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8 07:4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学生首次在物理学中系统的学习光学知识,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引起学生学习光学的好奇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先通过展现学生身边司空见惯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探究光的兴趣,然后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层层递进,顺理成章,了解“光是什么”,研究“光来自何处”、“怎样传播”、“传播有多快”等。让生活科学化,科学生活化,真正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通过与生活经验之间的建构,内化成新的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2)、知道光在同一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并能用来解释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现象;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光在真空中能传播并记住其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及思考,了解光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经历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学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成因等光学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光的学习,了解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与物理知识的密切关系,培养科学研究、思索的习惯,培养科学认识世界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激光笔、喷雾剂、水、烧杯、小纸盒、蜡烛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沙画——悼念乔布斯。
提出问题:沙画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划时代的伟人乔布斯刚去世不久,他活着就为了改变人类生活,所以人们怀着崇高的敬意以各种形式悼念他。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一悼念乔布斯先生的沙画,沙画是在底部有亮光的白色背景板上现场用沙子作画,带给人类一种奇妙的视觉效果。沙画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好,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第三章《光和眼睛》的学习,通过这章的学习我们就能解答这一疑问。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一节《光世界巡行》。
2、
进入新课
(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1、光的作用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光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服务,那
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
课件展示:与光的作用相关的四幅图。
师生探讨归纳:光的作用:(1)、光能使我们看见东西;(2)、花草树木依靠光合作用茁壮成长;(3)、光能提供能量;(4)、利用光导纤维通讯。
活动1:除了以上我们所说的,光还有什么作用吗?请大家讨论一下,完成P46活动1。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课件展示图)(1)、阳光使冰雪融化(改变环境,调节温度);(2)、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提供能量)。
2、光是一种电磁波
信息浏览:由上可知光对人类作用非常大,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光,那光是什么?请大家阅览
“信息浏览
光是什么”,从中寻找答案。
课件展示:各种电磁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仅是电磁波家族中很小的一部分。
(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源
提出问题1:光是一种电磁波,那光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四种物体,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课件展示:太阳、萤火虫、开亮的电灯、点燃的蜡烛(图)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都能自行发光,我们将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提出问题2: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是光源?如果让你将这些物体分类,你会怎么分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将光源分为:(1)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等;(2)人造光源:开亮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
提出问题3:月亮是光源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是,月亮是反射太阳光,它不能自行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即学即用:(课件展示练习题1)太阳、月亮、镜子、开着的电灯、钻石、自行车尾灯、放电影时的银幕、五彩的电视屏幕,其中是光源的有:
太阳、开着的电灯、五彩的电视屏幕
;不是光源的有:
月亮、镜子、钻石、自行车尾灯、放电影时的银幕

2、光的直线传播
提出问题:光从光源产生后是如何传播的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课件展示:通过密林的太阳光、车头灯发出的光、舞台灯光、手电筒发出的光(图)
小实验:用激光笔、喷雾剂、水等做实验。
教师总结:光在同一种透明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
提出问题:从上面观察到的现象,怎么用图来描绘它们呢?为此,人们引入了一个模型,即光线。
教师总结: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一种理想模型。我们画光线时只是用一条或几条有代表性的线表示光的路径,并用箭头代表光的传播方向。(简单画出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平行光束)
4、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1)影子:
提出问题: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课件展示:影子的形成图。
教师总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影子。
活动2
手影游戏:播放“手影游戏”视频。
(2)日食、月食
提出问题:日食和月食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课件展示:日食和月食形成图。
教师总结:当月亮进入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的部分光线被月球遮住,在地球形成阴影,此处的人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而当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域时,太阳的光线无法照到月球,人无法看到月球,于是出现月食。
(3)、小孔成像
实验演示:用自制的小纸盒做小孔成像实验。
课件展示:小孔成像图。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可大可小,而且像跟孔的形状无关。
即学即用:(课件展示练习题2)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C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对一线
(三)、光的传播有多快
1、光速
提出问题:光瞬息可达,它的传播也需要时间吗?你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有多快吗?
教师总结:在物理学中,常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通常取c=3.0
×108m/s。
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太阳光传到地球上的时间为8min,算算看,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多少千米?
2、光在不同透明物质中传播的快慢
教师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次之液体,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而光恰恰相反,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且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依次是:气体、液体、固体。
3、光年
提出问题:天体间的距离非常大,用米或千米来表示远远不够,所以物体学中引入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呢?
师生探讨: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光在1年里传播的距离约9.46×1012
Km/s,这一长度叫做1光年,光年的符号是l.y.。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表示天体间的距离。
3、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以板书为纲,师生一起回顾知识点。)
2、完成
“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5小题。
四、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
自我评价与作业
第2、3、4小题。
2、课外作业:(1)、上网查询各种电磁波的作用以及应用;(2)、
课外
活动。
五、板书设计:
3.1
光世界巡行
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二、光是什么
三、光源:       
四、光是怎样传播的?
五、光的传播速度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