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三节
问题探讨:
1883,8,7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爆炸声是有史以来最响亮的声音
解读: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群落演替的教学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校园环境中草地被践踏情况,并仔细观察比较不同程度践踏处生物的种类,以及践踏处被人工设栏保护后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了解生物群落的演替,使知识直观生动,学生更乐于学习。
思考并讨论: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的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遭受火灾的森林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考点一、生物群落的演替
小结:裸岩上的群落演替顺序为
思考:弃耕农田上的生物群落是如何演替的?
小结:弃耕农田生物群落的演替为: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有何不同?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考点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生物入侵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紫茎泽兰
2.薇甘菊
3.空心莲子草
4.豚草
5.毒麦
6.互花米草
7.飞机草
8.凤眼莲
9.假高梁
10.蔗扁蛾
11.湿地松粉蚧
12.强大小蠹
13.美国白蛾
14.非洲大蜗牛
15.福寿螺
16.牛蛙
生物入侵
美国白蛾
生物入侵
学名褐云玛瑙螺,也就是人们常说和常食用
的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
生物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思考:群落中的各个生物种群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作用,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从而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结构,那群落中有哪些结构呢?
群落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猛禽(鹰等)
松鼠
鸣禽
鹿、獐、
野猪等
乔木
灌木
草本
考点三、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受水制约,芦苇、泽泻等水生植物只能长在浅水或水边;红树、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近;松、杉、柏树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旱的沙漠。鸭子、青蛙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活动,而鹰、黄羊、沙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自由活动。
总结: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
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1、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2、人类在北半球生产和使用农药DDT,却在南
极的磷虾体内发现了DDT。该现象可解释为:
A·全球的生物可看作一个大生物群落
B·全球的生物可看作一个大种群
C·人类对南极的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
D·磷虾特别容易吸收农药DDT
例2
1例3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A
例4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部的“楼兰国”。楼兰在西汉时期曾经森林茂密,草原广袤,生态优越,人丁兴旺,草原生存着兔、蛇、鼠、狐、鹰等动物,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只是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今该地区已成为一片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
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的(
)保护作用。
⑵.
导致草原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
)
⑶.
大自然对人类进行报复,从惨痛的教训中,我们应该明白(
)道理。
⑷.为什么楼兰没有按次生演替的方向,重新形成原来的样子?
A
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科学规律办事
B
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
C
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D
次生演替在其后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演替为树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
或许就只能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C
B
A
D
课时总结: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的结构
生物群落的演替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练习1.根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是有可能的,对于鸟类生活,植被的哪一项比物种组成更为重要()
A.面积大小
B.分层结构
C.是否落叶
D.阔叶与针叶
练习2.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光照强度
B.土壤类型
C.温度高低
D.生物种群特征
练习3.在裸岩群落演替中,谁被称为地球开拓者()
A地衣
B苔藓
C草本植物
D
木本植物
练习4.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
A水
B光照
C温度
D无机盐
练习5.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
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能量
练习6.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练习7.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D.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BCD
ABC
练习8.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