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随堂优化训练物理 》广东教育版必修一第二章 章末整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随堂优化训练物理 》广东教育版必修一第二章 章末整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广东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7-15 17:5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章末整合
专题一
分析纸带问题的常用方法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s=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
间隔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s=aT2,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
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加速度
(1)逐差法
图 2-1
①如图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 s1、
s2、s3、s4、s5、s6.
用逐差法求得:
a=
(s6+s5+s4)-(s3+s2+s1)
9T2
②用逐差法有效地减小了偶然误差.所以利用纸带计算加
速度时,应采用逐差法.
(2)v-t 图象法
①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
时刻的速度的推论,求出各时刻的瞬时速度 v1、v2、v3……vn;
②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横轴为 t,纵轴为 v,把求出的各
时刻的速度值进行描点,然后画一条直线,并使该直线尽可能
多地通过所描各点,或使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
③求出该 v-t 图线的斜率 k,则 k=a.
④图象法优点是可以舍掉一些偶然误差较大的测量值,因
此它的偶然误差较小.
[例 1]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
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
确定了 A、B、C、D、E、F、G 共 7 个计数点(每 4 个点取 1 个
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 2-2 所示.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s 打一次点.
图 2-2
根据以上数据
(1)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a=________m/s2 (要求保留
两位小数);
(2)计算出打下 D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vD=________m/s(要
求保留两位小数);
(3)求出打下 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vA=________m/s(要求
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3.12
(2)1.16
(3)0.22
[193.5+163.0+131.5-(100.5+69.0+37.5)]×10-3
s3+s4 (100.5+131.5)×10-3
9×0.12
m/s2≈3.12
m/s2
这种方法可以把所有的实验数据使用上,偶然误差小,是
科学的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2)vD=

2T 2×0.1
m/s=1.16 m/s
求出 vA=0.22 m/s.
专题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重要推论: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 T 内
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即Δs=sn+1-sn=aT2.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
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t/2= v =
v0+v
2
.
(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例 2]一物体以初速度 v1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时间 t 速度
变为 v2 求:
(1)物体在时间 t 内的位移.
(2)物体在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置的速度.
(3)比较 vt/2 和 vs/2 的大小.
解:(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
(3)如图 2-3 所示,物体由 A 运动到 B,C 为 AB 的中点,
图 2-3
专题三
追及、相遇问题的处理
无论是追及问题还是相遇问题,至少涉及到两个物体的运
动,此类问题的求解,一般是列好三类方程,即:表示两个物
体各自运动的方程和一个关于两个运动的关系的牵连方程.显
然,牵连方程的建立尤为重要.
一般常用的牵连关系如下:
(1)匀减速追匀速时,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是:
即将靠拢时速度相等;
(2)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追赶匀速时,追上前二者间具有最大
距离的条件是:二者的速度相等.
[例 2]一辆摩托车行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30 m/s,现从静
止出发,并要求在 3 分钟内追上前面 100 米处正以 20 m/s 的速
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则摩托车的加速度值应为(
)
A.a≥0.26 m/s2
C.a≥0.56 m/s2
B.a≤0.26 m/s2
D.a≤0.56 m/s2
思路点拨:设摩托车达到最大速度后追上汽车,作出图象
如图 2-4 所示
图 2-4
由图可知,摩托车的位移为
汽车的位移 s2=20×180 m=3 600 m
满足 s1=s2+100
解出 t=113.3 s
可求出加速度为
a=
Δv
t

30
113.3
m/s2=0.26 m/s2
要求在 3 min 内追上汽车,则要求a≥0.26 m/s2,A 正确.
答案:A
1.(双选,2011 年广州一模)某高速列车沿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 2-5 所示,则该列车(
)
图 2-5
A.0~30 s 时间内的位移小于 9×102 m
B.30 s 时的速度等于 30 m/s
C.0~60 s 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
D.90 s~120 s 时间内做匀速运动
AD
2.(双选,2010 年广东卷)图 2-6 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
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图 2-6
A.0~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 m/s
B.0~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 3 m
C.0~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 2~4 s 内的加速度
D.0~1 s 内的运动方向与 2~4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由面积法求 0~1 s 的位移 s=1 m,时间 t=1 s,因
用斜率求出 0~1 s 的加速度 a1=2 m/s2,2~4 s 的加速度 a2=1
m/s2,因而 a1>a2,C 对;0~1 s、2~4 s 两个时间段内速度均为
正,表明速度方向都为正向,运动方向相同,D 错.
3.(2010 年全国卷Ⅱ)利用图 2-7 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
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
列的小点.
答案:BC
图 2-7
(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
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
可能引起此错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A.天平
B.秒表
C.米尺
答案:(1)C (2)打点计时器与纸带之间存在摩擦
4.(2011 年广州调研)实验室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用的
是低压_______(填“直流”、“交流”)电源.某次实验连续打了一
系列点的纸带如图 2-8,由此可以判断,这段纸带的运动属于
__________(填“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 AB 段运动
的时间 t=____ s,AB 段的平均速度 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
有效数字)
图 2-8
答案:交流 匀变速 0.08 1.15
5.(2010 年广东卷)图 2-9 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
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 s.
(2)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
个点没有画出.从图 2-9 中读出 A、B 两点间距 s=______ cm;
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 2-9
答案:0.02
0.70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