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能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
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总是正立、放大的吗?
导语二
师: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及像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猜一猜
物体经凸透镜成像进有那些规律?
议一议
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准备知识
⑴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⑵像距(v):像到透镜的距离
⑶所用透镜f=10cm
组装实验装置
在光具座上(或水平桌面上)至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点燃蜡烛,并调节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成像探究
使烛焰从距凸透镜教远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⑴当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像时,测量并记录:
u
=
v
=
⑵当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
u
=
v
=
⑶当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
u
=
v
=
⑷当通过透镜能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
u
=
这个像能成在光屏上吗?
注:A.实像:是能够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什么叫虚像前日我们已经学过
B.科学探究的方法:“实验-分析-归纳”
小结归纳(板书)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观察光屏
像与物在镜的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像
u>2f
2f>v>f
缩小
倒立
实像
有清晰像
两侧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
有清晰像
两侧
2f>u>f
v>2f
放大
倒立
实像
有清晰像
两侧
u=f
/
不成像
f>u
/
放大
正立
虚像
不成像
同侧
讨论交流
二倍焦距处和一倍焦距处分别是什么像的分界点?
小结归纳(板书)
二倍焦距处(即2f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一倍焦距处(即焦点):是放大像和缩小像、正立像和倒立像的分界点。
巩固训练
1.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
D.成虚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个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实像
3.小明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三、小结归纳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不同像的分界点
【第2课时】
一、知识回顾
1.到的距离叫做物距;
到的距离叫做物距。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观察光屏
像与物在镜的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像
u>2f
2f>v>f
有清晰像
u=2f
v=2f
2f>u>f
v>2f
u=f
/
不成像
f>u
/
3.
二倍焦距处(即2f
点)是像和的分界点
一倍焦距处(即焦点处)是像和的分界点。
二、拓展延伸: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小明用一支长为5cm的蜡烛和焦距f=10的凸透镜,研究蜡烛成像随物距变化的规律,得到了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f=10cm
像长/
cm
u/cm
v/cm
1
60
12
1
2
40
15
3
3
20
20
5
4
16
30
7
5
13
40
10
分析、综合以上表格中数据,你可以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是:
(1)当物距逐渐减小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像的逐渐;像距也逐渐。(或者)
(2)当物距逐渐增大时,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逐渐;像距也逐渐。
[变式1]如图所示,F、F'到凸透镜的距离均等于焦距,P、P'到凸透镜
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那么,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应是倒立、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P与F之间,
调整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将会_______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变式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置于
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
所示的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1)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像;
(2)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缩小的像;
(3)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等大的像;
(4)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2.如图12,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
(1)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由图示可知物距是厘米。
(2)要使得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此时蜡烛成像的特点是
。
(3)如果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会呈现像吗?如果有像呈现,那么是,你的依据是
。
[变式3]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放大、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3.小明和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会逐渐变短,则蜡烛成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将会。(选填:“操持不变”、“逐渐上移”、“逐渐下移”。)
(2)小明和小刚在实验过程中突发奇想:“假如用手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还会成完整像吗?”
小明:“不能成完整的像,因为透镜被手挡住了一半。”
小刚:“能成完整的像,但是像的亮度将变暗一些。”
请你仔细分析一下,你支持的观点,理由
是
。
(3)如果实验过程中,有一只飞蛾落在凸透镜上,蜡烛能成完整像吗?光屏是否会出现飞蛾的像?为什么?
[变式3]如图:大写英文字母“F”在凸透镜中成的像是(
)
[变式4]用凸透镜在屏上已得到了烛焰所成的像,现用一块圆形黑纸糊上凸透镜中间部分如图所示,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像没有了
B.像的中间看不见了
C.像比原来变暗,大小不变
D.成的像与原来没有变化
4.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按顺序放好,然后移动光屏,但无论如何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请你分析一下光屏上接收不到像的原因:
(1);
(2);
(3)。
[变式5]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若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但眼睛从A、B、C中的_______点透过凸透镜观察,可以看到烛焰放大的像。
5.如图所示,在薄板上挖一个小孔,正好放入一凸透镜,设透镜与光屏相距为d,在透镜左侧主光轴上距透镜d/2处放一点光源S,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与孔等大的光斑,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为多少?
[讨论交流]请你们设计实验方案,有哪些方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巩固练习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
)
A.大于20cm
B.等于20cm
C.大于10cm且小于20cm
D.小于10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M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
3.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
(
)
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
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4.小明同学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他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
(如下左图)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10cm(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5.图19甲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的示数,她的体温是____℃。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19乙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进行计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__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_________原理。
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从大量实验中归纳得到的,如下表所示: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观察光屏
像与物在镜的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像
u>2
f
2f>V>f
缩小
倒立
实像
有清晰像
两侧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
有清晰像
两侧
2f>u>f
V>2f
放大
倒立
实像
有清晰像
两侧
U=f
不成像
f>u
放大
正立
虚像
不成像
同侧
进一步分析、综合以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以归纳得出的规律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
v
20cm
16cm
a
b
c
d
F
2f
A
B
C
D
F
F
A
B
C
D
C
B
A
M
M
M
M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