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 直线 射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学习感知过的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也是以后研究学习角、垂线、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线段和直线的基础,对于直线和线段的接受进度会比较可观,因为本课主要为后续学习角的知识做铺垫,所以对于学生之前陌生的“射线”知识体系需要进行构筑。直线与射线均有可无限延伸这一属性,这点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模型的,因此需要学会想象,在脑内构建无限延伸的模型。这一点对于四年级学生会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借助类似的神话故事等辅助想象。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实例观察,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经过小组交流,探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在心中生成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抽象概念。
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和各自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和评比等理解并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和联系,巩固知识。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线段,直线和射线与生活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过程】
确定中心,发挥想象。
同学们,大家在家休息的时候喜欢看电视吗?
那么大家是否有看过《西游记》呢?
《西游记》中大家最喜欢的是哪个角色?
现实中有孙悟空吗?没有,只有猴子,那么小说家为什么能通过猴子想到孙悟空呢?
这就是想象力,数学家们也拥有自己的想象力。
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过线段的相关知识,我们可爱的数学家,就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线段延伸出了其他新的几何图形,本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学习一下。
旧识加深,引出新知识。
认识线段
实例引入
提问: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线段吗?指一指。(利用随机点名的功能)
注意要指出线段的2个端点。
提问:线段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想知道这根线,这根弦有多长,你有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测量时从起点测量到终点)。
让学生尝试用。
介绍线段的字母表示方法。
例:线段AB。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对于抽象的“线段”的认识建立在具体的生活模型基础上,有助于学生认识图形特征,形成表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引入“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让学生深刻体会测量长度时需要2个点。
三、 借助“线段”,引出“射线”。
提问:我们学习了两个端点的线段和没有端点的直线,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没有可能还存在一种新的图形呢?
学生回答,板书:只有一个端点的直的线。
非常棒,老师要将这条线段AB右边的端点去掉,使这个图形可以向右边无限延长。
提问:现在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提问: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类似射线的图形呢?
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过一点A,能画射线吗?能画几条? (利用拍照上传、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经过两点A、B,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学生归纳: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两点可以画两条射线。
表示射线方法,如射线AB,作为端点的字母需要在前面。
设计意图:从线段到射线的变化,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两种图形的不同,激发了学生认识“射线”的兴趣。生活中类似“射线”现象的呈现,有助于学生认识射线的特点。画射线的活动,又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的图形性质。 此外,三种图形认知的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体验,有助于学生在进行图形比较时的归纳提炼,有助于学生感悟不同图形的特点,认识图形的性质。
四、 引导推论,学习“直线”。
认识直线。
想象引入,以《西游记》的“金箍棒”让学生在脑内想象,一直变长的金箍棒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从而体会到直线的特征。
注意看,老师现在将线段左边和右边的两个端点去掉,让它向左右两边延长,再延长,无限延长。大家想象的金箍棒一直变长的样子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提问:现在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板书: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
提问:那这个直线的长度是否可以测量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不可以测量长度。
介绍直线的表示方法。如直线AB或者直线l。
提问:经过任意一点A或者B,可以画几条直线呢?
提问:如果是同时需要经过点A和B,可以画几条直线呢?
设计意图:认识直线,延续了前面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线段”的认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观察描述、特点归纳,逐步完成对图形的认知建构。画直线时,可以让学生实际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的图像性质。不可以测量长度的特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到测量长度需要2个点。
五、 组织讨论,做好归纳。(学生分组讨论,上传学习单)
出示讨论要求:
说一说:3种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用图或表格整理好。
六、 课堂练习(学生抢答)
闯关形式的数题串联,对于本堂课的各个知识点全面覆盖。
闯关的游戏模式更容易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加强知识点的吸收。
【结论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线段、射线、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