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翁》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的道理。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操作能力,体验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
【教学难点】重心的位置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不倒翁玩具(每组2个)、乒乓球、剪刀、橡皮泥、笔杆、纸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通过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公公精神好,从早到晚不睡觉;身体虽小力气大,千人万人推不倒。(打一玩具)
学生猜谜回答,出示谜底:不倒翁。
新课教学
活动1,“不倒”的秘密。
出示课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呢?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仔细观察“不倒翁”的外形像什么,身体是什么形状?底部是什么形状?
学生(1):外形像鸡蛋,是圆形的。
(2):不倒翁的外形是球形的,底部是半圆形的。
指导学生交流,发表看法。
提出新问题:鸡蛋的底部也是半圆形的,为什么它会倒呢?给学生留下悬念。
教师再引导:分别用力捏一捏老师带来的“不倒翁”的身体的上部和下部,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体验探究,教师拆开一个不倒翁,让学生看看内部构造,然后回答。
生(1):上面是软的。下面是硬的。
(2):上面是空的,下面有铁块。
(3)上面比较轻,下面比较重。
再问:鸡蛋的底部也是半圆形的,为什么它会倒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鸡蛋的身体上下都差不多重(重心不在底部),所以它站不稳,只能倒在地上。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后,小结:a、“不倒翁”的底部做成半圆形的,就能使它自由摆动,方便它容易站起来。底部是平的物体虽然不易倒,但倒地后自己也就站不起来了。b、“不倒翁”做成上轻下重,把身体的重量集中在底部(重量集中的部分称为重心),重心位置在底部,就是让它站得稳,不易倒。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它的重心位置在底部?
(电风扇、台灯、花瓶等)
活动2,做个“不倒翁”。
(1)让学生思考,做不倒翁可以选择那些材料?
鸡蛋壳、乒乓球、橡皮泥......
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提供材料:乒乓球、橡皮泥、小刀、双面胶、笔杆等。
(2)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做“不倒翁”。
学生做好后,展示成果,检验“不倒翁”能否站立不倒?
让学生简要说说做“不倒翁”的步骤过程。
将乒乓球开一个小孔(注意用小刀开口时,不要伤手),然后将橡皮泥搓成细长条的形状,装入乒乓球内,再用笔杆把橡皮泥固定在乒乓球的底部,“不倒翁”就做成了。
(3)指导学生装饰自己做的“不倒翁”。
让学生说说刚才做的不倒翁有什么缺点,怎样改进?
a、不倒翁的身体顶上有个孔,需要盖起来;
b、不倒翁的身体太圆了,最好给它戴顶帽子。
c、不倒翁缺少面容,最好给它画上鼻子、眼睛和嘴巴......
学生分组按照自己的想法给不倒翁装饰,并交流。
课件展示:用蛋壳做“不倒翁”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课后在家长的指导下用蛋壳做“不倒翁”。
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学生口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懂得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底部是半圆形;身体上轻下重(重心在底部)。课后观察身边哪些物体应用了不倒翁不倒的这两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