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以及焦距的测量;
2.知道并理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会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3.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4.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
从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一节 透镜》。(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自主阅读教材P90~9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所示是一些透镜的截面图,在这些透镜中,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包括凸透镜,它们是A、D,其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另一类包括B、C、E,它们是凹透镜,其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
,(第1题图)) ,(第2题图))
2.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图所示,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在这个直线上有一个特殊的点叫做光心,凡是通过该点的光线,其传播的方向不变。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自主阅读教材P91~9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如图,使用两支激光灯,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向凸透镜照射,发现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将会聚。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使用两支激光灯,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向凹透镜照射,发现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将发散。
5.(多选)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BD )
(三)焦点和焦距
自主阅读教材P9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6.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实(选填“虚”或“实”)焦点,凹透镜有虚(选填“虚”或“实”)焦点。
7.如图所示是太阳光经过虚框内某光学组件后将纸烧焦的现象,由此可知该组件是凸透镜,最先烧焦的这一点一定在它的焦点处,该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三、合作探究
对学: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四、交流展示
方案 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满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如图甲所示)。
(1)烧杯内充以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径迹。
(2)烧杯底上放一个凸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
作用。
(3)烧杯底上放一个凹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
作用。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2.透镜对光的作用
3.焦点和焦距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