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虚词
一、必备知识
[试题特点]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文言虚词已经多年没有单独设题考查,主要是在断句和翻译题中渗透了对虚词的考查。虚词的考查范围主要是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除了这18个常见文言虚词外,高考也还有对其他文言虚词、兼词和复音虚词等进行考查的情况。
[解题指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最根本的是要辨识语境,因为虚词的意义并不固定,用法也很灵活,只有结合语境,才能准确把握。除了辨识语境,考场中,还要掌握以下方法以帮助判断:
(1)语境分析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它在具体语句中的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的整体语境和句子(单句和复句)之间、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中的“而”,上文对曹操“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下文“今安在哉”则充满了叹惋之情,下文没有顺承上文的句意,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
(2)位置推断法
同一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例如“也”,用在句末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也”表判断语气。“也”如果用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中的“也”。再如“乎”,作助词时,表感叹、疑问或反问等语气,一般位于句尾;作词尾,用在形容词后面;用于句中,则表停顿。作介词时,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相当于“于”;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3)语法分析法
同一虚词,在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之”,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可视为动词,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如果处在宾语部分的两名词之间,则为指示代词“这样”,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之”;如果处在主谓之间,则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中的“之”。
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答题思路】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对点专项训练
【2020·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令狐拾遗书
唐·李商隐
子直足下: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写。足下去后,怃然不怡,今早垂致葛衣,书辞委曲,恻恻无已。自昔非有故旧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困不动,固不能有常合而有常离。足下观人与物,共此天地耳,错行杂居蛰蛰哉。不幸天能恣物之生,而不能与物慨然量其欲,牙齿者恨不得翅羽,角者又恨不得牙齿,此意人与物略同耳。有所趋,故不能无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足下观此世,其同异如何哉?
儿冠出门,父翁不知其枉正;女笄上车,夫人不保其贞污。此于亲亲,不能无异势也。亲者尚尔,则不亲者,恶望其无隙哉!故近世交道,几丧欲尽。足下与仆,于天独何禀,当此世生而不同此世,每一会面一分散,至于慨然相执手,颦然相戚,泫然相泣者,岂于此世有他事哉。惜此世之人,率不能如吾之所乐,而又甚惧吾之徒,孑立寡处。而与此世者蹄尾纷然,蛆吾之白,摈置讥诽,袭出不意,使后日有希吾者,且惩吾困,而不能坚其守,乃舍吾而之他耳。足下知与此世者居常绐于其党何语哉?必曰吾恶市道。呜呼,此辈真手搔鼻皻①,而喉哕②人之灼痕为癞者,市道何肯如此辈邪!
今一大贾坐墆货③中,人人往须之,甲得若干,曰:其赢若干。丙曰:吾索之。乙得若干,曰:其赢若干。戊曰:吾索之。既与之,则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出妻子,伏腊相见有贽,男女嫁娶有问,不幸丧死有致馈,葬有临送吊哭,是何长者大人哉?他日甲乙俱入之不欺,则又愈得其所欲矣。回环出入如此,是终身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益严,出妻子益敬,伏腊相见贽益厚,男女嫁娶问益丰,不幸丧死,馈赠临送吊哭情益悲,是又何长者大人哉?惟是于信誓有大期漫,然后骂而绝之,击而逐之,讫身而勿与通也。故一市人,率少于大贾而不信者,此岂可与此世交者等耶!今日赤肝脑相怜,明日众相唾辱,皆自其时之与势耳。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己而又唾之,足下果谓市道何如哉?
今人娶妇入门,母姑必祝之曰善相宜,则祝曰蕃息。后日生女子,贮之幽房密寝,四邻不得识,兄弟以时见,欲其好,不顾性命,即一日可嫁去,是宜择何如男子者属之邪?今山东大姓家,非能违摘天性而不如此,至其羔鹜在门,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当其为女子时,谁不恨,及为母妇则亦然。彼父子男女,天性岂有大于此者耶。今尚如此,况他舍外人,燕生越养,而相望相救,抵死不相贩卖哉!紬而绎之,真令人不爱此世,而欲往走远飏耳!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是耶非耶?
千百年下,生人之权,不在富贵,而在直笔者。得有此人,足下与仆,当有所用意。其他复何云云,但当誓不羞市道,而又不为忘其素恨之母妇耳。商隐再拜。
(注)①鼻皻:鼻屎。②哕:呕吐。③墆货:囤积的货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早垂致葛衣 葛衣:平民
B.常绐于其党何语哉 绐:欺骗
C.既与之,则欲其蕃 蕃:繁殖
D.当有所用意 用意:留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其同异如何哉 其皆出于此乎
C.且惩吾困 若属皆且为所虏
D.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拾遗”是唐代谏官名,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君主言行的缺失。本文是李商隐在与友人令狐陶分别后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
B.本文主要论述了李商隐对世人交友之道的看法,他愤慨于当世之人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极少有真正的友情,也流露出了自己长时间怀才不遇的感伤。
C.在文中,李商隐用委婉、曲折的言词批判了世上的两种交往:一是像做生意买卖一样唯利是图的 交往,二是像婚姻买卖一样只论财货不念亲情的交往。
D.本文语言朴实,叙议结合,行文中注重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尤其善于运用对比和类比手法说理,对当时世情的揭露和人心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 之 不 在 势 之 移 去 虽 百 仁 义 我 百 忠 信 我 我 尚 不 顾 矣 岂 不 顾已 而 又 唾 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所趋,故不能无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
(2)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
【答案】
1.C
2.C
3.C
4.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已/而又唾之
5.(1)因为人人都有追求的东西,所以不可能没有争抢;因为人人都有争抢的东西,所以不能不在同中各有不同。
(2)不问对方人品的好与不好,是健康还是有病,就只讲钱财,把恣意索求作为快意之事。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蕃”,增多。全句译为:既然给了他(货物),就是希望他能够将其增多。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本题要求选出“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第一句中的“者”,助词,句中停顿;全句译为:现在之所以表现得像君子一样。第二句中的“者”,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全句译为: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B项,第一句中的“其”,代词,它;全句译为:它所表现出的异同怎么样呢?第二句中的“其”,语气副词,大概;全句译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C项,第一句中的“且”,副词,将;全句译为:将鉴于我的仕途困顿。第二句中的“且”,副词,将要;全句译为: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D项,第一句中的“与”,连词,和;全句译为:真不知您与我这种真挚的友谊。第二句中的“与”,介词,和;全句译为: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上相会。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张冠李戴或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委婉、曲折”错误,信中作者直抒胸臆,辛辣地批判了这两种交友的方式。故选C。
4.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要求“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本题中,根据前面的“皆自其时之与势耳”可断定,“时之不在”“势之移去”中间要断开;从句式特点来看,“百仁义我”“百忠信我”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又知“矣”一般作为句末停顿,故在“矣”后断开;“而”在这里是连词,起到连接两个句子的作用,因此可知“而”前要断开。故句子可断为: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已/而又唾之。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趋”,追求;“故”,所以。全句译为:因为人人都有追求的东西,所以不可能没有争抢;因为人人都有争抢的东西,所以不能不在同中各有不同。(2)中,“不肖”,人品不好;“财货”,钱财;“但”,只;“恣求”,恣意索取。全句译为:不问对方人品的好与不好,是健康还是有病,就只讲钱财,把恣意索求作为快意之事。
【参考译文】
子直足下:
出发的日子已经定了,昨天正好得到少许时间能够写这封信。自从您离开之后,我感到闷闷不乐,今天早晨感谢您给我这个平民写信,内容委婉有礼,对我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如果不是有故人(您的父亲)推荐提拔,那么我就会泯然于普通人之中,现在之所以表现得像君子一样,正是由于有故人的指引。一天跟随长辈(您的父亲),一辈子就肝胆相照。近来您仕途顺畅,我则是困在原来的位置,所以分离的时间久,团聚的时间短。您观察人间的人与物,熙熙攘攘的错落杂居,共同生活在这片天地之下。但不幸的是,上天能够让天下之物能够自由的生长,但却不能满足他们的所有欲望,有牙齿的恨自己没有翅膀,有角的又恨自己没有牙齿,这种人和动物大略相同吧。因为人人都有追求的东西,所以不可能没有争抢;因为人人都有争抢的东西,所以不能不在同中各有不同。您观察现在的世道,它所表现出的异同怎么样呢?
儿子成人之后离家,父亲就不知道他办事是正直还是邪恶;女子成年出嫁后,母亲就无法保证她是贞洁还是淫乱。这对于至亲来说,应该都是这样吧。至亲尚且如此,那么不亲的人,怎么能指望他们亲密无间呢!所以近世交友之道几乎丧失殆尽。您与我的至交之谊,在天下是独有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世界,但却不能总是相处于同一世界,每一次会面每一次分散,都是手牵着手不断感慨,悲伤地皱着眉,甚至洒泪相泣,难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事比这更真诚的友谊吗。可惜现在的人,大多不能像我这样快乐,而且又特别怕我这样的人,所以独自相处,没有朋友。然而当今世上纷乱杂扰,各种关于我的流言层出不穷,让后世即使有人想和我交朋友,将鉴于我的仕途困顿,也不能让他坚定自己的选择,而离开我去和别人相交了。你知道现在的人们常用什么话来欺骗他的同党吗?他们说我不满于当今的世道。唉,这些人一定是自己用手抠鼻屎,却把别人的烧伤的伤疤当癞疖而恶心呕吐的人。难道当今的世道就是这些人决定的吗!
现在有一个大商人坐在自己囤积的货物之中,人们都去拿他的货物,甲拿了若干后,说:他还剩若干。丙说:我也去拿。乙拿了若干后,说:还剩若干。戊说:我也去拿。既然给了他(货物),就是希望他能够将其增多,而不希望他到处去说,探问他的父母及妻子,节日有礼物赠,儿女婚嫁有慰问,遇到不幸的事或有丧事时有所馈赠,举行葬礼是去吊唁,这是怎样的长者长辈啊!如果他日甲乙都不欺骗长者,那么就更加让他们(甲乙)得到所希望拥有的东西。对待他们(甲乙)的父母更加殷勤,对待他们的妻子更加尊敬,节日的礼物更加丰厚,儿女的婚嫁馈赠更加丰厚,丧葬吊唁更加悲伤,这是怎样的长者啊。只有对于誓言有大的欺瞒,然后骂他并绝交,打他并驱逐他,终身不在与他交往。所以一个市井之人,大概会对大商人做下一些不讲信用的事,但这些怎么可以和世交之人相比呢!今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明天大家就群起垢辱,都是因为时运与势力的变化啊。时运不在,势力消减,虽然对我百般讲仁义,百般讲信义,我根本就不看这些,岂止是不看,还要唾弃羞辱,您说当下这个世道怎么样呢?
今天的人在娶媳妇入门时,婆婆必然要祈祷能够相处和睦,还要祈祷多生子女。以后生了女儿,则把她养在密室之中,街坊四邻都不认识她,兄弟们也很少见到他,拼命想让她生活得好,到了出嫁的时候,该给她选择什么样的男人来匹配她呢?今天山东的大姓之家,并非是违背天性而这样干,当她安静的待字闺中,(父母在为她择偶时),不问对方人品的好与不好,是健康还是有病,就只讲钱财,把恣意索求作为快意之事。当她作为当事人时,没有不痛恨这种做法的,但等到她成为了母亲,还是那样做。父子母女,难道还有比这更重的亲情吗。今天这种父子母女尚且这么做,就更别说外人了。那些不是亲父子母女关系的,指望他们来救助,拼死也不会被贩卖吗!仔细梳理这些事,真的让人不再爱这个世道,真想远走他方,离开这污浊的世道。真不知您与我这种真挚的友谊,是对是错呢?
千百年之后,被后人是否记住,不在于你有多少财产,而在于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官。如果真有这样的人,您和我,应当要努力了。其他的就不多说了,只要不以这个世道为羞耻,而又不忘记那个一直恨的(爱财的)母亲啊。
商隐再次拜谢。
【2020·天津一中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大讷①,字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②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庭县多山畲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 “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德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廉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赞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战?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 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选自[明]宋濂《浦阳人物记》)
[注]①赵大讷,元朝人。②周恭肃王元俨。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赵元俨,封周王,谥恭肃。
6.文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盗为引去 引:拉,牵引 B.辄弄兵暴掠,至烦 烦:频繁
C.民以为病 病:困顿不堪 D.或以事如远乡 如:去,往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讷作栅以御其冲 不赂者以赂者丧
B.盗为引去。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告老解印绶而归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 凌万顷之茫然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B.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C.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D.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其中“除”,是任命的意思。“调”,是调动官职。“迁”是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贬官。
B.揖拜是我国传统礼仪,分揖与拜两类。揖即拱手礼,多用于平辈、陌生人之间:拜即跪拜礼,常用于对君主、上级、长辈。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的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篇末“赞曰”中的赞是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是对文中人物的总结性的评价,不一定都表示赞美。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大讷在要冲之处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兴教化,调御有术,使蛮獠顺服。
B.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大员,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自杀的胥吏,赵大讷都严格执法。
C.赵大讷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了祠堂。“
D.赵大讷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但在此以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美名。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
(2)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
(3)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12.概括本文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案】
6.A
7.D
8.B
9.C
10.D
11.(1)当地有大姓豪族仗势杀人,郡守接受了豪族的钱财把凶手放走。
(2)狡猾的胥吏假造了公文,诬陷平民偷偷地私自贩卖食盐,有三个因此自杀的百姓。
(3)这样以后才能无愧于大丈夫这一称号,达到最好的人生境界啊!
12.通过典型事例,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其他人物烘托,精当评论。
【解析】
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本题往往涉及多义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文言实词释义题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所以除了死记硬背还应该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3)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4)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5)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6)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7)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A项,“盗为引去”的意思是盗贼因此撤退离开,“引”,应该解释为“撤退”。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虚词的学习重在从词性、在句中充当的功能等角度进行积累。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
A项,第一个“以”,目的连词,来;第二个“以”,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为”,介词,因为;第二个“为”,介词,给。C项,第一个“而”,表承接的连词;第二个“而”,表转折的连词。D项,两个“之”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故选D。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后他又担任温州、台州等地的海运千户,遭逢母亲去世,改任永新州,州民向来豪横,气焰盖过了守吏,但听闻赵大讷到来,都畏惧驯服不敢大声喘气。“温台等处海运千户”是官职名称,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D两项;“势出守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翻译为“气焰盖过了守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
9.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项,“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说法错误,下级官员也有出于阿谀奉承的目的给上级官员立祠,所以其对象不一定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故选C。
10.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
D项,“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说法有误。结合原文内容可知赵大讷“起家译曹掾”,再联系赞语“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可知,他并未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而是靠自己的能力成就美名。故选D。
11.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
第一句重点字词:怙,依仗;受,接受;出,动词使动用法,使……出走。第二句重点字词:伪为,假造;“诬平民盗贩”后省略了宾语“食盐”;“盗”,私自,偷偷地;民,百姓;“民自杀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自杀者民”。第三句重点字词:然后,这样以后;始,才;斯,代词,这;善,好的。
1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能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两种:(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作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然后从直接、间接描写两个角度思考文章所用手法;最后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传主是赵大讷。首先,根据文体特征并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通过写赵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大讷列植巨木……凡数千尺得不坏”等事迹,直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其次,文中还写了“大讷同时,有金徳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亷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通过侧面衬托来展现赵大讷的形象特点。文章还通过结尾“赞”的评价来展现赵大讷的形象特点。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赵大讷,字敬叔。他是我们浦阳县的(宋朝)的周王赵元俨的弟第十代传人。起初进入仕途就做了译曹掾,后调任泉州录事。大盗兴起,宁都泉游手好闲的男子啸聚在一起,招呼众人响应盗贼,于是他们谋划来攻打泉州。赵大讷在要冲之地修建栅垒来防御他们,盗贼因此撤退离开。后来,他迁任兴化录事,转任龙溪尹。龙溪的风俗崇尚鬼神,当地有人堆砌石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神,狡猾的人想要通过这谋取非法利益,一定要用牲畜和狗做祭品。赵大讷把神像扔到江中,把建造神祠用的石头搬走,用来修建了孔子庙。下属的庭县有很多住在山间的蛮族,官府稍微冒犯他们,他们就拿起兵器暴动抢掠,非常频繁。朝廷虽然派出大将带兵镇守,但多年未能解决这一难题,赵大讷运用当地人能接受的合理方法对他们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像忠厚的百姓一样服从赵大讷的管理。当地有大姓豪族仗势杀人,郡守接受了豪族的钱财把凶手放走。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逐一指明其中的非法之处。郡守大怒,暗地里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一点都不畏惧。他不久后迁任永嘉,永嘉按照人口来收盐税,老百姓因此困顿不堪,赵大讷请求富商将食盐转卖到瑞安。狡猾的胥吏假造了公文,诬称平民偷偷地私自贩卖食盐,有三个百姓因此自杀。郡府下令大讷审查这件事,赵大讷把造假的胥吏流配到临汀。永嘉州城临靠大江,江水一旦暴涨,江岸就容易崩塌。赵大讷先把巨大的木桩排列着栽在江岸,先用柴草扼住水浪,然后再填充上泥土,用石块砌上。江岸共有几千尺得以不被损坏。后他又担任温州、台州等地的海运千户,遭逢母亲去世,改任永新州,州民向来豪横,气焰盖过了守吏,但听闻赵大讷到来,都畏惧驯服不敢大声喘气。乡饮酒之礼长期以来废止了,赵大讷讲授并推行它,宾主就位,饮酒时主客互敬,合乎礼节,一揖一拜,仪表端庄,观看的人都感叹悦服。在职二年,辞职回家,时间是至正八年的六月。大讷秉性刚直,不畏惧大吏,屡次管理政务繁重的县邑,皆获得了能干的声誉,吏卒无没有敢到乡间为非作歹的,一贯奸猾的人和大的豪强相约远逃,他多次平反冤案,百姓为他设立生祠。有时候他因为某些事务到偏远的地方去,当地父老携带子弟聚在一起观看说:“这就是赵侯啊!”他被人爱慕到这样的程度。和赵大讷同一时代,有个叫金徳润的人,也是我们浦阳县人,从湖南亷访司掾,一直做官做到嘉兴推官,也凭借处理政事被人称赞为果敢坚毅,能干有为,然而评论的人认为他还是比不上赵大讷。赞曰:大丈夫应当凭借功名让自己扬名于世,难道一定要靠祖辈父辈的权势吗?借助祖辈父辈的权势而获得一点成就的人,世间怎么会没有?但是最终不足以被称赞为大丈夫,这是一定的。一个人能从平民的位置上奋发而起,最终超然独立,取得高明杰出的成就,官小的可能做到一州之牧守,官大的或许能参闻国家大政,使自己的恩德被人们记在心里,名声流传到后世,这样才能始无愧于大丈夫这一称号,这样才是达到了最好的人生境界啊!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