褪色 ②溶液不褪色 ③出现沉淀 ④不出现沉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
①品红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5.下图是一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向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液体Y可能是( )
选项
A
B
C
D
X
CO
SO2
CO2
Cl2
Y
浓H2SO4
NaHCO3饱和溶液
Na2SO3溶液
NaHSO3饱和溶液
16.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BaCl2溶液变浑浊
SO2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
B
Na2S溶液变浑浊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C
KMnO4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D
品红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17.下面是四位同学为验证某无色气体为SO2而进行的实验设计,其中能够充分说明该气体是SO2的是( )
①甲同学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再滴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②乙同学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试纸变红 ③丙同学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④丁同学将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18.二氧化硫是硫的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探究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工业上用黄铁矿(FeS2,其中S元素为-1价)在高温下和氧气反应制备SO2:
4FeS2+11O22Fe2O3+8SO2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当该反应转移5.50
mol电子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2)①实验室可用70%的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如果能控制反应速度,下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写字母)。
②若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3.36
L(标准状况)二氧化硫,如果已有25.2%亚硫酸钠(质量分数)被氧化成硫酸钠,则至少需称取该亚硫酸钠_______
g(保留一位小数)。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1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练习题
答案
1.D
2.A
3.D
4.C
5.D
6.D
7.A
8.C
9.气体为CO2 气体为SO2 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1)B (2)检验该气体中是否含有SO2 (3)检验该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4)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10.(1)蒸馏烧瓶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 还原性 氧化性 5SO2+2MnO+2H2O===2Mn2++5SO+4H+ (3)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4)NaOH
11.A 12.B
13.C
14.D
15.B
16.A
17.B
18.(1)S、Fe 22.4
(2)①ad ②26.1
(3)①a试管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②Ⅱ
Cl2+SO2+2H2O===4H++2Cl-+SO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2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大气污染
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氮气
通常状况下,N2性质稳定,与O2不发生反应,但在________或高温条件下,两者可直接化合,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的常见氧化物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毒性
溶解性
收集方法
NO
____色
无味
有毒
不溶于水
____集气法
NO2
____色
刺激性气味
有毒
与水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法
(2)化学性质
①NO常温下与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有关数量关系
(1)相关反应原理
3NO2+H2O===2HNO3+NO
①
2NO+O2===2NO2
②
由方程式①×2+②得:
4NO2+O2+2H2O===4HNO3
③
由方程式①×2+②×3得:
4NO+3O2+2H2O===4HNO3
④
(2)氮氧化物溶于水的不同情况及剩余气体:
①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③)
[注]氮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剩余的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但不可能是NO2。
二、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1.SO2和NO2的主要来源、危害和防治
2.酸雨
(1)概念:pH<_______的降雨。
(2)成因:主要是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溶于水形成的。
(3)类型(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硫酸型:SO2→H2SO3→H2SO4。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硝酸型:NO2→HNO3。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危害
①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
②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3.常见的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形成原因
主要危害
温室效应
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
全球变暖,冰雪融化,释放有毒气体
酸雨
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
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危害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
臭氧空洞
氮氧化物和氟氯代烃的排放
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
赤潮和水华
含氮、磷等营养成分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
使藻类过度繁殖,水质恶化,发生在海水中为赤潮,淡水中为水华
白色污染
聚乙烯塑料的大量使用,任意丢弃
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
4.3.2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大气污染
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放电
N2+O22NO
2.(1)无
排水
红棕色
向上排空气
(2)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二、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1.煤、石油
汽车尾气
酸雨
2.(1)
5.6
(2)
SO2、NO2
(3)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3NO2+H2O===2HNO3+NO
4.3.2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大气污染
随堂练习
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病毒学研究证实,NO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O是无色气体,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B.常温下,氮气与氧气混合就可迅速产生NO
C.常温下NO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化合生成NO2
D.一定条件下,N2和O2反应可以直接合成NO2
2.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尾部喷出大量高温气体。该气体主要成分是CO2、H2O、N2、NO等,在发射现场可看到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其原因是( )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
D.NO与H2O反应生成H2和NO2
3.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NO、SO2、NO2、Cl2中的一种,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放置后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原试管充满NO2的是( )
4.如图所示,室温下向盛有3.0
mL
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
mL
O2(所有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可不写满,也可补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
二、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1.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氧化物
环境问题
主要来源
A
CO2
破坏臭氧层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SO2
温室效应
汽车尾气的排放
C
NO2
光化学烟雾
工厂废气的排放
D
CO
酸雨
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2.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②臭氧的体积分数越大的空气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③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④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等,严重污染大气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3.我国农业生产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5亿元。某实验小组采集酸雨样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次测定该样品的pH,得到了表中数据:
时间(h)
开始
8
16
24
32
40
48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1)酸雨样品放置时pH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酸雨和自来水混合,p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4.3.2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大气污染
随堂练习
答案
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C
2.B
3.B
4.(1)①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 ②试管内液面升高 ③最后试管内剩余无色气体 (2)NO 1.0
mL
二、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1.C
2.D
3.(1)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2)减小 H2SO3+Cl2+H2O===2HCl+H2SO4 (3)C
4.3.2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大气污染
练习题
1.NO对于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NO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难溶于水
B.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
C.常温下能与氧气化合
D.红棕色气体
2.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汽车排出的大量尾气
B.自然界中硫化物的分解
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
D.制硝酸厂排出的大量尾气
3.将盛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 )
A.1∶1
B.1∶2
C.1∶3
D.3∶1
4.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2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并将该试管倒置于水槽中至液面不再上升时,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体积的( )
A.
B.
C.
D.
5.关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且都可用水吸收以消除对空气的污染
B.二氧化硫与过量的二氧化氮混合后通入水中能得到两种常用的强酸
C.两种气体都具有强氧化性,因此都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D.两种气体溶于水都可以与水反应,且只生成相应的酸
6.将盛有12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
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和剩余的2
mL气体分别是( )
A.1.2
mL,NO
B.2.4
mL,O2
C.3.5
mL,O2
D.4
mL,NO
7.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SO2和NO
B.肯定没有Cl2、O2和NO
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
8.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是主要污染物,为了治理污染,常通入NH3,发生反应NOx+NH3—―→N2+H2O来治理污染。现有NO、NO2的混合气体3
L,用同温同压下3.5
L
NH3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N2,则混合气体中NO、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3
C.2∶1
D.1∶4
9.以下是氮循环的一部分:
(1)通常状况下,NO2的颜色是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O2易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
(4)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5)治理汽车尾气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NO与CO发生反应:2NO+2CO2CO2+N2。当生成2
mol
N2时,被还原的NO为________
mol。
10.为了探究三种气态氧化物(SO2、NO2、CO2)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
用三只集气瓶收集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然后将其倒置在水槽中。分别缓慢通入适量O2或Cl2,如图A、B、C所示。一段时间后,A、B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溶液,C装置的集气瓶中还有气体剩余。
(假设瓶内液体不扩散):
①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该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a
L·mol-1。则装置A的集气瓶中所得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③通入氧气前在C装置的水槽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通入氧气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大气污染分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二次污染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如2NO+O2===2NO2就是二次污染,由NO2导致的污染就是NO的二次污染。下列物质:①SO2 ②NO ③NO2 ④HCl ⑤CO2,不易导致二次污染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④和⑤
D.只有④
12.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A.碳
B.氮
C.硫
D.铝
13.按如图进行实验,试管内装有12
mL
NO,然后间歇而缓慢地通入8
mL
O2,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
B.试管内气体为无色的NO
C.试管内气体为无色的O2
D.试管内充满了液体
14.盛有O2和N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NO2的体积比是( )
A.3∶1
B.3∶2
C.2∶1
D.1∶2
15.在标准状况下,将O2和NO2按1∶4的体积比充满干燥的烧瓶,把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体逐渐上升,假设烧瓶内溶液不扩散,最终烧瓶内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16.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NO2通入过量的NaHCO3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2O2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O2
B.CO2和O2
C.NO2和O2
D.NO
17.某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在一定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下,该氧化物与氨气(NH3)反应只生成氮气和水,若生成的氮气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O
B.N2O3
C.NO2
D.N2O5
18.氮的某种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这种氮的氧化物是( )
A.N2O
B.NO2
C.NO
D.N2O5
19.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NO2和SO2的反应,特进行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
(1)图1两集气瓶中________(填“上”或“下”)瓶颜色深。
(2)图2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_______,说明NO2在该反应中显________性。
(4)由图2和图3中的现象写出N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已知NO不溶于水,NO2易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把盛有48
mL
NO和NO2混合气体的容器倒置于水中(保持同温同压),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变为24
mL,则:
(1)原混合气中,NO是______
mL,NO2是______
mL。
(2)若在剩余的24
mL气体中,通入6
mL
O2,待液面稳定后,反应后容器内剩余气体体积为________
mL。
(3)若在剩余的24
mL气体中,通入24
mL
O2,待液面稳定后,反应后容器内剩余气体体积为________
mL。
(4)若在原48
mL
NO、NO2中,通入________
mL
O2再倒置于水中,气体会全部被吸收。
4.3.2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大气污染
练习题
答案
1.D
2.C
3.C
4.D
5.B
6.A
7.A
8.B
9.(1)红棕色 (2)N2+O22NO (3)NO2 (4)HNO3 (5)4
10.①Cl2+SO2+2H2O===4H++2Cl-+SO
②
mol·L-1
③溶液呈浅红色 溶液红色加深 2SO2+O2+2H2O===2H2SO4
11.C
12.D
13.B
14.B
15.C
16.C
17.A
18.C
19.(1)下 (2)两气体混合后,颜色消失
(3)NO 氧化 (4)NO2+SO2===NO+SO3
20.(1)12 36 (2)16 (3)6 (4)1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