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观察物体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观察物体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07 20:2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 察 物 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 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想象和判断等活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在实物与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
生:喜欢。
师:来,给张老师拍张照,你拍到的张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再拍一张,现在呢?
两次拍照,同样拍的都是张老师,为什么两张照片不一样?
小结:看来同样拍的都是张老师,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拍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观察物体 。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一)前后观察,学习例1。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张照片 。
师:瞧,拍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教室。
师:哪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
生:左边这张。
师 :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站在教室的前面,我看到了后面的黑板报.评价: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这张照片又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能看到教室前的黑板、讲台、中控台。如果学生回答桌子,指着照片,评价:对呀!我们还能看到桌子的抽屉。
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不仅说出了照片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还说出了判断的方法。看来同一间教室,从前、后两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场景是不一样的。
(二)前 后左右观察,学习例2。
1.观察准备,感受位置。
(1)引入: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看,我还给大家带来什么?(小猴)我们每个小组也有这么一只。
请每组的小组长从里请出小猴,将小猴的脸面朝黑板摆好,比一比哪组最快!
明确位置
师:小朋友们,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请你悄悄地告诉小猴。
师:你坐在它的哪里?
生:我坐在小猴的前面。(和他一样坐在小猴前面的小朋友拍拍手。)
师:你呢?
生:我坐在小猴的后面。(请起立)
师:你说。
生:我坐在小猴的左面。(挥挥手)
师:哪些小朋友坐在小猴的右面呢?(拍拍肩)
2.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1)全体活动,一面拍照。
师:大家喜欢小猴吗?你们想不想也当个摄影师亲自给小猴拍张照?
生:想!
师:请先听清楚要求:
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别去小猴的前、后、左、右四个面,用你的照相机像这样,对准小猴,蹲下,眼睛平视,“咔嚓”,把小猴的样子拍下来,再思考你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了小猴的什么,最后用信封里的照片在小组里合作完成“我们的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
将部分作品贴上黑板。
(2)组织交流,突破难点
师:观察黑板上的每一幅作品从前面看能看到小猴的什么?后面呢?(贴前后)
生:在小猴的前面都能看到小猴的脸,后面都能看到小猴的后背、后脑勺、尾巴。
师:咦,老师发现有些小组左面和右面贴的有些不一样,那么哪些小组贴的才是正确的呢?
(预设:刚才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有些小组在贴左面、右面时意见有些不统一,我们到底该怎么区分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去辨别?
生:我们再站过去看一看。
师:好的,现在请各组组长带领组员都站到小猴的左面去看一看,你能看到小猴的什么?
生:脸朝左,左耳朵、左胳膊、左腿。
师:再站到小猴的右面看一看,你能看到小猴的什么?
生:右耳朵、右胳膊、右腿,脸朝右。
师:请回到自己的位置。
小结:看来在小猴的左边能看到小猴的左耳朵、左手、脸朝左,在小猴的右边能看到小猴的右耳朵、右手、脸朝右,从小猴的左面和右面观察,我们看到的小猴样子正好是相反的。
总结:看来,我们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只小猴,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3)观察视图,想象判断
师: 有4个小朋友也被我们热闹的数学课堂吸引过来了,他们也分别给小猴拍了张照,你们瞧! (课件出示例题)
师:请把数学书翻到第90页,在书上完成。
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呢?(学生说)
生:小青看到他看到的是小猴的脸。
再找谁拍的照片?
再找小青对面的同学——小玲,她在小猴的后面,看到的是小猴的后背。
接下来呢?
找小梅看到的照片,为什么?
因为小梅观察的位置和我们观察小猴的位置是一样。拍到的是小猴左边的样子;
最后找的是?小明
他拍的是哪一幅呢?你怎么判断的?
因为小明在小梅的对面,拍到的照片和小梅正好相反,也就是右边的样子。
师:都找对了吗?掌声送给自己!
小结:我们在连线不同位置所拍照片时,要学会选择从最容易判断的角度入手,通过不断地观察、想象和推79断来合理验证自己的选择。
三、想想做做、巩固提升
1、校园照片
师:(出示照片)小朋友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情况,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看一看,哪一张照片是在学校外面拍的?
生:第一张!
师:为什么?
生:从外面能看到学校里面的建筑、校牌。
师:这张照片是在学校哪面拍的?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学校里面。能看到学校外的房子。
师:不错,站在学校里面,能拍到学校外面的景物。
2、想想做做2
师:瞧,这里有一辆汽车,三个小朋友站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这辆汽车。看一看,他们分别在汽车的哪一面,想一想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位小朋友看到的?请在书上连一连。
集体交流
师:你先找的是?
生:小亮。因为他站在汽车的前面,能看到汽车头。
师:真不错,然后呢?
生:小文。因为她站在汽车的后面,看到了汽车的车尾。
师:最后呢?
生:小琴。(学生没有好的方法去说明,师引导:如果你是汽车,想象一下方向盘在汽车的哪边?小琴站在方向盘这边,也就是站在汽车的左边,她看到的是哪一幅?)
师:(PPT出示)小华也来了,他说:“我站在汽车的右边,我看到的样子和小琴是一样的。”他说的对吗?为什么?
3、想想做做3
师:在航模课上,有4个小朋友在做飞机模型。
师:他们看到的小飞机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想的?
生:小军坐在飞机前面,看到飞机头。小凡坐在飞机后面,看到飞机尾巴。
师:真厉害!还有这两幅呢?
学生回答错误,引导:想象下,你就是小奇,坐在他的位置上,看到飞机的哪一侧?生:左侧。
师:能看到飞机的左翅膀,飞机的头是朝左的。
师:那小芳呢?看到飞机的哪一侧?
生:右侧,她能看到飞机的右翅膀,飞机的头是朝右的。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和当当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同样,走进大自然,换一个角度去观察也能发现不同的美。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庐山游玩时,留下了千古名篇——《题西林壁》我们一起来欣赏(PPT展示)。
师:为什么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生:因为他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的。
小结:小朋友,在生活中,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4