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单元《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单元《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8-06 21:0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溜冰圆舞曲
教师姓名

授课年级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有明显变化,学生能简单表述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学生能够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绪,却不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缺乏对音乐情绪发展变化的简要表现形式,因此在音乐的理解上需要引导。
教材分析
《溜冰圆舞曲》是一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乐曲的结构包括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乐曲的旋律优美流畅,三拍子的音乐,第一拍为强拍,速度较快,每一个段落都像一幕冰上芭蕾舞,伴奏织体多用强拍上的低音和两个弱拍上的和弦交替出现,表达了溜冰者舒畅、愉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了解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特点和风格能够视唱第一小圆舞曲a主题。
过程与方法
聆听《溜冰圆舞曲》,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分析、体验系列教学活动,体会《溜冰圆舞曲》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同时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溜冰圆舞曲》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情境法、讨论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讲授
拓展
延伸与小结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片段,告诉老师在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场景?

同学回答问题,教师导入音乐作品《溜冰圆舞曲》
圆舞曲是几拍子?哪一拍最鲜明突出?我们一起体验一下,我们尝试三种击打三拍子的方式,同学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分段聆听:
聆听序曲,乐曲的速度、情绪,乐器?联想到什么场景?(板书《溜冰圆舞曲》)
接下来,我们来聆听第一小圆舞曲a主题:音乐给你带来的感受?(生:优美,流畅)师:正是优美流畅的旋律把溜冰者舒展的舞姿表现得酣畅淋漓。接下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图形谱,图形谱能高度概括旋律的特点,请同学把手拿出来,一起来画一下图形谱。——我们用图形谱的方式感受了音乐的美,下面请同学来唱这个主题。老师范唱,同学模唱。——聆听b主题:情绪,速度?师:a主题和b主题速度一样吗?师:检测ab速度是否有变化?(生:没有)师:为什么由a主题进行到b主题会给人一种加快的感觉呢?
完整聆听第一小圆舞曲进一步了解一圆结构aba。
4、聆听第二圆舞曲c、d主题感受音乐表达情绪?主题c开始的旋律是高还是低?这样的旋律适合表现溜冰者什么动作?这个动作适合用那种乐器来表现?(生:镲)哪名同学来试一下?d主题音响像什么声音?(生:铃声)为什么溜冰会跟铃铛有关?
5、完整聆听第二圆舞曲cdc请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主题
6、 聆听第三圆舞曲e、f主题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旋律特点?线条特点?和第几圆舞曲相像?e主题声势:划旋律线 ,f主题声势:指尖点击桌面
7、聆听第四圆舞曲g、h主题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请同学根据自己想像力设计一些简单的溜冰动作来表现音乐(分组讨论)
8、考考你的音乐记忆力:看看谁能在第一时间听出是第几圆舞曲?
9、聆听尾声:思考尾声出现之前哪些部分旋律素材?最后速度有什么改变及作用?
10、简介作者瓦尔德退费尔及作品背景
11、介绍维也纳圆舞曲特点及结构结构 :序奏+几个小圆舞曲+尾声
12、完整欣赏作品:听到不同的主题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主题
13、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对溜冰圆舞曲进行了深入赏析,了解圆舞曲的结构,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还有很多经典的圆舞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去听听,比如《春之声圆舞曲》 《皇帝圆舞曲》 《维也纳森林圆舞曲》等等。
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学生拍手,拍胳膊体验三拍子特点
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学生伴随音乐划出图形谱,感受音乐的主题。
学生跟随老师视唱旋律,并画出图形谱,感受音乐的美。
生:拍手打节奏模仿节拍器
生:节奏密集了,每一拍音符变多了,从而音乐情绪发生改变
学生分别用划图形普和拍手来感受音乐情绪。
学生回答问题,用拍手的方式模拟c主题出现的乐器大擦的音色,d主题用手摇铃一起跟随音乐体验做律动
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现音乐主题
学生划旋律线和指尖点击桌面表现主题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动作表现音乐主题
学生聆听,回答问题
学生聆听,回答问题
学生聆听,用不方式表现音乐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乐于主动体验,探究。
通过声势体验圆舞曲的节拍特点。
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意境和情绪。

跟随音乐做声势,体验音乐,记住主题旋律。
大镲和手摇铃相配合,让学生模仿乐队一员体验音乐情绪。
通过创作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对音乐的理解体验。
设置问题,使同学们乐于参与课堂教学,以便检验同学的音乐记忆力。
让学生了解作者及维也纳圆舞曲结构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